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2-25 05:56骆璐昳
新课程(中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道德法治教学内容

骆璐昳

(江苏省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江苏 无锡)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为学生传播道德观念与法律知识的学科。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心理还不是很成熟,正是基本道德观念建立和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对初中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是为青少年奠定良好思想品德基础的重要手段。初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心理建设时期,为青少年传播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规范青少年心理发展和行为规范。

一、在初中阶段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规范学生行为

在初中阶段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对规范初中生的行为有很大意义。初中生虽然与小学生相比较,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是非观念和道德准则,但是因为年纪还比较小,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力还不足。虽然学生明确是非,但是依然会犯错误。例如,进入初中的学生已经明确知道努力学习对自己人生的重要意义,但是因为自身控制能力不足,还是会出现贪玩、好动、学习懈怠的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多加督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2.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也是学生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容易对教师和家长的教导出现叛逆心理,如果不进行及时的规劝和引导,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同时,此时的学生会接触到比小学阶段更为复杂的环境,也会产生比小学阶段更加深刻的思想。但初中学生因为阅历有限,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开疑惑。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复杂问题时,如果没有得到家长或教师的教导,就会手足无措,如果选择错误就会酿成大患。此时,如果有教师给予及时的教诲和疏导,将会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心理成长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因此,要在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目前的初中教育中,虽然已经普及了很多年的素质教育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有很多教师不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由于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意识。特别是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教师在进行普法知识教学的时候,常常会把精力集中在如何为学生解释法律条文上,也就忽略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突显,导致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意识。

2.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向学生讲解知识点,特别是在关于大是大非的问题和重要法律常识的普及上,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虽然教师的教学初衷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教学方法的错误,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也就造成了教学质量下降、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出现。而且,对于法律知识来说,如果只让学生机械地听讲和背诵,对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学生由于没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而对法律知识没有深刻的认识,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考试结束后就会忘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新课改不断推行下,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越来越重视,而且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是基于学生学习需求之上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学形式单一,在运用的过程中更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中。

3.教学内容单一

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但从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分析,没有真正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课外教学内容等,依旧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单一,使得整个课堂教学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无法真正将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4.信息技术应用不合理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中,教师应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同时对提升教学效率也有着一定的作用。而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合理,例如,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足,很多教学内容无法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另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也存在信息技术应用过度的现象,整堂课都采用信息技术引导,教师的引导角色缺失,而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会产生一种通过看视频就能学习的思想,完全忽视了教师的重要性,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如此,如果信息技术应用过度的话,会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只将注意力集中在视频图片上面,未能将重心放在知识的学习上。总之,虽然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但如果信息技术应用不合理,也将影响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果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被动听讲变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教师也要转变自己的角度,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开展自主性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文化知识。例如:在学习《家庭意味》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设疑:“家庭的意义是什么?家庭的功能是什么?家庭的内涵是什么?”让学生先在课本中找到自己的答案。然后,教师通过情景导入开始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教师调整教学方法

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适应新时期对初中教育教学的新需求。由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是规范学生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健康成长。因此,对初中生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对知识点的传播上,而是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生开展生动深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针对即将教授的内容,查找生活中的资料作为教学案例。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来说,因为其内容本身就与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紧密相连。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案例。特别是当前科技的进步,使得初中生很容易接触到社会上的人和事,教师就更要注意社会事件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例如:社会上引起舆论广泛热议的社会问题,教师就可以有选择性地放到教学案例中。教师为学生讲述事件过程,并留出10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在讨论结束后,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的同时,就可以将教学内容引入课堂,教学活动就可以顺利开展了。通过教学案例,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学习兴趣高涨。通过组织学生自由讨论,突显了学生主体地位,也增强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会对热点事件有了正确的认识,思想得到了启发,价值观得到了修正,行为得到了规范,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另外,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尤其是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行下,应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综合多方面因素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3.丰富教学内容

结合以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情况分析,教学内容单一是当前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且道德与法治与初中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仅仅采用课本内容教学很难使学生学习、理解和应用教学知识。因此,教师应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将生活化中的事情引入课堂中,生活中的事例学生并不陌生,而且也会带有一定的新鲜感,并在好奇心的影响下会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运用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有着极大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课外知识,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课外素材,并将其引入课堂中,不断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更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4.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

信息技术对推动教学事业的发展,提升教学水平有着极大的作用,但如果信息技术应用不合理,不仅无法将其优势充分凸显出来,甚至会影响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发挥出课堂中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能够积极探索相关的知识。其次,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囊括了书本上没有的海量信息,通过互联网将这些信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其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将其内容全面地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再次,应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过度应用将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不良效果。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考虑到自己才是课堂上的引导角色,而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工具,需要教师与所制作的信息课件进行相互配合,才能将信息技术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初中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对初中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初中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加以重视。初中教师也要努力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也可通过教学活动,激励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和自学习惯的形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祖国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能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教学内容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