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2018-02-26 13:17王文芳
职业时空 2018年1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BIM技术教学改革

摘要:BIM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标准的发布,加速了BIM技术的推广应用,其发展方向也由单一的建模向BIM+深度发展,BIM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同时对人才技能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文章分析了目前BIM技术的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总结了国内外本专科院校BIM课程的开设特点,并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改问题,提出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教改方案,为同类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类专业进行BIM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BIM技术; 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 人才需求; 教学改革

一、BIM技术的发展

BIM技术在国内发展迅速,众多标志性的工程采用BIM技术辅助建造,如鸟巢、青岛海湾大桥、福州奥体中心、北京财富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北京新机场、杭州奥体中心、平安国际金融中心等工程项目[1],主要采用BIM技术进行方案优化、碰撞检查、深化设计、虚拟施工、精确算量等[2],其实质还是利用BIM技术进行工程管理。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对BIM技术作了明确的要求,住建部于2017年发布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碼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等BIM技术标准,中铁总也牵头制定国际铁路BIM技术标准,交通部于9月份发文开展公路BIM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山东省等地方政府要求在建筑与市政工程的设计、招投标、合同管理、成本管理等环节中逐步引入BIM技术。

可见,随着各种政策的出台和标准的发布,BI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会加速,BIM技术也将由单一的建模向BIM+发展,其最终的方向将是基于BIM的全寿命周期管理(BLM),BIM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和技能要求也会逐步提高。

二、BIM专业人才需求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升级,驱动力由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总体上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是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3]明确提出,要推进以BIM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从人才需求看,仅2015年,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约5100万,由此可以判断,BIM技术人员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培养懂BIM技术的建筑类人才和对已有从业人员进行BIM技术的再教育十分必要。

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5)总结了1336份有效问卷调查[4],调查显示制约BIM技术全面推广和深度应用的因素中,人才培养因素占了30.2%,远远高于其他6类因素的百分比,这意味着人才缺乏为制约BIM技术推广应用最主要因素,BIM技术人才的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市场对BIM技术人才需求量非常大。

三、高校BIM课程设置现状

在BIM技术起源地美国,本科教育中已有72%的高校开设BIM课程,80%的高校正计划教改,约1/3的高校没有开设BIM课程[5,6],但是BIM发展速度非常快。国内最早开设BIM课程的是清华大学,随后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陆续开展BIM课程,部分高校已开设BIM专业工程硕士,课程设计均结合学校特点,存在差异化[7],有的在实践课程中加入BIM内容,有的采用专业选修课形式进行理论教学。北京工业大学、蚌埠学院、河南城建学院、宁波工程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等两百多所高校建立了BIM综合实训室[8,9]。在高职院校中,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10,11]已经试开设或正在开发适用于本校的BIM课程。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开设了BIM技术相关专业进行订单式培养[12]。总体而言,目前工程管理类专业BIM教学呈现出模式不统一、内容方式各异的特点。BIM课程设置大致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专业基础课中植入BIM相关内容,另一种是开设BIM课程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训,而高职院校则重实训教学。

四、我校建筑类专业教学现状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类专业始于1982年,目前开设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工程测量技术4个专业,有4个校内综合实训基地,7个基础实验室,1个广联达培训基地和多个校外实训基地,毕业生主要在中石油、中石化、神华集团等特大型国有企业以及沿海发达城市就业,就业渠道相对稳定。

近三年来,本校获得了全国高校“斯维尔杯”BIM建模大赛总决赛二等奖、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大赛中获得工程造价专项一等奖、建筑设计专项三等奖、绿色建筑专项三等奖、团体三等奖等多项BIM大赛的奖励,BIM教学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要求学生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建筑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基本素质训练,打好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外语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坚实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13,14]。目前我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为“2+2+1+1”的模式,第1学年的2个学期在校内完成专业基础课,第2学年2个学期基本都在校内完成专业课,第3学年的第1学期在校内进行实训,第3学年的第2学期顶岗实习。

五、基于BIM的工程管理类专业教改方案

鉴于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教学软硬件及师资情况,基于BIM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主要从师资培训、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等几个方面考虑。

(一)师资建设

建设优质的BIM教学团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我校土木学院教师普遍年轻化,硕士及以上学历占62%,35岁以下占77%,部分教师有多年的企业经历,教师接受再教育和计算机能力较强,然而既懂BIM理论又能实操的师资比较短缺。针对目前BIM发展现状,我校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BIM对建筑业的重要性和人才市场需求,投入经费建设BIM教学资源及软件平台,邀请国内专家学者进行BIM讲学,选派教师赴重点院校学习BIM技术及相关理论,同时让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通过实操让教师掌握不同软件的BIM建模以及基于BIM技术的造价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等技能,将BIM在一线的技术和理念引入教学的同时,还要鼓励教师申报BIM方面的科研课题,深入研究BIM技术。

