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8-02-26 01:41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运算混合创设

那 莹

(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曲水中心完小,云南 普洱 665907)

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还影响着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但是,混合运算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都在混合运算中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所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了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必然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纠正学生的运算顺序

在混合运算中,很多学生往往并不是计算有问题,而是运算的顺序出错,才导致最后的结果出现问题。确实,在混合运算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级的运算,而一旦学生分不清不同级别运算间的差别,便容易出现混乱和差错。所以,要提高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纠正学生在运算顺序上的问题,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的锻炼学生运算顺序的能力。

例如,用乘法分配律时,分配几次?怎么分配?分配之后怎么算?

首先,教师可以先加强连续加减法,连续乘除法这样同级的运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能力上先得到加强。然后,再加强不同级别的运算,而在包含不同级别的混合运算中,教师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计算式中包含的数字以及运算的种类,甚至有无括号,然后在分析数字间的运算关系,确定运算顺序的先后。总之,正确的运算顺序是混合运算的基础,教师要纠正学生在运算顺序上的问题,从而为混合运算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地应用数学情境

数学情境是将数学规律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数学情境的创设和应用,可以降低数学理解的难度,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的认知,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混合运算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应用数学情境去提高教学的效率。并且,由于混合运算本身比较枯燥,通过数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将枯燥的数字计算转换为具体的问题,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索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一个班有32名学生,在春游的过程中需要租赁船只游玩,已知大船可以乘坐6人,小船可以乘坐4人,而价格分别是30元和24元,请问怎样租船才是最省钱的方案。这样一个混合运算的情境就被创设出来了,而学生则在对情境的思考和分析中,逐步形成对计算式的认知,进而了解这个式子中哪些是一个整体,哪些需要放到一起去运算,最终实现对混合运算的进一步认知。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教学从其本质来讲是学生和教师互动的一个过程,而知识也便是在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中逐渐被学生理解和吸收。而且,新课改也一直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混合运算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规律,或许是提升混合运算教学效率的一剂良方。确实,在以往的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总是大包大办,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知识的学习不是灌输,如果缺少了思考,最终也不能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之中,那教学也便失去了意义。

四、培养学生检查的习惯

计算的一个完整过程是读题——观察——运算——检查,但很多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的时候,往往一上来就开始计算,不观察也不检查,这势必会影响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所以在纠正学生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还需要培养学生检查的习惯,这样才是引导学生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运算过程,也才是有效的教学。至于如何培养检查的习惯,教师可以从以下两点去尝试。其一,在每次做完混合运算的习题之后,都要让学生从以下几个细节上去思考:比如是否抄错或看错题目,是否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了数字、符号的错漏行为,是否出现了错行,计算顺序是否得当等。其二,是在学生出现错误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思考,找出出错的原因,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错误的记忆和认知,当学生下一次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这一错误的可能性便会极大的提高。

总之,教师要纵观整个运算的过程,在每一个步骤中都对学生实施适当的引导,从而逐步提高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的效率,最终提升学生混合运算的能力。

猜你喜欢
运算混合创设
混合宅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有趣的运算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油水混合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
混合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