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中国选择

2018-02-26 17:59陈理宣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转型发展

尹 达,陈理宣

(1.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2.内江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

普通高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的纽带,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学段,尤其在社会变迁、国际教改运动与分类高考政策的推动下,“普通高中转型发展”日益成为教育界实践推进的热门话题与焦点问题,但相关理论研究却难以担负起指导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坚持遵循历史发展轨迹、借鉴国外有效经验、立足本土客观现实、凸显中国特色等原则,勇于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转型发展之路,成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客观要求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历史演变

普通高中转型发展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普通高中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我国普通高中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自发性到制度化、从封建化到近代化又到现代化的发展过程,而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要求成为普通高中教育目标、内容与形式选择的发展样态。

1.古代普通高中教育的缺席与艰难孕育

在我国漫长的古代农业化社会,学校教育只有“大学”与“小学”之分,又由于我国古代小学教育没有明确的学制安排,因而包括普通高中在内的中学教育其实隐含在小学教育之中。隋炀帝“创行进士科考试”,“奠定了科举考试确立的制度基础”。[1]唐宋元时期进一步完善,至明清时期科举制形成了“三级四试”考试机制。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的高中教育主要是以“潜在的高中教育”为基本形式,以儒家经典著作为教育内容,以规训、论经、讲述为教育方式,以科举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本质上反映了统治者对民众的驯服与教化,根本目的则在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2.近现代普通高中制度的确立与曲折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炸毁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英国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把马六甲英华书院迁到香港,并更名为香港英华书院,开启了教会在我国开办中学之先河。在洋务派的推动下,1862年创办了京师同文馆,至1869年总教习丁韪良推行“八年课程计划”,使京师同文馆转型为具有中学教育性质的综合性学校。1898年康有为主张仿效德国推行普通中学初中、高中分段教育,但这一构想在当时曲高和寡。1922年11月1日,《学校系统改革案》公布,确立了中学教育“三三分段制”和综合中学制度,标志着我国历史上普通高中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1923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又刊发了《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普通高中课程由公共必修科(约占总学分的43%)、文理分科专修科目(约占37%)和选修科目(约占20%)构成,规定普通高中生修满150学分方能毕业;[2]1939年4月决定推行五年一贯制和六年一贯制中学试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创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新纪元,确保了普通高中的快速健康发展。总体而言,我国这一阶段的普通高中教育走向了制度化轨道,尤其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与抗日战争的影响下,我国近代普通高中教育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担,借鉴了西方普通高中教育的形式,以讲述与辩论为主要教育方式,实现了普通高中教育升学与就业的分流发展,根本目的是要培养承担民族救亡重任的人才。

二、国外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有益经验

我国要实现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前提,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基础,实施人才创新战略是途径,实现普通高中转型发展是关键,因为普通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而立足我国现实需要、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不但是我国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1.日韩新等亚洲国家普通高中发展经验

日本普通高中教育经历了由萌芽到产生、由发展到完善的过程,并最终确立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大众化国民教育机构”性质。日本为了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2010年颁布了《高中学费免费化法案》;继201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新规划56所“超级全球高中”(SGH)之后,2016年又发起了“春之安心网络·新学期共同行动”活动、中小学生态建校、打造“生涯学习平台”等措施,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多样化发展可谓势头猛烈。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普通高中一直都十分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即“出路指导”,“为高中毕业生在选择就业与升学的关键时间段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思想支持和实际指导。”[3]韩国十分重视教育立法,构建了适合本国可持续发展的完善的教育法规体系。2013年8月,韩国颁布了《国家教育政策规划纲要》,旨在改进学校教育为学生提供塑造品格和培养才能的环境,加强职业教育提高专业劳动力和减少基础教育的成本负担;为了改变以升学为目标的整齐划一的高中教育模式,韩国于2017年11月27日公布了《高中教育改革方案》,决定从2022年起全面实施“高中学分制”。新加坡的普通高中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天赋与兴趣。 2014年新加坡发布《学生21世纪技能和目标框架》,并成立未来技能委员会;2015年开始全力打造智慧校园,大力发展户外教育项目,并启动“创新学习2020”计划,以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总之,这些国家的普通高中转型发展,以政策为引导,以法治为保障,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实现了普通高中教学的革新与学习的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2.美英德等欧洲国家普通高中转型发展借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确立了“升学+就业+全人”的教育目标,综合高中成为当今美国教育体制的主流。如果说“美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及自由教育的回归”实现了人才培育“从基督绅士到职业俗人”的转变,那么重视“人的品性的塑造”也势必成为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4]继2001年美国颁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之后,2009年又开展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并于2011年启动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计划,直至2012年11月颁布《美国联邦教育部国际战略 (2012—2016年)》,美国走出了一条以国家立法为先导的普通高中转型发展之路。近年来英国高中教育类型与价值核心呈现出多样化,高中阶段采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校内分轨制,确保高中阶段教育与普通教育在校生毕业后能适应经济发展;2011年启动了新一轮国家课程运动,2013年颁布了《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课程计划框架》文件,强调学校自由发展,确保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尤其强化了教育督导的“法律权威性、行政独立性和业务针对性”,“使教育督导真正成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5]德国普通高中教育几乎由完全中学高级阶段来承担,实行严格的学术教育,直接目的就是为升学做准备,职业教育则以就业为直接目的;2000年课程改革后,德国各州都强调对学生的共同基础教育,在确保学生语文、数学与外语学习的前提下,促进每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上述国家的普通高中转型发展,不但有较为完善的法治保障体系、评价改进措施,而且具有较强的社会化智力支持系统,强调普通高中的自由发展与特色化发展,从而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发展权利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

