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的拍摄与编辑

2018-02-26 08:44范玉杨曦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后期编辑拍摄课堂实录

范玉 杨曦

摘 要:课堂实录是传播教改成果、展示教师课堂教学、学校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文章从课堂实录的拍摄步骤和后期制作探讨课堂实录的摄制工作, 为课堂实录的摄制工作提供规范流程。

关键词:课堂实录;拍摄;后期编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02-0093-04

课堂实录是利用单台或多台摄像机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记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课堂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施的具体情况,同时从一个优秀的课堂实录中学习到解决某些特定教学问题的方法,通过自身实践进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通常大多数学校的课堂实录摄制工作都由信息技术教师完成,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虽然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储备,但由于缺乏拍摄的规范,拍摄出来的课堂实录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在技术方面,有着很多问题,比如机位设置不合理、整体画面、光线不和谐等。

一、定义与作用

课堂实录是指借助拍摄仪器对所选取样本课堂进行的记录[1]。规范优秀的课堂实录可以为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提供优质课例资源。展现课堂教学的方式有很多,而对于教师来说,课堂实录是最为方便快捷的学习手段。通过录像,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有全面的认识并且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作出改正,通过观摩他人优秀课堂,学习到有效新颖的教学技巧和手段。

二、课堂实录的拍摄

1.拍摄的前期准备

一堂好的课堂实录不仅仅是将教师的执教过程从开始到结束完整地录下来,而是执教教师、学生和拍摄人员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的结果。

在观看课堂实录时,观众只能看到镜头所展示的画面,不能直观的如同在现场一般看到师生的双边活动。所以,精心设计的视频画面是一堂好的课堂实录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拍摄人员在拍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机位设置和良好的拍摄技巧安排好教与学的活动画面。在拍摄之前,拍摄人员应当认真研究教材,把握课程的特点,与执教教师进行沟通,了解教师的教学流程,使用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然后依据课堂教学活动所突出的重点和所要求的目的来选择适合的录制方式,了解大体的师生活动过程,规划好拍摄过程的机位,设想好可能使用到的景别等,做到胸有成竹。例如根据教师讲授为主或者学生探究为主的课堂类型确定重点拍摄的机位,根据教室的照明设施和窗户位置确定机位的摆向,根据教学环节大体预想好教师的移动轨迹等。

在摄制当天,需要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查,以保证拍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①调整好摄像机,确保摄像机能够正常运作,根据现场的光照效果对机器和机位进行调试,同时检查三脚架。②保证电源和录像带充足,在拍摄前预先调整好录像带的预录位置和充好电源,有条件的最好准备好多余的录像带作为备份。③调整好话筒音量,防止在录制时因为声音太小或过大影响拍摄效果。

2.现场拍摄阶段

现场拍摄时,所有机位必须同时开拍,录制过程中不能停机,除非是换磁带或断电这些不可抗因素。

(1)教师讲授型课堂拍摄

教师讲授型课堂是以教师讲解内容为主,课堂内容往往是经典性的概念、理论类的知识,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知识的讲解和传递都是通过执教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和多媒体、黑板板书来共同完成的。

在拍摄教师讲授型课堂时我们可以选择三机位进行拍摄。以一般教室的硬件布置形式以及教室中的光线照明、桌椅布置作为参照,我们将三号机放置在教室靠后的中间位置,一、二号机位置放置于窗户一侧,防止逆光而导致画面不清晰,如图1所示。

具体工作为:

一号机负责将执教教师整节课的活动轨迹拍摄下来。在教师讲授型课堂中,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2]。所以在教师讲授型课堂实录中,我们要着重体现出教师怎样教的过程。

