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文诵读课程化的研究与实践*

2018-02-27 04:46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诗文设置

(怀安县柴沟堡镇长胜小学 河北张家口 075000)

经典诵读不仅在传承中华文化精髓中占有重要地位,更对学生品格的塑造、文化品位的提高有着独特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把经典诵读融入学校的语文教学中,由此,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逐渐引起众多教育者的关注。本文从开设经典诗文课程的重要意义、课程设置和实施三方面进行论述,试图为研究经典诵读课程开发提供范式。

一、开设经典诵读课程的重要意义

文明的传承离不开对古典文化的吸收,继承、吸收传统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信息时代、读图时代的到来,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冲击很大。现代中小学生出现“文化断层”,网络等快餐式文化和外来文化对青少年影响较大,较多的学生沉迷低级趣味、追求感官刺激的阅读,愈来愈远离高品味、高意蕴经典阅读。为了使这些现象得到有效的改善,在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不但有助于丰富当前语文教学体系,同时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有一定的拓展作用。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入的今天,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体现出时代的要求,更是教育改革持续深入的必经之路。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为此,我们要借国家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之举措,科学开发经典诗文诵读课程,使其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经典诗文诵读课程的设置

课程设置是对课程整体的设计,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在这个方面,一是加强课程整体定位和设计,二是加强课程目标与内容的研究。基于此,经典诗文诵读课程的设置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1.设置课程目标

在制定经典诗文诵读课程目标时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小学生个体发展的心理特点,将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两方面。

总体目标是:能流畅、富有感情地独立诵读经典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诵读课程,增强学生的识记能力,陶冶性情,加强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低段(1-2年级)——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经典;培养学生乐读的习惯;会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古诗文。

中段(3-4年级)——带有一定的感情诵读经典;结合上下文和文中的注释初步了解文中诗句的意思;诵读数量达到相应标准。

高段(5-6年级)——学习利用文中的注解及借助工具书理解诵读材料;在自己的表达和创作中会运用古诗文中学到语言,以增强表达效果。

2.选择课程内容

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课程是对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依据经典性、适宜性、开放性的选择原则。课程内容安排如下:一二年级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和《唐诗三百首》等内容,侧重于声律启蒙方面的内容;三四年级以诵读《增广贤文》《论语》选读为主,成语、宋词、经典名言等可以穿插在主要内容中进行;五六年级以诵读《大学》《中庸》《论语》选读为主,同时将《资治通鉴》精选、现代散文等作为辅助内容。

3.安排课程计划

为保证经典诗文诵读课程的顺利进行,我们把每周三的第三节课统一定为经典诗文诵读课。语文老师负责授课,每个班结合学生诵读的实际情况,依照校本教材的内容进行诵读。另外,为了增加阅读时间,学校将每周二下午第二节课定为经典诵读选修课,学生可依据自身的兴趣选择相关课程。

三、经典诗文诵读课程的实施

课程设置需要通过课程实施来落实,课程实施是解决课程开发中“怎么做”的问题。为了使经典诵读课程能顺利地开展,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保课程设置的实施。

1.建立保障机制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

学校要重视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来开展,营造一个有利于课程开展的良好氛围。首先是从组织方面给予保障。学校设立了经典诵读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具体工作由教务处负责落实。语文老师负责管理班级的诵读活动,承担经典诵读课的教学和诵读活动的指导工作。在整个课程的实施中,我们要形成语文教师整体负责,全校学生参与,家长密切配合的全员参与形式。其次是从制度方面给予保障,学校安排了具体的课时计划,出台了保障经典诗文诵读课程顺利开展的管理细则和考核办法。

2.重视师资培训提高诵读质量

经典诗文诵读课程的开设对教师个人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师对经典文化的掌握和认知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经典的效率。经典诵读的课程目标中虽然只要求学生诵读文章,不用理解其含义,但作为指导者的教师要尽可能理解经典所蕴藏的深刻内涵,对文本的基本资料有所掌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诵读指导中做到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因此,教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学习经典文学,认真去沉吟、体味、感受。教师只有掌握大量的经典文学知识,才能全面地分析和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建构一个富有朝气和多彩的经典诵读课堂,才能提高学生诵读质量。

3.丰富教学形式激发诵读兴趣

为了使开设的经典诗文诵读课程更生动、有趣,我们要求授课教师要不断尝试运用新的经典诵读教学形式。只有改变呆板、单一的教学形式,经典诵读才能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如在经典诗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了解经典诗文的深刻内涵,可以融入历史典故、传奇故事、寓言等,就经典的写作背景以及字里行间蕴涵的哲理向学生进行讲述,通过生动、有趣味的授课,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体悟经典文化中流露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文学的魅力。

总之,经典诗文诵读课程的合理设置和实施,使经典诵读以课程的形式很好地融合到语文教育中,为教师和学校相关人员以及其他学校的经典诵读课程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或借鉴。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诗文设置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基于不同主体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
——以“交通运输规划”课程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