图像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新尝试

2018-02-23 17:13颜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阿Q冲突图像

颜呐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普遍存在的现状是,教师仍然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学生反倒成为被动接受的客体。教师在指导阅读时,将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从字、词、句的理解到文本结构特点、内容要素、语言风格等——转授给学生,加之传统的记诵比较枯燥乏味,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难以达到深入经典作品的目的。

其实,我们在進行语文教学时,完全可以另辟蹊径,从图像出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达到解读文本、深入文本的目的。

一、图像化阅读的历史及现状

“图书”一词本身便体现了图像与阅读之间的亲密关系。无论“图书”一词来自河图洛书的古老传说,还是中国史书上有关图籍与文书的合称,大概递述着这样一种传播理念:作为思想和信息的承载物之完美形式,应当是“图”与“文”的结合,图像作品从来都是与文学文本互相阐释的。新中国建立以来,以连环画为载体,大量改编文学文本,图像阅读在当时信息并不发达的年代竟然达到辉煌。究其原因,无非是连环画小巧方便,图像信息一看即懂,以至于成为学生进入经典作品殿堂的敲门砖。

图像阅读由建国最初的热闹转入如今的乏人问津,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教育界对“读图”普遍怀有一种畏惧甚至抵触心理,担心图像干扰学生对经典文本本身的阅读与思考。因此,在“读图时代”,很多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怎样防范图像的冲击,却少有考虑由图像出发,引导学生重组经典作品的画面,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特构思。许多学者都表现出对图像干扰文本焦虑和批评。这种担忧并非全无道理,但可借助相应策略克服取长补短,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最佳效益。

二、图像化阅读的操作策略

约翰·伯格在《观看之道》中提出“观看先于语言和文字”这一观点。图像阅读先于语言,读者进行图像阅读并非只是对图像做作出机械反映,这种图像阅读是一种选择行为,其结果是将看见的视物纳入我们能够理解的范围之内,并有可能将自己置于与它的关系之中,审度物我之间的关系。图像的含义不再是文本的附属品,它和文本之间的冲突,也即图像制作者与文本之间的冲突,就成为刺激读者(学生)重返文本,寻章摘句,并绘制自己心目中人物形象的催化剂。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阶段理论。齐勒尔和赖因据此加以扩充,订出五个教学步骤。(1)预备:唤起有关的旧观念,以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2)提示:讲授新教材;(3)联想: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使之建立联系;(4)总括:得出结论、定义或法则;(5)应用:运用得出的概念或法则解答课题或练习。

笔者根据此教学步骤,提出“图像先行,激发冲突,回扣文本,阐释文本(描绘人物),比翼齐飞”的教学思路:

下面笔者就以《阿Q正传》为例,以电子书包为载体,解读图像化阅读的操作过程。

由于时代的隔阂以及鲁迅用杂文化的手法来写作《阿Q正传》,学生对这篇经典小说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其中一些疑难生僻文言,诸如“若敖之鬼馁而”之类,更是必须在文献帮助下才能弄懂的语句,令人望而生畏。只有消解文章和学生之间的隔阂,才能深入文本了解阿Q这“中国人品性的结晶”。

笔者在电子书包中分别上传丰子恺、丁聪、赵延年、蒋兆和所绘制的阿Q画像,同时,笔者在电子书包中上传了第一课时学案,其中仅仅设置了两道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哪一副画像最符合文本中的阿Q形象?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学生必须细读文本,从文本中寻找描写阿Q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文句来加以证明。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深入文本解析人物的过程。当然关于人物解读,作者本人应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一并补充鲁迅对阿Q的描述:“我的意见,以为阿Q应是三十岁左右,样子平平常常,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好闲之徒的狡猾。在上海,从洋车夫和小车夫里面,恐怕可以找出他的影子来,不过没有流氓样,也不像瘪三样。”

笔者任教的两个班110名学生提供了如下数据:赞同丰子恺、蒋兆和、丁聪、赵延年版本的分别有13人、5人、41人、51人。

至于学生所谈的理由如下:

1.赵延年版本

原文中说“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看什么都充满了不屑,一副自以为是的模样。

很厚的嘴唇,本来应该是憨厚的,但是嘴唇是上扬的,好像总是在说“儿子打老子”。

嘟着嘴巴,不拿正眼看人,“阿Q自然更自负,然而他又很鄙薄城里人”。鄙薄的眼神。

原文中说“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总还是阿Q吃亏的时候多。于是他渐渐的变换了方针,大抵改为怒目而视了。”这种眼神像在看假洋鬼子和王胡。

感觉他像背着手,说“你们都是些什么东西”。

文中说他欺负小尼姑,就是这种凶狠的表情,我比你高贵,我可以欺负比我弱的。

眼神很狡猾,好像又在想什么歪点子。

也有学生提出了画作的不足,认为原文中提到“阿Q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而赵延年版的阿Q似乎还不够瘦弱,而且阿Q的样子似乎过于凶狠。