在执教教师讲授的过程中,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现教师的教学姿态和教学方法,在教师讲授教学内容、书写板书、演示教学细节时可以使用推镜头推拉至近景,取景的范围由大变小,被拍摄的主体由小变大,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将执教教师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变化清楚明了地展现在画面中。而拉镜头的运用刚好与推镜头相反,拉镜头使画面由原本单一的主体逐渐拉出,出现主体的周围环境,展现出主体与其他物体的联系。课堂教学并不是执教教师单一地活动,而是执教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双边活动,所以在课堂实录的拍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组合镜头共同关注到教师和学生。例如,在教师书写板书时,首先需要一个展示教师书写的画面,再慢慢推至板书内容,待板书写好之后,又需要一个拉镜头,将画面拉至教师利用板书进行讲解的场面并且将部分学生安排进画面,这样一来,观众就很容易感受到真實课堂中教与学的气氛;当教师和学生交流时,可以由教师是唯一主体的画面慢慢拉倒学生和教师在交流的画面,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师生在进行交流,这样的安排可以使整个场景过渡自然,不突兀,还能够给观看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推拉镜头时,一定要防止镜头运动过快,以观看者能够清楚地看清拍摄内容为准。

二号机器的主要拍摄对象是学生。在拍摄时,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以中、近景或者特写画面,配合着推拉镜头以课桌桌面为准拍摄学生胸部以上的画面,展现学生面部表情的动作和变化等。在学生听课、思考问题、小组集体讨论时,我们可以使用近景为主兼顾中景的画面布局形式,学生单独回答问题或者朗诵时则可以使用特写镜头。

三号机的任务是录制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将投影仪上的画面内容拍摄下来。在拍摄时,一般使用全景。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是三台机器共同拍摄同一段课堂实录,在随后的后期编辑当中,需要将三台摄像机拍摄下的内容剪切黏合,这就需要三台摄像机时间上的同步、不间断,所以在拍摄开始时,最好将拍摄开始的时间调整好,以方便后期编辑,保证课堂实录的质量。

(2)小组探究性课堂拍摄

小组探究型课堂是一种按照学生的能力以及特点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课堂模式把教育的中心从学生的记忆性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来,这就要求教师不再是以往传统课堂中单纯的讲授来传递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帮助学生构建团队意识,发展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养成勤于钻研的习惯。

在拍摄小组探究性课堂时,我们依然可以使用三机位的拍摄方法,由于小组探究型课堂的更多焦点是学生,所以在拍摄时会将更多的注意力侧重于学生身上。将三号机放置在教室靠后的中间位置,一号机、二号机位置放置于窗户一侧(机位布置如图2所示)。具体工作为:

一号机拍摄的是教师上课时在教室中的活动轨迹。当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教学重难点时可以使用推拉镜头进行近景拍摄或者特写来进行构图;教师在教室中移动或者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学时用中景追踪教师并且把部分学生安排进入画面中。

二号机将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拍摄记录。在小组探究型课堂中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建构完整的意义,并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学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调整,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形成对问题丰富的、多角度的理解[3]。所以,在此类课堂实录中,要重点展示的是学生怎样学。

在上课期间要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中景、近景以及特写等景别变化。例如,利用中景、近景表现整个学生的活动情况或者单一小组的活动情况,在学生单独回答问题、需要表现个别学生的活动情况时可以使用特写镜头。

三号机的任务是完整地录下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以全景的形式展现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兼顾多媒体屏幕的内容。另外,在小组成员在讲台前分享学习成果时可将镜头推至讲台近景构图或者对学生和作品进行特写。

与教师讲授型课堂实录拍摄的情况相同,三台摄像机相辅相成,为了方便后期编辑保证课堂实录的质量,三台摄像机的拍摄时间要保持同步,在推拉、移动镜头时注意节奏,以观众能够看清所拍摄内容为准。

3.拍摄问题解决

(1)光线问题

一般来说,拥有多媒体的教室光线整体来说不均匀,为了让学生看清屏幕上的内容,在讲台部分的光线会比较暗,同时为了方便学生书写,教室的中后部光线相对于教室前半部分的光线会更亮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光线较暗的区域进行分布布光的方法,利用聚光灯的局部散光和挡光板照明,在此时要注意,不要使用整体布光和让光线直接照射在投影仪上,否则会影响到屏幕上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

