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任职能力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2018-02-26 13:17赵玉玲
职业时空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学前教育

赵玉玲

摘要:高职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技能的培养必不可少,它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而教学模式是关系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以跨学科教学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高职英语教学实际,在确定学前教育专业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移动学习的语言能力教学目标与幼儿教育教学目标相融合等一系列实践性较强的英语教学模式,旨在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 学前教育; 岗位任职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

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中明确规定了高职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随着英语学习低龄化趋势的出现和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具备幼儿英语教学能力已经成为其未来岗位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念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1]-[4]然而,目前的研究多侧重于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实施基础英语和职业英语结合的一些宏观措施,缺乏对教学模式的具体探讨。文章将基于幼儿英语教师的岗位任职能力,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探讨语言能力教学目标与幼儿教育教学目标相融合、语言教学内容和幼儿英语教育教学内容相融合、语言课堂教学活动和幼儿教学活动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促进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基于岗位任职能力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起着导向作用。岗位与能力相互对应,高职教育应遵循能力为本和学以致用的原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任职岗位为幼儿教师。袁玲、李寿宁、易小莉[5]利用职业分析法从基本素质、通用能力、英语语言能力、幼儿英语教学能力、幼儿双语教学能力、为外教配课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一般幼儿教育教学能力、幼儿保育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十个方面对学前英语师资的岗位技能进行详尽的说明,并把技能按照刚进入本专业培训学习的人应首先掌握的能力开始,逐个进行排序,为学前教育专业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教学目标的制定,除了具备充分的理论依据外,还必须考虑目标是否适合学生和可行性。[6] 这意味着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到哪里去”,还要重视“从哪里开始”,即学生自身和学习的环境。随着生源危机的出现,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随之大幅度下滑。同时,作为公共课,由于高职英语课时的有限性,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要像双语幼师或者学前英语专业学生一样达到广而深的目标是不现实的。为此,将能独立承担幼儿教学工作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高职英语的基本教学目标,具体要求如下:

(一)英语语言能力

能使用正确语音语调进行口语表达、儿歌朗诵、讲幼儿故事;能用英语写教案、组织教学;正确处理中西文化差异;读懂简单的英文儿童文学。

(二)幼儿英语教学能力

正确运用各种幼儿英语教学法,通过游戏、儿歌、歌曲、表演、故事和简笔画等手段进行英语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能创设英语和幼儿园生活相融合的校园学习环境、指导父母创设家庭英语环境;能对幼儿进行英语文化渗透。

(三)组织活动能力

能编排童话剧、歌曲等英语节目。

(四)教研能力

能进行幼儿英语教学研讨,撰写教学心得,搜集、加工整理教学、科研资料,设计心得教学方法,观察、记录儿童英语学习行为,撰寫幼儿英语教学论文。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为了实现以上课堂教学目标,新构建的教学模式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2)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足够的实践机会;(3)能提供合适的语言输入;(4)能为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平台。教育教学领域出现的跨学科教学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启示。

(一)跨学科教学理论

1989年,美国学者舒梅克(Shoemaker)在跨学科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跨学科教学理论:教学将跨越学科界限,把课程的各个方面组合在一起,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广阔的领域中学习。这种教学方法避免了传统教学的分课式或者简单的“加法式综合”或“拼盘式综合”,强调知识体系的辐射和迁移,是一种高级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从多学科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幼儿英语教育是跨学科的,涉及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艺术等多个学科。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英语基础薄弱,课时安排少,将职业英语的教学推迟到学生达到《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后是不现实的,也忽略了学生复杂的学习需求。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多表现为工具性动机,将语言学习和学生未来的职业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为此,采取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将英语语言学习和他们未来的职业教育教学技能相融合是一种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和促进其职业发展的有效办法。

(二)语言学习理论

Kashen 认为语言习得实现的最佳条件是广泛接触可理解的第二语言。[7]  广泛接触语言材料可以增加学生接受和积累的信息量,促使学生不断地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消化,从而进行新知识的建构。这样,学生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在反复循环过程中得到提高与延伸。Elley 还指出,广泛接触语言材料的学生除了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方面有所提高外,他们还会拥有更多的学科内容和学习动机。[8]

传统通用英语培养的语言技能不足以满足学生的职业能力需求,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则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它要通过语言去学习某个特定的专业课程,对高职院校岗位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个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教育教学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课程中,利用幼儿英语教学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英语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模式的设计

张后尘[9]认为,跨学科不是多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融合。目前,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英语仍然采用传统通用英语的教学模式,忽略幼儿英语教学技能的培养,或者在通用英语结束后,加入学前英语教学法课程。前者不可能实现职业英语的要求,后者也只是抓住了“英语”和“教学技能”的两张皮,缺乏两者的相互结合和融会贯通。基于以上理论,以语言学习为载体,构建以移动学习为基础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幼儿英语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语言能力目标和教育教学技能目标相融合;语言学习内容和教育教学内容相融合;语言课堂教学活动和幼儿教学活动相融合。