2.丁聪版本

“间或瞪着眼睛道:‘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很自以为是,趾高气扬。

“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走路仰着头,其他人不值一提。

“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于何时的癞疮疤。”四副图中,只有丁聪的“癞疮疤”最明显。

“阿Q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瘦骨嶙峋的样子,特别特别瘦弱。

“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双手扯住自己的辫子,正是这个样子。

至于不足,有学生认为站立者形象很凶,这同鲁迅所说的没有流氓样不符。endprint

3.丰子恺版本

“因为未庄的人们之于阿Q,只要他帮忙,只拿他玩笑,从来没有留心他的‘行状的”。可见他应该一脸苦相,很可怜,但是又经常被人看不起,被人取笑。

“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日子过得很苦,所以眼角下垂的样子很形象。老实巴交,所以是厚嘴唇。

“阿Q也脱下破夹袄来,翻检了一回”。衣服上满是补丁。

至于不满之处则在于画像太卡通,不像文本中提及经常欺负比他弱小的人。

4.蒋兆和版本

蒋兆和的《与阿Q像》则被大多数学生忽略了,学生的普遍观点是,文中说该版本人物就是绘制了一个悲苦的老农画像,甚至有学生认为《故乡》中的老年闰土也可以以此形象出现。太老了,不似三十岁左右。

其实就以上四个版本的画作而言,实在难分高下,但学生由于其人生经历和艺术学养的差异,对于阿Q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对以上画作并非完全满意。罗兰·巴特说:“任何图像都是多义性的,它潜在于其能指下面,包含着‘浮动的所指‘链条,它的读者可以选择其中一些而不理睬另一些。”这种不被“理睬”的“另一些”,就必须回扣文本,让学生继续去解读,去营建。所以接下来,学生在紧扣文本的基础上,自行寻找更加符合文本的图像,或者自己亲手绘制一副,或者用一段文字勾画自己心中的阿Q形象。在绘制和描述的过程中,显然能够激发学生更加深入文本,带着问题去创制符合个人理解的阿Q,这就使得这篇和学生有距离的小说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也才能进一步讨论鲁迅画出了怎样的“沉默的国民的魂灵”。

课后笔者还将丰子恺《漫画阿Q正传》、丁聪《阿Q正传漫画》、赵延年《赵延年木刻鲁迅作品图鉴》上传到电子书包,并增加了范曾《鲁迅小说插图集》,给学生閱读和教师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总结起来,图像化阅读的步骤是:

①展示不同画家绘制的阿Q形象,激发冲突。②回扣文本,发现文本描述与作家插图之间的差别。③找出相关文段,阐释哪一副插图更加符合作家在文本中所描绘的形象。④如果学生认为所有插图都与文本有冲突,那么就描述自己心目中的人物形象。⑤学生小结,教师总结。⑥课外拓展:你还能找到哪些图像资料(插图、影视、连环画)来描绘你心中的阿Q形象?

三、反思与启示

鲁迅在《“连环图画”辩护》一文中说:“我并不劝青年的艺术学徒蔑弃大幅的油画或水彩画,但是希望一样看重并且努力于连环图画和书报的插图;自然应该研究欧洲名家的作品,但也更注意于中国旧书上的绣像和画本,以及新的单张的花纸。”显然鲁迅是看重插图的启蒙作用。在原著难以使人明白和产生兴趣的情况下,图像化阅读的高中语文经典导读至少有以下几条重要意义:

1.改变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形式。伽达默尔说:“(文本)接受过程不是对作品简单的复制与还原,而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反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图像入手,引导学生欣赏与文学文本相关的图像,可以在图像与文本的“冲突”中激发学生探寻原著文本真面目的兴趣。

2.与时代潮流相呼应。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早已适应“读图时代”的阅读方式,语文教学过程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图像化阅读,满足学生求新的需求。

3.图像化阅读并不是一种静止的欣赏,而是提供思维的逻辑起点。图像作品中的空白和“回旋余地”,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只有回归文学文本本身才能够发现和补充图像的空白,这也就进一步提升了学生阅读文学文本的兴趣。

4.拓宽高中语文经典导读的研究渠道。我们可以借助经典作品中的插图——人物形象插图和事件、场景插图——制造冲突,让学生在冲突中回归文本,阐释自己心目中的文学形象。

当然也有一点不可忽略,就是图像化阅读绝对不可能完全代替文本阅读,没有任何一个画家有能力穷尽经典作品中的经典人物的人生百态,正如丰子恺所说:“把它们(鲁迅小说人物)译作绘画,使它们便于广大群众的阅读,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图像化阅读的功用就是希望通过图像,缩小时代、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图像与文本的冲突、图像与自身理解的冲突中激发阅读的兴趣,使师生都从这种教学中获得有益且有趣的感受。endprint

猜你喜欢
阿Q冲突图像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阿Q和老A
冲突管理
“阿Q断子绝孙”考
A、B两点漂流记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阿Q森林
全面冲突管理的构建与应用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