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刍议

2018-02-26 15:27阿虎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新课改教学方式

阿虎华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新营盘中学 云南丽江 674304)

引言

众所周知,朗读教学一直存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实施朗读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走进课本,熟悉课本,感知文本,与此同时,高质量的朗读教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流于形式,难以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展开肤浅的论述。[1]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1.重视程度不足

受到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中考考点之上,在有限的语文课堂时间内,教师更希望多讲解能够提高考试分数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中忽视了朗读教学,导致更多的朗读教学流于形式,与此同时,学生也将朗读视作可有可无,在朗读活动中敷衍了事,导致朗读教学效果差。[2]

2.缺乏明确的朗读目标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也在逐渐调整,部分教师以新课改为指导,认识到了朗读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部分教师对新课改中的要求理解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朗读教学的效果,导致朗读教学偏离教学目标,朗读成为“随意读”、“随便读”,究其根本,是因为朗读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朗读之前,没有为学生设定朗读的目标,学生在朗读时,只是匆匆阅读,不知为何而读,仅将朗读视作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一项被动的任务。

3.朗读教学方式单一

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有两种,一是学生齐读,二是学生单个朗读,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存在学生偷懒不读的情况,学生的实际参与性差,虽然在教师的要求下,学生能够大声朗读,但是,学生的朗读质量并不理想。与此同时,学生在朗读时,教师仅关注学生朗读字音的正确性,没有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学生无法通过朗读理解文本,无法体会文章的主旨。除此以外,学生在朗读时,有较大的随意性,影响朗读质量。

二、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提高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

重视朗读教学,首先就要保证朗读教学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朗读活动,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且能够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朗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文本长度以及本文难度为学生提供朗读时间,在学生朗读之前,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律,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本之美。除此以外,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我要求学生进行朗读,我为学生提供7分钟的朗读时间,然后使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为学生进行范读,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最后让学生进行朗读。尤其是学生在朗读课文的第三段时,对学生进行重音、停顿、节奏、情感指导,帮助学生体会段落之美。

2.制定明确的朗读目标

为了提高朗读质量、提高朗读效率,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带着目标朗读,即有目的的朗读,并且在学生朗读结束后,要对学生进行提问,一方面,能够通过提问保证学生参与到朗读活动中;另一方面,能够达到朗读教学的目标,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例如,笔者在教学《春》时,要求学生进行朗读,并且对学生提出四个要求,一是要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且说出喜欢此段的理由;二是要标记出无法确定的读音;三是要找出文中的重音与停顿;四是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让学生带着四个要求进行朗读,朗读过后,向学生提问。[3]

3.丰富朗读教学方式

单一的朗读教学方式,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丧失语文朗读的兴趣,影响语文朗读的热情。因此,在实际的朗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丰富自己的朗读教学方式,让朗读教学更有活力更加有趣,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我根据学生的实况,在教学活动中使用了“男女生赛读”、“小组轮读”等方式。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让男女生进行比赛,男生齐读,然后是女生齐读,由我根据齐读的整齐度、情感、重音、停顿等标准,判定哪一方读得更好。通过此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激情。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部编版教材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认识到朗读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实际的朗读教学过程中,要针对自身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提高朗读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本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新课改教学方式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