(一)语言能力教学目标与幼儿教育教学目标相融合

《教学要求》鉴于不同专业未来就业方向对英语需求的不同,将教学要求分为“较高”“一般”和“基础”三个层次,同时提出,“各校可根据专业特点,以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发展为本位,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选择,充分体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幼儿英语教育的特殊性,语言技能教学目标不能简单选用这三个层次的任何一种,而是需要结合未来的教学岗位需求,提出可行性的要求。通过融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的一级、二级教学要求和《基本要求》,总结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语音方面,掌握音标、重音、音调、连读、节奏、停顿和简单的读音规则;词汇方面,累计掌握常用的共核词汇2000个和与幼儿生活相关的词汇;语法方面掌握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句子类型、词类、时态、语态、情态动词等简单语法;句子方面,掌握简单的日常用语、教师课堂用语和幼儿园生活用语;文化方面,了解英语国家简单的问候、称谓、告别、赞扬、祝福、重要的节假日、重要标志物、首都、国旗、娱乐、体育活动等基本常识。

能力目标:能熟练地运用日常用语进行交流,能用英语课堂用语组织英语教学,能用英语写教案、组织教学,能演唱一定数量的英文歌曲和歌谣,能对幼儿进行英语文化渗透。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对幼儿英语教育事业的热爱,增进学生对中外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从事教育事业奠定基础。

(二)语言教学内容和幼儿英语教育教学内容相融合

语言教学内容和幼儿英语教育教学内容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及教学主題方面均具有共核性,在广度和深度上具有差异性,这些为语言教学内容和幼儿教育教学内容的融合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新教学模式的语言教学主题(topic)依然采用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教学的主题,但具体内容的选择要与幼儿英语相结合。

首先要加强语音教学的学习。一方面,语音语调是衡量合格英语教师的标准之一。幼儿正处于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和关键期,模仿力强,教师纯正的语音语调能为幼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反之则会误导学生以后的学习。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多数来自于农村或小城镇,他们的教师本身缺乏良好的语音素质,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音在中学教学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纠正非常困难。因此,语音教学应该贯穿于整个课程中。

其次是幼儿园生活用语和课堂教学用语。幼儿教学或者活动中所需要的语言虽然简单,但学生并不熟悉。因此,听说训练部分可以采用幼儿园情景下的对话训练或歌谣,阅读部分采用幼儿故事或者有关幼儿语言教学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奠定基础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在上课中有意地让学生注意自己的课堂教学组织语言,并加以总结,让学生学习,并作为语言测试的一部分内容。

最后是语法教学内容的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语法的目的主要服务于简单句型的英语教学、教案的编写和课堂用语的正确使用。因此,语法教学的内容不宜过度深入、细化,把重点放在简单句的基本形式、词类、时态、语态等简单语法方面,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语法意识、促使学生能利用这些语法说出、写出合乎语法的句子。在实践中,可以加强课堂用语和教案编写的常用语的汉英翻译练习,为学生用英语组织教学和编写教案奠定语言基础。

(三)语言课堂教学活动和幼儿教学活动相融合

幼儿教学技能的培养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大量的教学体验和实践。高职英语课堂本身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就可以成为学生的示范和实践场所。高职学生具有活泼爱动的特点,幼儿教学法中的游戏、歌曲、表演、简笔画等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猜谜、模仿动作、猜图等游戏形式安排学生抢答或者小组竞赛进行词汇教学,可以借助简笔画、表演等形式学习故事类文章,利用歌曲进行简单句型的学习。此外,在教师示范后,教师可以在某些单元中找出类似幼儿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演示,或者利用课下制作视频上传,这些活动的实施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学习环境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幼儿教学技能。

(四)以移动学习为基础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由爱尔兰学者德蒙德·基更提出来的,“能够借助移动设备的帮助,实现跨越任何时间和空间的学习,它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10]。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移动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便于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个性化学习。随着移动设备尤其是手机在大学校园的普及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传统教育教学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充方式。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尚缺乏语言教学与教育教学技能培养相融合的教材,新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重新设定。在移动学习支持下,教师可以通过移动平台给学生发布课程信息,如教学计划、教案、教学要求等,提供优秀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信息加工和知识构建;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平台分享相关资源,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优势和兴趣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还可以把移动学习平台作为学习成果展示的舞台,并通过平台对学生给予指导。移动学习为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

提升学生在职场背景下的英语应用能力符合职业教育顺应社会发展、面向社会需要这一需求。基于岗位任职能力构建的高职英语新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英语学习和幼儿教育教学技能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实现和未来岗位的有效对接,不仅符合语言习得规律,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也拓展了毕业生未来的就业途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促进该专业教师素质的提高、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教材建设,推动高职英语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值得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魏文铮.基于学前教育岗位的幼专英语课程改革[J]. 教育探索,2013,(4):139-141.

[2] 岑静.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职业导向初探[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3):11-13.

[3] 汤丹.学前英语师资培养的特殊性[J].学前教育研究,2008,(7):20-21.

[4] 刘存刚,孙占美.高职学前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时空,2007,(14):40-41.

[5] 袁玲,李寿宁,易小莉.学前英语师资必备的基本技能 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8,(21):27-28.

[6] Furey, P.Consideration in the Assessment of Language syllabuses in Read, J.(ed.) Trends in Syllabuses Design.(ed.)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Anthology Series 13, 1984.

[7] KRASHFN 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 Pergmon Press,1982: 21.

[8] ELLEY W. Acquiring literacy in a second language:the effect of book-based programs [J].Language Learning,1991,41:375-411.

[9] 張后尘.语言学研究与现代科学发展[J].中国外语,2008,(1):23-26.

[10]李玉斌,张爽.移动学习的内涵、方式及其对远程教育的意义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1): 31-34.

猜你喜欢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学前教育
基于泛在学习平台的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
基于慕课的高职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