另外,在拍摄过程中,自然光和人造光混合所造成的画面光线不一致的现象要极力避免。如在早晨或者傍晚外部光线色温与内部光线色温差别较大对拍摄画面造成影响时,可以采取关闭窗帘的方法杜绝自然光,完全采用人造光进行照明。

(2)屏幕闪烁

在摄制过程中,屏幕可能会出现闪烁或者条纹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显示器屏幕是通过扫描来显示画面的,它的扫描频率达到了我们眼睛正常观察认为是静止的程度。但摄像机的缺省扫描频率是低于这个扫描频率,所以拍摄下了扫描变化的情况,就是闪烁。这种情况下,只要通过摄像机上的电子快门选项将二者的频率调整成一致或整倍数即可。如果把电子快门固定到1/60s , 则只要把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显示刷新率调整到50Hz即可。

(3)现场声音录制

清晰、良好的声音效果是加强课堂实录的现场感和真实性的有效保障,所以在拍摄过程中现场声音的录制尤为重要。在拍摄时,首先要确保音源的音量足够大,教师可配带教学专用的无线话筒以保证话语的清晰和音量大小;其次,利用摄像机上的收音话筒进行全程录制可以减少噪音,有针对性地录制声音。另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调音台输入到“功放”,放大音源和前级放大器的弱信号,推动音箱放声,这样录制出来的声音比较清晰且失真较少。

三、课堂实录的后期编辑

课堂实录后期编辑是指通过软件编辑和处理将拍摄好的视频材料编制成为流畅、明确、完整且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完成品。

Adobe Premiere 是一款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用于视频段落的拼接和组合,并提供一定的特效与调色功能,有较好的兼容性,编辑质量画面比较好,广泛应用于广告制作和电视节目制作。我们可以选择此款软件制作课堂实录的后期编辑。

1.多机位视频编辑

将三台摄像机拍摄下的内容剪辑成为一段完整的录像是课堂实录后期编辑的重中之重,称为多机位视频编辑。

具體的操作流程为:首先从 Premiere欢迎屏幕中点击“新建项目”,在弹出来的对话框中输入项目名称,然后单击“确定”并且根据需要修改默认参数。然后选择“文件”>“导入”。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找到视频和音频文件的目录,选择要导入的文件,然后单击“打开”。单击第一个文件并按住 Shift 键单击最后一个文件可以一次性导入一系列的文件,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视频的编辑。

(1)设置轨道和导入素材。分别在轨道中导入三个机位的视频素材。

(2)不同机位素材对齐。①自动对齐素材。同时选中三个轨道的素材,右击鼠标,在对话框中选择“同步”和“根据素材情况选择”,点击“确定”。②手动对齐素材。由于三台摄像机的起始时间并不能百分之百的精准,多数情况下还是要手动来对齐素材。手动对齐就是在每条素材中找到相同的时间起始点,做上标记,然后对齐标记即可。

(3)设置嵌套序列。首先选中先前所对齐的视频素材,点击鼠标右键,在对话框里点击“嵌套”,在“嵌套序列名称”对话框输入名称,点击“确定”,轨道中的视频素材就合并成为一个轨道。

(4)激活多机位。在先前设置好的嵌套中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启用多机位”,这时轨道前会显示“MC1”的字样。

(5)在”窗口”菜单中选择”多机位监视器”,弹出多机位监视窗口,左边为4个摄像机窗口,右边为目前选择的视频窗口,底部为播放控制器。

(6)剪辑多机位素材。在监视窗口中点击播放按钮,然后根据播放需要依次点击窗口中某机位的图像,例如在课堂开始时,以全景的画面介绍课堂的全貌,展示学生活动、教师教态以及学习的氛围,当教师开始讲解时切换到教师的画面。当选中的机位图像边框呈红色,说明正在录制此机位图像,录制窗口也直接呈现此机位的图像,录制完毕时,点击停止按钮即可。