普通高中转型发展都是当时社会历史发展之需要,不管是亚洲国家,还是欧美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立法、政策引领、目标指导、课程改革与不断革新。普通高中转型发展是新时代的现实诉求,普通高中的综合化、多样化与多元化发展是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向哪转”的问题则成为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关节点。

1.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性质由“预备教育”转为“基础教育”

对于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我国学界向来都有不同的认识,甚至存在着严重分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长期处于一种“为高校输送合格人才”的景观。胡俊泽认为,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高和最后阶段,是介乎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之间的中间阶段”[6],强调普通高中教育为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中间阶段”性;张华在分析了当前普通高中教育的“大学预科”说与“基础+选择”观的合理性与缺憾之处后,提出了“以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统一对普通高中教育重新定位”的主张[7],显然是要将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视为具有“选择”性的大学预科之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性质。伴随着教育新时代的到来,普通高中教育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将从升学“预备教育”走向“基础教育”,而普通性、基础性、教育性与实践性是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特征。普通高中的“普通性”是就国民教育的类别而言,“基础性”突出了普通高中的基础性地位与根本性质,“教育性”指明了普通高中的功能,而“实践性”则彰显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应用价值。

2.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目的由“单一升学”转为“多元促进”

长期以来,我国对普通高中的教育目的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反差,一方面,由于人们对普通高中教育性质认识的错位而导致对其根本目的认识模糊;另一方面,它是高考改革制度配套措施跟进不及时、高考指挥棒指向偏差而引发应试教育文化愈发浓烈的结果,造成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一直在实践中担负着“升学”与“就业”双重任务。随着21世纪我国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大众化,但是并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单一升学”成为普通高中教育实践的根本目的。“封闭式学校”“高考工厂”“考试机器”的产生,“严重戕害了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8]有些学者力推普通高中的大学预科之功能,并称这一转变能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9],这实际上是承认了普通高中单一升学之根本目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普通高中的任务是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因此,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以“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为核心的多元促进。由“单一升学”向“多元促进”之普通高中教育根本目的的转变,既符合人之差异性的客观事实,又适合人之个性化的发展需要,这是由普通高中的“基础教育”之根本性质决定的。

3.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任务由“考技训练”转为“素养培育”

当前,普通高中所热衷的“考技训练”是由普通高中教育原有的“单一升学”之根本任务决定的,而原有的普通高中升学的“预备教育”之根本性质规定了“单一升学”之目的,导致普通高中成为高考考技训练场,凸显了教育的工具性而淡化了教育的人本性。实现以“人性回归”为核心的任务复原与责任承担,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创新发现,从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正是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转型发展的根本任务。这就需要改变机械训练,采取“主体唤醒”策略,因为“主体唤醒”不仅是“人性回归”的具体表现与本质要求,也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与根本任务。“人性回归”包含“人的尊贵性”“人性本善”与“人性的唤醒”三个层面,而“人性的唤醒”是“实现教育促进人性发展之目的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条件”。[10]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性质与目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内在的主体意识与外在的主体权利,否则无法承担唤醒学生之主体的责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以主体权利的保障为前提,否则再高明的教师也无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主体意识的“唤醒”,是师生主体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结的必然产物。主体唤醒是师生间相互的唤醒,“唤醒”后的主体才意味着真正的“人”,具体表现为“人”之主体意识的自由与自主发展的实现。

