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研究

2018-02-25 04:12侯韶雯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熏陶高中语文教学内容

侯韶雯

(辽宁省沈阳市青松中学 辽宁沈阳 110000)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外来文化渗透,我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式微,甚至有“文化失语”现象。这对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是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是连接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核心环节,弘扬和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更好继承和弘扬。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新时期对于教材编排和整理之后,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文学修养,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水平和质量上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1.教学内容上——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和拓展

从目前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教学内容主要依靠仅有的一套教材,并且由于语文内容的多样性,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极度缺乏。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具体方面:一是整体数量上的不足,从教材内容编排上不难发现,都有对传统文化的涉及和引入,但是总体分量上并不高。二是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拓展力度不足,许多教师更多的要求是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背诵”,而对于文章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渗入不深,主要还是满足考试需求。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古文理解能力,更别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2.教学形式上——应试教育,缺乏情感和熏陶

在教学形式上表现的突出问题是满足与应试教育,缺乏对于情感的投入和文化的熏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试教育是目前素质教育最大的障碍,面对高考这座大山,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考试压力,所以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更理性的选择是满足考试需求。二是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缺乏情感投入和文化熏陶。文化内核是经历长久发展下的积淀,如果没有情感的带入,学生无法身临其境,了解文化。

3.教学评价上——关注度低,缺乏民族文化意识

在时代发展大背景下,网络时代已经到来,学生有充足的资源和便捷的方式去阅读和接受教育,但是这同时带来的弊端是学生阅读的泛化和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降低。具体来说:一是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较低,传统等于落后的思维影响学生去接受传统文化的精华。特别是受到网络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在文化素养和道德品德上容易被带偏。二是学生缺乏民族文化意识。突出表现在对于民族文化意识的理解不深刻,知道它的重要性,但不知道中国民族文化内容和如何更好的去传承和弘扬文化。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途径

1.教学内容上——深入挖掘教学资源,鼓励课外阅读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在教学内容上丰富和强化,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深入挖掘教学资源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拓展,这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能够潜移默化的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从而对自身的道德品行和文化素养上有所提升。例如,在《劝学》篇中,一方面要带领学生领会其中的文言文释义,更要从学习的角度上,引导学生去联想还有哪些关于学习的诗句,以及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学习方法。二是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更多的依靠学生的课外学习,所以可以为学生设立“书单”鼓励学生去通过课外阅读的形式,进行阅读拓展,从而保证学生的文学知识更加立体和丰满,通过日积月累的阅读,能够形成“积沙成塔”的成效。

2.教学形式上——营造课堂文化氛围,加强人文熏陶

在教学形式上要更加的轻松愉快,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达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目的。一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对于文化教学来说,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非常的重要,要形成一种充满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沉浸其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二是要加强人文熏陶。文化教学要坚持贯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念,把人文熏陶贯彻始终,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古风古韵”,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馆等充满传统文化的地方,从而形成文化感召,树立文化自信。

3.教学评价上——培养民族文化意识,强化爱国教育

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上,更多应着眼于对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实施爱国教育。具体来说:一是培养民族文化意识。民族文化意识是一个民族荣誉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标志,对于高中生来说,在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下,要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民族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认同,以更自信的态度去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争做文化的传播者。二是强化爱国教育。爱国教育一直是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增强学生对整个国家的认同感,同时也增加对于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体做法在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引入传统文化,挖掘文化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从而提炼出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轨迹,能够更直接的刺激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实现更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猜你喜欢
熏陶高中语文教学内容
用艺术熏陶家风
艺术熏陶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如此熏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