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创新研究

2018-02-25 14:27付杨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付杨

摘要 “十三五”规划期间,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发展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磨砺与挑战。本文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概述开始,讨论了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重点”方面提出改善信息化发展的措施与建议,最后总结归纳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的未来方向。高职院校信息化从服务入手,对教学、科研和管理都能起到推动作用,但信息化的主体仍是教师本身,只有教师拥有先进的想法,掌握更新的信息技术才是做到教育信息化关键。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教育 信息化

1 前言

2015年07月0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正式提出如何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如今“互联网+”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新名词,如何在信息时代,将“互联网+”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之中,也成为教育行业研究的崭新命题。为了满足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快推进互联网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及创新发展,现将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作以分析总结,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与建议。

2 研究背景

2.1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思维不断渗入,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把这些新兴技术,融合到教育领域,促进教学系统的发展,完成传统教育行业的转型,也是对于我们高职教育提出的新挑战。现今高职教育教学的目标,仍是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升级传统授课方式,将信息时代新思想、新技术,应用到传统教学中,为高职教学带来巨大创新与变革,成为我们共同研究的课题。

2.2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信息化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教育部办公厅于2016年02月04日印发的《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落实有关“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等重大战略对人才培养等工作的部署,推动将信息化基础设施纳入学校建设标准和基本办学条件,可以看出国家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在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水平还普遍偏低,部分学校校园网络配备、服务器配备、技术人员配备等信息化硬件水平还不达标;在信息化进程当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教学内容是否丰富,运用何种信息化手段教学等成为信息化软件水平,而信息化软件水平也有很大提升空间。排除软硬件因素,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制约、院校间的互联、资源的共享,也成为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

而国外的高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各自的国情;它包括完善的机构教育体系、法律支持、经费投入机制和与企业间多元协同机制的建立。国外的信息化教育主体是教师,对师资水平有着严格的要求把关;同时,十分注意共享资源的质量,一门可以共享于全国甚至全球的慕课,一定是由本校最优秀的教师设计完成的,他们更加注重教学成果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问题与探讨

3.1 保障机制问题

3.1.1 息化制度保障

完善的信息化制度、统筹有力的管理体制能够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而现在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能够提出信息化规划目标和管理规范;欠缺信息化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这种情况无法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持久性和积极性,同时对创新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建议补充完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学院建设规划,提出完善制度,让信息化的建设有理可依。

3.1.2 信息化组织保障

组织领导情况,决定着信息化工作的决策力。高职院校行政部门一把手作为主要领导,信息中心作为责任部门,能够有效保障信息化工作进展;但部分院校信息中心实际行动能力比较薄弱,需要其他部门协作的工作,无法按时得到其他部门的配合,建议信息中心可与学院权威部门(如党政办)合作,或作为下设部门,决策性任务由党政办发布,学院信息化行动力将大大提升。

3.1.3 信息化人员保障

根据《教育信息化管理機构标准化建设评估指标(高等学院)》的要求,“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岗位(不含承担多媒体教室和教学机房教学终端维护的人员)按办学规模配置,队伍职称结构合理,学生人数在1.5万以下的配备不少于12名专职人员,学生人数在1.5-2.5万的配备不少于20名专职人员,学生人数在2.5万以上的配备不少于25名专职人员。”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无法达到这个指标要求。建议加强信息化人员建设;可以从计算机类教师、或社会中公开遴选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专职人员。

3.1.4 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

经费的投入,决定着整体信息化水平的进展。建议高职院校每年定期形成信息化专项预算,保障高职院校网络及设备稳定运行,软硬件水平逐步提升。

3.1.5 信息化安全保障

信息化安全保障制度,包括硬件安全与软件安全。硬件安全,要求保障服务器、交换机,教学用主机等网络实体及电教设备的安全软件安全,要保障系统、数据,及应用软件的安全。辽宁省内持续推出的等级保护及软件正版化制度,就是在为各信息系统的软件安全进行把关。然而现在仍有院校无法达到软件全面正版化要求,或应用系统的等级安全保护也未进行测评,建议各高职院校积极相应号召,保障各自信息化安全。

3.2 基础设施问题

3.2.1 服务器

服务器理应向‘云服务靠拢,并用‘公有云技术解决精品课共享、教学资源共享、虚拟化仿真实验教学等问题。

3.2.2 现代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陈旧,会经常发生故障,导致运维成本提升。建议及时更新多媒体设备,满足广大教师的教学要求;并建立录播教室,为教师录制微课、慕课,远程教育视频等提供技术支撑。

3.2.3 网络保障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有线网络覆盖率已经很高,但网络带宽仍需提高,为满足广大师生用网要求,无线网络覆盖率也应达到100%。

3.3 日常管理问题

信息化工作的日常管理问题,目前普遍集中在的运维管理上。而作为信息化工作部门、人员更应该考虑,考察如何提高学院信息化水平,如何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信息化服务上;被日常运维、单机故障所累,势必会事倍功半。所以,建议对运维及单机故障报修,可以采取外包服务,或培养勤工俭学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日常运维任务。

3.4 数据标准化问题

许多高职院校存在缺乏业务标准、信息标准、技术标准等问题,导致数据共享、数据更新与提取、系统集成等问题出现。对于广大高职院校,建立符合各自发展需求的数据标准,显得尤为重要。梳理业务流程、建立与应用系统对应的统一的信息资源标准,逐步完善数据标准,为新进系统提供接口要求,才能使信息化工作有序进行。