(二)课程设置

无论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管理如何变革,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会变,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不会变,BIM不是一套软件,基于BIM的工程管理只能是一个方向,需要将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与计算机基础知识互相融合,借助于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因此,BIM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现有课程设置,应该将BIM的相关知识分解植入到现有的课程中(见表1所示),在第一阶段以培养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知识能力为主,学生要懂得工程图学、力学、测量学、经济学和BIM技术等基本理论;第二阶段以专业课为主,在建筑工程技术、项目管理、招投标、合同管理等课程中加入BIM在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并在实训中进行实操训练,形成数字化建筑的思维方法;第三阶段以施工组织设计+BIM、建筑安装工程概预算+BIM、职业技能大赛、BIM实训应用为主,结合实际项目学习BIM在建筑工程中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合同、安全、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达到强化应用,提高学生BIM能力和协作能力的目的。

(三)BIM实训基地建设

BIM技术的实践性特别强,要培养懂理论的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非常重要。我校土木工程学院现有9个校外实训基地,与甘肃华成建安公司共建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并与北京广联达、上海鲁班、广州南方测绘公司联合建立了概预算、测量等4个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基本能够满足全部专业的校内实训,但是不能满足BIM实训。我校应增加投入,结合专业设置情况,与主流BIM软件公司联合建立实训基地,满足BIM技术人才培养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同时结合实训培养目标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产学研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等内涵建设。目前建筑行业应用最广泛的BIM软件为Autodesk系列,国内广联达BIM5D软件、project软件、斯维尔系列等软件基本能与Autodesk系列BIM软件相兼容进行项目管理。实训基地建设应优先考虑市场主流软件,让学生掌握实物建模、碰撞检查、三维算量、施工方案设计、进度管理等基本技能,然后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现“零距离”地接触技术岗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四)参加BIM技能竞赛

技能大赛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大幅提高,同时还给同行业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通过比赛促学,促进教学形式改革。同时学生可在比赛中体会 BIM 项目中应具备的团队协作能力、专业技能及BIM技能,从而提高综合素质。我校应积极参加全国高校各类BIM大赛,在参加“斯维尔杯”BIM建模大赛并获奖的基础上积极参加“龙图杯”“创新杯”“益埃毕杯”、广联达等BIM大赛。

六、结论

综上所述,BIM技术是今后建筑行业所必需的一项新技术,BIM技术正在从单一建模向BIM+阶段迅速发展,我校可以借鉴其它高校的做法,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将BIM相关理论及技术分解,植入到现有课程中,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管理和BIM技术的相关理论;通过校企合作,与主流BIM软件公司联合建立BIM实训室,既能培养BIM师资,解决师资不足的困境,又能解决BIM的实训问题;通过校企合作,与建筑公司建立省级技术中心和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生產环境中实现“零距离”地接触技术岗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企业生产者的角色转化。

参考文献:

[1]  王文芳. 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BIM课程设置探析-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7,(15):180-184.

[2]  李少勤,董博.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商情,2012,(1):222-223.

[3]  建市[2017]98号,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S].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4-26.

[4]  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5):BIM深度应用与发展 [M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4.

[5]  宁欣,张瀚文.高校工程管理专业BIM课程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16,(14):31-32.

[6]   张尚,任宏. BIM的工程管理教学改革问题研究(一)-基于美国高校的BIM教育分析[J].建筑经济,2015,(1):113-116.

[7]  宫培松,郭聖昱,郭海湘.高校工程管理专业BIM教学改革探索[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7,(2):96-100.

[8]  何清华,钱丽丽,段运峰等.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26(1):12-16.

[9]  郑小侠,徐志超,尹贻林.BIM对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冲击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5,37(5):115-116

[10]赵彬,肖芎.基于BIM的高职院校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6):64-67.

[11]王晓亮,郭荣华.新常态下高职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4-26.

[12]宫培松,郭聖昱,郭海湘.高校工程管理专业BIM教学改革探索[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7,(2):96-100.

[13]李静.论工程管理专业纳入土建类大类招生之利弊 [S].2011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2011-10-01.

[14]姜留涛.基于移动终端的实训条件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隧道实训基地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17,(10):103-108.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BIM技术教学改革
数读
AI需求集中于一线城市,七成从业者月薪过万
文秘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BIM技术在配套服务用房项目的深化设计及应用研究
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