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阳光心态 书写健康人生

2018-02-24 05:28孙琦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教学实践初中语文

孙琦

[摘   要]教育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将生命教育融入语文课堂,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生命教育融入在挖掘教材,比较阅读、广义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命教育;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6-0011-02

两个月前,某高中有两位学生因成绩和感情问题相继跳楼自杀,结果一死一重伤。相隔不久,某初中一个学生因手机问题闹情绪,最终选择跳楼自杀,这是该校时隔一年的又一起自杀事件。

生命是最值得珍惜的,但近几年,从大学到中学乃至小学,学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且自杀概率有上升的趋势,情况越来越严峻。这些如花一样的生命,就这样因一时的冲动凋零在青春飞扬的时刻。为什么?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生命的美丽?还是在我们的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公布的一项全国性调查结果表明: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总调查人数的6.5%。其中中学生,尤其是初二、初三和高一年级的学生,在这一统计中,自杀率和计划自杀率远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

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学首先应该教育孩子认识生命的本质,珍爱自己的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教育工作中,生命教育绝不能缺席。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相辅相成、互相融合,共同赋予语文教育的内涵。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语文课堂必然成为生命教育的前沿阵地,必将带给学生一个缤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雄奇壮丽的自然美、浓醇至深的人情美、深沉隽永的人性美……语文教学就是在学习语言文学的同时,欣赏美的景物、感悟美的生命、体验美的情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陶冶和美感熏陶,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自己的人格,提高生命意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怎样才能更好地将生命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呢?

一、深挖教材资源,感受对生命的尊重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很多都是文字优美、意义深刻的好文章,可以为生命教育提供良好的支持与保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的研究,并让学生基于文本内容进行领悟和思考,以便他们对生命的意义有更好的了解。《台阶》这一小说,以浙东乡村为故事背景,以“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主要情节,讲述了父亲“修台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热爱生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追求理想的农民形象。“修高台阶” 是父亲的人生使命,承载着他的精神理想,而父亲的人生使命最终得以完成,但精神理想却难以实现。通过阅读文本,学生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生活中出现的苦难坎坷,体会生命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尊重每一个生命。

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通过讲述一个克服饥饿、寒冷与病痛,在绝境中求生的淘金者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顽强斗争的意志。生存的决心最终挽救了淘金者,使他最终战胜了死亡,小说热情歌颂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和永不屈服的精神。而淘金者面对比尔的骸骨时发出的粗厉可怕的笑声和产生的矛盾心理,则表现出人性中最可贵的东西:即使在难危、绝境之中,淘金者仍然坚守了做人的道德底线。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多,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好教材中的资源,引导学生树立積极的人生观,更加热爱自己的生命。

二、开展比较阅读,感悟生命的价值

“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短短的篇幅中浸透了史铁生对母亲无边的怀念,可以说文章字字句句出深情。在这篇散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了解他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和他的人生信念。如果要埋怨生活不易和命运不公的话,史铁生比任何人都有理由,然而,他选择了爱,从而增添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把自己从不幸中解脱出来,成为一个强者。

我曾经带领学生阅读海子的《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这首诗纯净无比,充满祝福。然而,海子却在25岁这个人生最美好的年纪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他自杀是为了坚持理想吗?实际上他既抛弃了对理想的追求,又放弃了现实的幸福。在他自杀的背后,是母亲的失子之痛。无论海子生前多么孤独、凄凉与绝望,无论他的精神世界与世俗多么格格不入,他都不应该忽略艰难养育自己的年迈母亲的感受。现实和理想的冲突,是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我们只有积极面对、勇敢挑战,才能最终成就自己。

史铁生与海子相对比,一个身残却志坚,与轮椅为伴,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一个身强体壮,但年纪轻轻就选择告别世界,留给世人无尽的困惑和遗憾。谁的生活更有价值和意义,答案已经不言而喻。开展比较阅读有利于学生感悟人生价值,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思考也会更加深刻。

三、开展广义阅读,积淀生命的底蕴

生命教育是唤起生命意识、追求生命价值的教育。大量的阅读,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教材中选取的文本毕竟有限,因为太多的书本及文章值得学生去阅读。书本能为学生打开一扇扇通往世界的窗户,让他们认识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带领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使他们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有更多的体会。

因此,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需要指定一些优秀作品,或者给学生做一些推荐。在文本选择上,教师要选择那些学生能够读懂,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并能给予学生相应指引的文本。《苏菲的世界》是一本风靡世界的哲学启蒙书,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傅雷家书》中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可以让学生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自立》是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最爱读的书,教导学生认识学习的过程就是追求自我独立、自我觉醒的过程……

另外,优秀的影视作品同样能够激荡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个人素养,让他们追求个性中的真善美。学校可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片。观看完伊朗电影《小鞋子》,学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男孩在赛道上奔跑时的脚步声和呼吸声,还有他坚定的信念和善良的心灵。

社会时事新闻同样可以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素材。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新闻报道引入课堂,让学生分析,谈个人感受。马加爵事件、复旦研究生投毒事件等,不仅牵涉到生命话题,还折射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反面教材能让学生对生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当然,教师需要筛选即将引入课堂的社会新闻,确保这些新闻能积极有效地指引学生健康成长,而不至于造成负面影响。

四、鼓励语文写作,思考生命的意义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考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個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作是作者用他最鲜活、最富于激情和个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生活、情感、观念的一种活动。写作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字应用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思想品质。通过写作可以促进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感悟生命的价值,从而养成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语文知识和文学素养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要想在作文中体现其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还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在写作指导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对生命有更深入、更细致的观察,对生命意义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例如指导要求是“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的作文写作时,我明确题材可以选择树根、小草、桥、泥土等身边的事物,要求学生用咏物抒怀的写作手法,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我对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希望他们在写作时能够一定程度地融入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体会,学生觉得这个要求很难达到,我给他们做出引导:《紫藤萝瀑布》中,作者由眼前盛开的藤萝的“活泼热闹”联想到十多年前它所经历的不幸,从而生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样的感慨。同样,在大自然中,我们总会看到季节的变换,花开花落,树叶凋零又新生等,这些让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被打开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也能够让学生对生命意义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要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有意识地将生命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的能力,运用多种方式挖掘文本内涵,拓宽学生思路,加深他们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从而指引他们走上实现生命价值的道路,达到“传道”与“授业”相统一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赵改现.试论生命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J].成功(教育),2012(2):69.

[2]  王郁.构建生命课堂享受生命幸福:浅谈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J].西藏教育,2016(5):17-19.

[3]  朱洁.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教学实践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