4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措施与建议

4.1 重视教学资源建设

“互联网+”背景下,新技术的不断升级,使得教学资源的种类也越加繁多,学生的可选择性也大大提升。传统的教学资源一般停留在文档或图片形式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如今的教学资源可以是Flash动画、视频素材、微课作品,VR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多元化,为学生拓宽了视野,虚拟场景的演练,给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积极性;鼓励教师建立多样化教学资源库,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的优势,让学生可以用手机,用电脑随时查阅有关课程资料,让学习变得更轻松、能够使其乐于学习也易于学习。

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下,完善在线学习平台,通过MOOC、微课、精品课程、公开课视频等在线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惠及师生,使大家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名师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完善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

4.2 重视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应用系统建设

“互聯网+”背景下,信息化管理及应用系统推动着整个信息化的进程。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节省学校行政管理者的事件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高职院校除有内容丰富的门户网站,还应建立教务、人事、图书、财务、后勤、科研等核心业务的管理平台,这样既能方便教师数据的统筹与交换,又有利于学生进行数据查询与故障报修。

办公OA系统作为整合管理系统的应用,以其简单、易用的特点已经获得许多高职院校的认可,下一步应将移动互联、协同办公应用到OA系统中,完善OA系统。移动互联可以让管理人员随时查看、处理文件;协同办公则可以同一问题,多方协助处理,它能给办公人员提供方便、降低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通过建设“一卡通”服务,实现数字化校园统一身份认证及无感知认证。随着校园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校园内的各种信息资源整合已经进入全面规划和实施阶段,“校园一卡通”以结合学校正在进行的统一身份认证、人事、学工等MIS和应用系统等建设;通过共同的身份认证机制,实现数据管理的集成与共享,使“校园一卡通”系统成为校园信息化建设有机的组成部分。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可以避免人员信息重复,数据冗余,为系统间的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总之,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应用系统建设,可以简化办事流程,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使网上办事服务更趋人性化,用户(教师)满意度大幅提升。

4.3 重视数据标准化建设

“互联网+”背景下,在建设数字化校园过程中,常会出现”信息孤岛”及共享信息资源缺乏等问题,数据标准化建设正是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2012年0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管理基础代码》等七个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的通知,由此为全国高职院校建立数据标准提供依据。建议各高职学院在完善数据标准的前提下,建设共享数据中心,实现全校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共享,为关键业务部门提供“一站式”平台服务,建立共享平台,消除信息孤岛。

5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未来展望

5.1 坚持教师信息化培训

信息化只是手段,教师才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的主体,教师的认知提高、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才能把整个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又提出新的要求。除对本专业领域的知识理解与讲授,教师还应掌握更多信息化手段,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当中。所以,要保持教师思想的先进性、行动的积极性,就要坚持为教师提供信息化培训工作。

通过开展信息化培训,可以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使教师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积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场景中,给学生带来更直观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5.2 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优质教学资源主要是指课程资源。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慕课),已经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共享”在“互联网+”的大环境里,发挥着它不同寻常的意义。鼓励教师将自己的优秀教学资源上传到公共网络当中,可以形成教育成果共享、吸收、优化的良性循环。

对于具体知识点的讲解,“微课”作品更能立体的展现。“微课”作品能够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将碎片化的学习内容,通过精短的视频形式展现出来,把学习过程和扩展素材进行合理整合,构成完整的教学资源。它与“慕课”的不同在于,它是课程的片段,而不是的完整教学课程。现在很多信息化比赛,进行“微课”竞赛,这正是对教师使用“微课”辅助教学的鼓励。

未来必然是网络的世界,“共享”也是未来的趋势。将这些优质课程资源放在统一的共享平台下,会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打下基础。

5.3 走向‘公有云的未来

‘云计算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即:用户可以通过已有的网络将所需要的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更庞大的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的结果回传给用户。由于它服务性质的不同,大致分为: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

‘公有云的安全性,便捷性及共享性为高职院校信息化创新管理确定了方向。安全性方面,它能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安全性远远超过本地服务器存储;便捷性方面,它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较低,分布式计算速度极快,符合高职院校服务器要求;数据共享方面,它能把用户数据备份在云平台上,所有用户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所需资源,可以实现高职院校的协作教学,移动学习愿景。总之,高职院校采用云计算技术,能够完成教学资源的存储、网络平台管理、构建高职院校服务器虚拟化,完善学院运维管理。迎接从‘私有云(或‘混合云)向‘公有云转变的必然趋势。

6 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迎来“互联网+”时代,前文已经从硬件到软件逐步讨论了,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与建议。而无论在什么时代高职教育的信息化管理,终将从辅助管理,走向教师课程主导。只有鼓励教师勇于参与、勇于发展,勇于创造才能完成全国乃至全球的高职教育数据共享,教学资源共享,才能缔造出新时代的高职院校信息化蓝图。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設工作的通知》[EB/DL].http://www. snedu. gov. cn/news/j iaoyutingwenjian/2 01304/12/6271. html.

[2]孟宪华.浅析“校园一卡通”建设[J].才智,2013 (02).

[3]孙亚丽.云计算及其应用技术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 (06).

[4]史志陶,宗小忠,“互联网+”与高职教育深度融合下教育资源共享体系构建的研究[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5 (02).

[5]白广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6 (02).

[6]吴升刚,突出应用驱动强调学习导向加快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 (05).

[7]刘永胜,高莉萍.高职教育信息化的思考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 (15).

[8]赵德良,镇成辉,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 (02).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