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研讨班的实验与研究

2018-02-24 00:18
新闻传播 2018年24期
关键词:研讨班晨练学期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开封 475004)

随着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现如今,很多高校都将视野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教学方法之中。根据播音主持专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师资队伍和专业设备条件的现状,我校在现有条件下进行了相应的宏观调节。秉承着高校“分层教学、面向全体”的教学理念,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研讨班的开设,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总体来看,其教学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

一、专业研讨班的发展曲折,阻碍因素多样化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是既具备我国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共性,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相当比例的个性。因此专业研讨班的开设较好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初衷。就我校2016级播音主持专业研讨班的发展来看,虽然整体上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其曲折的发展历程和多样化的教学困境,在未来的发展中不容小觑,有待深入研究。

(一)学生基础薄弱,专业水平较低

纵观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现状,很多学生的专业素质远远不够。学生对于新闻专业素质的培养态度不够端正。虽然在现阶段,很多学生都能灵活运用新媒体进行简单的新闻搜索和选择,但从质量和影响力来看,大部分学生在新闻的甄别和思辨能力上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在我校2016级播音主持专业中,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较低。很多学生对于新闻的敏感度较低,新闻意识薄弱。在进行比赛和实践活动时,学生的表演性质浓重,缺乏即兴评述和随机应变的专业素养,这也是大部分演出活动难以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1]在进行研讨班选拔考试时,虽然参加的人员数量庞大,但真正在考试过程中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很多学生由于自身目标不明确,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研讨班的信心和参与意愿不强,在二三轮的考试中出现了大幅度的人员锐减。这种人员变动的现状预示着研讨班前景不容乐观。

(二)学习意识薄弱,变动幅度较大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群体对于新闻传播的方式也有了较大的改观。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新闻甄别和评定时,面临着复杂多样的选择困难。在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理解、质疑、思辨等活动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媒介素养,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望而生畏,中途退出。这些实践教学中的问题既来自于学生个体,同时和高校的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全面地看待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和职业观。例如在我校2016级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研讨班中,很多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吸收程度和速度存在严重问题,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不起兴趣,对新闻传播缺乏专业的眼光和敏感度。这种低层次的参与感直接导致了学生的成就感较低,学习态度发生转变,从而心浮气躁,难以坚持。

1.人员变动。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研讨班的教学周期是一个学年。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分为两个学期来完成。[2]在第一学期中,研讨班的教学内容主要倾向于对学生的基础教学。除了宏观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讲解外,还包括对学生发音、语音、语言表达等基本技能的强化和评估。在其达到一定标准后,教师才开始讲授新闻播音。在这一学期中,学生需要进行反复的练习来掌握基本技能,不仅要大量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基本功,为第二学期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在第二学期中,教学内容主要是纪录片的解说和文艺播音的创作等。在这一学习阶段,学生将自己上一学期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内化,运用过硬的基本功在实践教学中进行经验积累,在学习和纠正中逐步找到自身的播音主持特色。但从研讨班的学期转换来看,每一届都会出现人员变动的情况,有新的成员加入,也有老成员中途退出。但在2016级人员变动中,出现了历史上的峰值。最终只剩下15人的班级成员勉强满足开设研讨班的最低要求。

2.晨练受阻。播音主持专业的晨练项目一直是强化学生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活动。在过去的艺术专业研讨班中,每周二到周五早上6:20-7:30都是学生进行晨练的时间。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学生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发音和语言表达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个保留项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兴趣,同时这种“任务驱动”还可以保证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除了一周三次坚持晨练指导外,其余时间都是靠学生自己组织练习。在2016级研讨班中,很多学生除了日常的学习和晨练任务外,还有额外的创作任务,大量时间和精力分散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内,使得个别学生的晨练活动出现了中断的现象,学习氛围明显下降。

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2016级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研讨班的发展虽然承袭了往届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以上两种前所未有的不利因素,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研讨班的发展进程,对正常的教学和活动开展形成了阻碍作用。如何在症结中寻求突破口,对于艺术专业研讨班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对症下药、因势利导,结合我校自身实际,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保证未来教学的正常进行。从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塑造一批有专业目标的播音主持人员。

(一)抓住机会,集体制胜

近年来,高校和地方电台的合作先例获得了一致好评,很多省市的高校纷纷采取这一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同时专业化的实践活动也拓宽了学生的传播视野。因此,作为省科协“科普作品”的高校创作基地之一,我校不仅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研讨班在机遇和压力面前主动承接了这项任务,在创作初期就进行了系统化的小组分类,各个任务小组之间通力合作,完成创作。在此次“校台合作”的创作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督促下,不仅对播音主持这个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体会到了媒体传播中团队合作、集体制胜的内涵和意义。[3]通过对社会传播需求的把握,很多学生充分认识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需要相辅相成,才能在媒体传播中把控现场,真正实现信息共享,与观众进行情感互动。在实践创作中,虽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同学们凭借谦虚好学、勇于开拓的精神,完成了几个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小说作品。

(二)另辟蹊径,开拓创新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思维的运用。在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下,播音主持人才如何“随机应变”,是其保持传播主体地位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训练,来培养学生对自身专业的重新审视和创新发展。这就要求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创新意识的觉醒。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研讨班是一个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场所,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创新,是教学目标的初衷。例如,在我校期末的专业汇演中,研讨班的师生通过另辟蹊径的方法,将播音主持专业的表演形式进行了革新。通过小说展演,学生自己创作作品,自导自演创造了播音专业汇报演出的新样式。我们演出的小说作品《那年那人那些事》,其依据是研讨课中的一个小说练习。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加上了演唱和表演动作编排、舞台调度等环节。除此之外还有对戏剧服装、人员化装等手段的运用,在观众的视听感受上下足了功夫,使其更加适合舞台表演。此次汇演不仅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好评,而且创新的表演方式得到我校教师团队的一致肯定。

结语

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媒介素养,在新媒体这个时代大背景之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播音主持专业技能,发展自主创新意识,是每一所高校教育者的初衷。在我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研讨班的发展过程中,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认识不仅来源于社会传播媒体对人才的要求,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每一次活动的参与都加深了学生对自我目标的定位。因此,加强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研讨班的实践要求,不断进行社会创作实验,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传播媒体发展潮流中,更快地适应社会需求。■

猜你喜欢
研讨班晨练学期
《和天鹅一块晨练》(摄影)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为什么在雾天不适宜进行晨练
剪纸作品欣赏:晨练
晨练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中注协举办行业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及行业职业化建设研讨班
我们应该向香港学什么---参加香港工商业研讨班感想
旗帜鲜明 彰显时代——中国书协第十七期专题研讨班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