四、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现实路径

倡导个性化学习是一切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人性回归是一切教育改革的落脚点,而实现由“考技训练”到“主体唤醒”的根本性转变则是新时代普通高中的根本任务,但这种转变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诸多教育利益相关者博弈的产物,更是突围新时代教育领域主要矛盾的现实选择。

1.加强政策引导,优化政府行为

加强政策引导、优化政府行为是确保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前提条件。我国普通高中转型发展还无法离开国家政策支持与强力推动,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观念、定准角色、精准行动,实现由“控制者、执行者”向“合作者、组织者、策划者、服务者”的转型,确立普通高中的大众教育价值取向和基础教育功能定位,解决好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性质、根本目的、根本任务这三大关键问题,尤其要构建以“政府决策”为主导、以“市场运作”为手段、以“创新发展”为引领、以“满足需要”为目的的普通高中转型发展创新机制。首先,要优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品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强调克服应试教育倾向,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其次,要确立市场运行机制,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管理的民主化进程,加强立法管理、执法监督与违法处罚力度,尤其要做到有法必依,以法治推进市场运行的规范化与常态化。推行普通高中教育社会化是确立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内容,实施教育供给侧改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尤其要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第三,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利。建议采用一系列可操作性策略,实现教师的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值,如取消评奖选模推荐制与指标制,全面构建自主申报、达标评优机制,最大限度地尊重教师的主体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加大智力支持,增强社会介入

加大智力支持、增强社会介入是促使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介入学校治理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的重要标志,被称为除了政府与学校之外的“第三方力量”,是指社会公众、社团组织、教育中介组织及学生家长等为改进学校管理工作而通过一定的途径介入学校治理的活动[11],它是实现“多元主体共治”运行模式的重要体现。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的大众化特点决定了普通高中学校治理的开放性、包容性与民主性,为社会介入行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新时代普通高中的根本性质、目的与任务,也决定了社会介入行动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必然性。在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中,社会介入是学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大的外部推动力与牵引力,对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目标、内容与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首先,加强区域性基础教育智库支持,尤其要突出地方教育服务特色,为普通高中教育转型发展提供有效的咨询、指导与诊断,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目标的落实与任务的实现。其次,构建家校联盟,切实将“家长委员会”的职责落到实处,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第三,推进开放办学改革,研制社会支持行动计划。开放办学不仅仅是学校自身的事情,更是国家政策引导、社会积极介入的成果,因而国家应当进一步研制并推行与新时代相契合的配套跟进措施文件,如促进民办普通高中与公办普通高中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民办普通高中分类管理办法,拓宽民办普通高中融资渠道,优化普通高中办学效益评价机制,加强普通高中人力资源管理,从而保障社会支持行动计划的实现。

3.强化法治保障,优化学校治理

强化法治保障、优化学校治理是促进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完善包括普通高中在内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是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中的学校治理优化,不仅要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而且要实现校长治理的创新、师生的积极参与以及落实家长支持计划。首先,推进校长治理创新机制,重塑依法治校、科研强校之景观。其次,应改善普通高中组织文化,加强学校教育诊断,崇尚民主、平等与自由,大力实施师生参与治理工程,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性地位,最大限度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打造师生自由思想市场。第三,要落实家长支持计划,重视家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大作用,将家长的支持视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强大推动力。这就要求理解并引导家长的合理期待,承认儿童的个体差别性,尊重儿童的自我选择,促进儿童的自主发展;明确家长的责任不仅在于供给衣食住行,还在于引导、促进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参与学校治理的能力。

总之,普通高中的综合化、多样化与多元化发展成为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新常态,这就需要重新定义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性质、根本目的与根本任务,而构建以“政府行为改进、社会介入行动、学校治理优化”为核心内容的创新机制,成为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有效路径。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了“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的目标任务,为新时代普通高中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国际化趋势更为显著,信息化操作更为重要,人本化落实更为关键,特色化发展更为迫切,生活化要求更为紧迫,而与中职教育的深度融合、与义务教育的有机衔接、与高等教育的协同创新,将铸就21世纪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最美风景。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转型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