在把三个机位的视频剪辑为一段视频之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补充编辑。例如,在将镜头推拉至多媒体屏幕上时的画面效果不太好时,可以将幻灯片的截图编辑进入视频内直接呈现;或者在教师进行讲解时配上适当的图片文字及动画,可以更为形象地展示教学活动。

2.片头和片尾

在制作片头时,只要将做好的视频或者静态图片通过素材导入的方法导入,然后拖至轨道中合适的位置即可。最便捷的做法是在Adobe Premiere的字幕窗口中直接输入课程的名字然后拖入视频轨道的前列。

在制作片尾时,一般采用滚动字幕的形式介绍教师、工作人员以及拍摄的时间地点等。具体流程为:①打开字幕窗口:在素材栏空白处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项目”和“字幕”或者直接按键盘“F9”键即可打开字幕窗口。②字幕设计:在窗口的编辑区输入需要的文字内容,可以选择窗口下方自配的字体样式,也可在窗口右方菜单栏更改字体的大小、样式、颜色等。③设置滚动字幕:在字幕设计窗口上方点击“滚动/爬行”,在“时间选择(帧)”和“爬行方向”两个栏目中的“时间选择(帧)”栏里,选择“开始滚屏”或“结束滚屏”,设置字幕开始滚动的时间以及滚动结束后的样式,或者直接在窗口中拖动字幕即可完成滚动样式设置。④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输入名称保存字幕文件,然后将字幕文件拖入需要的轨道中,调试到需要的位置和长度即可。

3.同步字幕

同步字幕设置只需要在字幕设计窗口中输入文字内容然后保存文件,然后将制作好的字幕文件拖动到视频轨道当中,拖动文件到需要出现字幕的视频画面的下方轨道或者上方轨道,与视频画面时间统一。系统默认的字幕播放时间长度为3秒,可以用鼠标在轨道上拖拉字幕文件的边缘部分,以延长或者缩短字幕放映时间。

四、结束语

本文对两种不同课堂形式的录制方式以及后期编辑的流程进行介绍,详细描述了在拍摄前的前期准备,拍摄过程以及产生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课堂实录的制作和编辑过程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作,从拍摄、制作到编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一个优质的课堂实录不仅仅需要拍摄人员的精心制作,还需要课程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投入和配合,同样也需要我们在制作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实际方案和制作方法,不斷创新、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胡斌彦.非线性编辑在精品课课堂实录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

[2]刘颖.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J].教育信息技术,2015(4).

[3]郭会军.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实录中的拍摄技巧和方法[J].中小学电教,2014(7).

[4]张伟,丁彦,李忠,陈琳.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设计与制作[J].现代教育技术,2010(2).

[5]程格佳.精品课程课堂录像的实践与建设[J].科技教育,2009(8).

[6]林宇峰.精品课程课堂实录的录制方式[J].技术在线,2011(9).

[7]曲慧杰.精品课程课堂实录的设计与制作[J].上海教育,2014(11).

[8]杨国威.课堂录播技术的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

[9]姜宏.课堂实录摄录像技巧的应用[J].贵州教育,2014(8).

[10]李燕临,陈旭.谈精品课程课堂教学录像的摄制技巧[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5).

[11]许松.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实录片摄制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7(2).

[12]杨婷. 基于课堂实录及其分析法的网络研修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13]谢忠新,王林泉,葛元.智能教学系统中认知型学生模型的建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3)

(编辑:鲁利瑞)

猜你喜欢
后期编辑拍摄课堂实录
论文物照片档案的管理
VR拍摄技术在纪录片中的应用
电视节目后期编辑制作的创新探析
《团结合作才能赢》课堂实录及评析
电视新闻摄像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案
怎样提高中小学日常教学视频资源拍摄的整体质量
纽约公立小学音乐课堂实录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