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问题情景设计的密切关系

2018-02-25 14:21
关键词:识字课文情境

(吉林省梅河口市山城镇中心校 吉林梅河口 135022)

同一个故事,有人讲得娓娓动听,使人听得津津有味,有人讲的平平淡淡,使人觉得枯燥乏味,同一篇文章,有的老师讲出来,有的使学生昏昏欲睡,有的给人一种艺术享受,这就是因为各种人的表现艺术不同,课堂提问就是这样,要讲究艺术性和趣味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不能只问“对不”,”是不是””有没有”等问题。这样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往往是不假思索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根据所教学生的千差万别,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课堂提问设计的好坏,关键在于我们吃透教材、了解学生,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语文教学课堂更生动,使学生所喜爱,课堂提问不在多,而在于精,关键是要我们抓住文章的重点,突破难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课堂提问应设计的多样性。[1]

新课程改革对于教育界最大的挑战就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整合者,也就是教学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必须更好地分析、剖析教材、了解教材。用比较新颖的问题设计情境,奠定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所以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语文教学当中。课程设计与问题情境的设计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就成了实现师生心灵沟通的重要手段,使教着与学者产生教学的共鸣。作为小学国语教师,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创造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我们往往会制造一种“不协调”的情境之中,我们往往通过这种“不协调”,呈现出课堂的“吵、嚷、辩”,真正实现学生自主的课堂。[2]

作为语文基础知识,所以课前导入在识字教学中至关重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其具有形象感知的特点,在情境化识字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鲜明的对比,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通过情境引导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课前情境导入有很多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通过导语、谜语、事物、图片等方式进行课程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让识字教学能够更加顺利进行。

我们在教学提问的过程当中也要选择最佳的实际状态,才能达到最好的提问效果。我们要抓住学生的情绪变动在课堂中的氛围,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有了疑问他们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能够“宁可下水也就看个究竟”的欲望,课前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合理的设计课前提问,引人入胜,课中要适时质疑,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波澜起伏,课后遗留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究状态之中,这样才能放飞学生的思维翅膀,通过波澜起伏的课堂氛围,使学生通过读书,看书寻找答案。通过学生的学习、思考、讨论等,就能明白一些道理。我的实践证明,学生只有抓住教师提问的关键,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浅意识,是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的体现。而在这之中,教师的提问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的生成是不能预设的,在课堂教学中无时不刻不存在新的生成,无论什么样的生成,我们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提问,为学生的学习生成保驾护航,推进教学达到目标。对于学生一些有价值的生成,教师就应该追问学生,适当的引导学生对类似的问题进一步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品味作者的思想,往往一个恰当的提问,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能够使处于懵懂的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收获快乐的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知识。

我们恰当而又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波动全班学生的思维琴弦,提问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还要教会学生学会提问,让学生学会质疑,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我们在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因为学生的提问往往是主动的,而不是由教师被动的提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大大的得到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教程三者之间互相交流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问题的设计是否有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应该通过语文课堂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问题的设计要取决于文本,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注重对文章的品读,注重对课程标准的诠释,对作者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课堂提问,可以通过多种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身处课文情境之中,往往我们很多教师,在课前导入之中,就会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这就为学习课文设计了情境;提问要引导学生提取相关信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在问题的设计情境中的问题,蕴含在文章当中的,就需要我们教师设计出各种问题加以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进行感悟理解,这样就紧扣住了语文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不断地读文,不断地思考,反复推敲。所以,只有教师这种穿针引线的提问,才能使学生的环环相扣的学习氛围中,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芬芳复杂的内心世界。

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识字教学的价值与意义缺乏科学的认识。很大一部分人把识字教育的过程简单的认为学会字体的过程,而这种浅薄的看法往往会造成很多弊端:首先,很多人会轻视识字教学,认为识字教学就是为了小学生能够看懂、读懂汉字即可,无法理解我国汉字文化的精髓;其次,传统教育方式往往都是采取机械式练习,来让学生识字、写字,这也是“罚写”手段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新课改下这种现象是严重不允许的;最后,由于现如今的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发达,人们接触文字已经从书本转变到计算机上,因为打字要比写字快的多、方便的多。这一系列对识字的片面认识都会给识字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今,大部分学生在小学之前就认识了很多汉字,这也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表现,也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一大弊端。由于学前教育“小学化”非常严重,使得很多小学学校的识字教学已经逐渐趋于形式化,甚至是忽略了知识教育,一些学生和家长更是不重视识字教育。随着计算机、打印机等技术在学校普及,识字教育的关注程度也大打折扣。之前校园走廊中板报或教室黑板的内容,都是由教师、学生反复思考、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学校、教师对识字教学的不重视,家长也只在乎孩子的成绩是否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识字教学更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素质教育对识字教学提出了相应要求,很多学校可设立了相关可不行,但在实际教学中,识字课程往往被其它科目所占据、挪用。由于学校、家长对识字教学的不重视,使得学生没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练习时间,导致学生识字的范围只停留在学前教育中,并且写字姿势不正确、字体潦草、功底堪忧。小学语文教材在选编课文时已经对文章的内容、文体、语言表达等有所分析和考虑,在单元说明或课后习题中也对文章的教学内容重点有所提示。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前,一定要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对读者产生的精神影响、价值引领等,体现教材的人文性;谙熟课文言语表达形式对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习得言语规律、发展语文能力、获得言语智慧等方面有独特功能,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因此,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学科知识,并从思想内容、言语形式、学习方法等多个视角去发掘教材课文的教学价值。教学目标必须契合并体现一篇课文实质上的教学价值,否则就会让教学偏离方向、失去意义。

作为教师呢,我们在课堂上必须致力于提问的艺术,有重点的提出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踏实体现提问的价值性,在内容上要多样,符合学生的发展区域。让他们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跳一跳”就能够着的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以发挥,并向深层次的挖掘。在设计问题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目的,写作意境,学生所处的实际位置,问题设计要难易适中,我们通过一些课堂就可以看出有一教师提出的问题有问题,难易不适合,或没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孩子不会回答,课堂处于静止的状态,这样的提问是失败的。而有些情况了就是显然相反的,虽然表面上是热热闹闹,但是学生因为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不用经过大脑的回答问题,就出现了表面热热闹闹,实际什么也没学到什么的教学场面。我们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一定要考虑这个问题必须有班上多数以上同学能够回答的出来。

猜你喜欢
识字课文情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识字
识字儿歌
护患情境会话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