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旅游安全抵抗力结构建立及抵抗力增强研究

2018-02-28 07:18
长沙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抵抗力子系统管理系统

曾 懿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现代商务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规定“旅游经营者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安全检验、监测和评估,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危害发生”。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要素,是旅游产品生产的场所,同时也是旅游产品消费的场所,做好旅游安全工作的重点应从源头上抓好景区的安全生产。旅游安全是安全学科与旅游学科的交叉研究方向,可依据“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辨识、分析和预测景区存在的危险因素、安全隐患,科学开展旅游景区安全评价,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对策,预防和监控景区安全事故,建立可靠的应急救援体系,从而实现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但景区的旅游安全管理系统具有开放性特征,面临着自然环境风险入侵和社会环境风险入侵,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风险入侵的发展变化,维持旅游系统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我们认为,可以引入管理学“PDCA循环”,来增强风险抵抗活力、抵抗结构、抵抗恢复力,以实现系统优化。

一 景区旅游安全抵抗力结构的建立

1981年,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的指导下,一门综合性边缘技术科学——人—机—环境系统工程( 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 Engineering,简称 MMESE) 在中国诞生。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是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正确处理人、机、环境三大要素的关系,深入研究人—机—环境系统最优组合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为人—机—环境系统。系统中的“人”是指作为工作主体的人;“机”是指人所控制的一切对象的总称;“环境”是指人、机共处的特定工作条件[1]。“安全、高效、经济”是系统最优组合的基本目标。可以利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含义及其解决问题的特点来分析旅游安全系统中事故致因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构建景区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景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评价清查安全隐患和预防事故发生措施的完善性,评价管理者和操作者素质高低及对不安全行为的可控程度。同时,亦可作为新景区安全抵抗力结构建立的依据。

图1 景区旅游安全抵抗力结构

根据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思想,旅游安全问题主要包括: 人的安全问题、机的安全问题、环境的安全问题、管理的安全问题[2]。因此,景区旅游安全抵抗力结构是由“安全人员——机械设备安全——安全环境——安全管理”四个部分、两个圈层构筑的网状结构,形成景区旅游安全“防护网”。从人、机、环境、管理四个要素节点出发,延展出第一个圈层——一级管理系统圈层,每一个管理系统可分解成多个子系统,形成第二个圈层——二级子系统圈层,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合力对抗风险入侵。具体如下表:

表1 景区安全管理系统

防护网稳定性的风险入侵来源具有多样性,《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总结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风险两大类。自然环境风险主要指地震、水灾、雷电、泥石流、滑坡、塌方等灾害事件。自然环境风险入侵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而导致的自然灾害事件而造成对景区旅游安全管理系统的扰动。社会环境风险主要指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如火灾、食物中毒、交通事故、偷盗等。社会环境风险入侵是由于社会治安管理、经济发展以及安全生产等社会环境风险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对景区旅游安全管理的干扰过程。社会环境风险诱发因素较多,加之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突发事件类型复杂。

一般而言,环境指人、机共处的特定工作条件,包含了宏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微观环境。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备不可控性,故本研究将其视为风险入侵,而把可控的微观环境分解为住宿保障、餐饮保障、购物保障、交通行驶等管理项目。安全环境系统由住宿保障、餐饮保障、购物保障、交通行驶等四个一级管理系统构成;安全人员管理系统由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地居民等三个一级管理系统构成;机械设备安全系统由游乐系统、交通系统、供电系统、监控系统、消防系统、土建系统、通讯系统、售检票系统等八个一级管理系统构成;管理安全系统由安全管理机构、安全责任、目标投入、应急体系、隐患管理、信息交流、安全检查等七个一级管理系统构成。

根据对多个国家级、省级风景区,度假区,自然保护区的调研和访谈,并参考有关学者关于景区运营安全指标体系研究,本着便于量化、结构清晰、便于评价分析的原则,把每个一级管理系统分解成多个子系统[3]。

二 景区旅游安全抵抗力的增强

抵抗力结构,再加抵抗活力和抵抗恢复力,构成了景区的安全抵抗力。抵抗力结构包括安全人员、机械设备安全、安全环境、安全管理;抵抗活力包括经济能力、安全投入;抵抗恢复力包括紧急救援和善后重振[4]。风险入侵时,景区安全会产生相对无序状态,但一个合理有效的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系统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系统的稳定,同时能够把风险入侵破坏控制到最低。旅游景区抵抗活力越强,安全“防护网”共生关系越牢固,结构越复杂,就能削减甚至完全抵制住风险入侵。风险入侵破坏度越低,景区旅游安全系数就越高。同时,“防护网”恢复力越强,旅游景区能够从无序状态恢复到有序状态的时间就越短。我们认为,每一次风险入侵即是对景区安全“防护网”执行有效性的一次检验,可通过“PDCA循环”,不断的调整和增强其活力、结构和恢复力,从而加固景区安全抵抗力。

图2 景区旅游安全“抵抗力”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自上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对质量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DCA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修正)四词的缩写,PDCA循环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修正”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进行的科学程序。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系统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开放性,既面对风险入侵,又能与系统外的环境风险有不断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抵抗力结构、抵抗活力和抵抗恢复力三大系统下面又存在着许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按照彼此之间的相关性、协同性甚至竞争性,相互作用形成了景区现有的组织结构,具有自组织特性。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非线性作用,整体的性质不是部分要素按照一定关系的叠加,而是会导致系统质的变化,从而造成它的跃迁,形成系统不断的演化发展,令系统进入一个循环、交叉模式[5]。综上所述,景区安全管理系统带有开放性、自组织性、非线性。但作为旅游企业,可以以安全为目的,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财力、物力、时间和信息,达到预定的安全防范。针对景区安全管理系统的自组织性、开放性、非线性等特性,“PDCA”循环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手段。

“PDCA”循环不仅适用于整个项目管理,也可以应用到景区企业某一个部门、班组甚至个人,每一个单位都可以有自己的“PDCA”循环。景区可以根据整体目标,层层循环,大循环套小循环,小循环里面套更小的循环,从上而下的执行。大循环是小循环的依据,小循环是大循环的分解。本研究认为,“PDCA”的反向循环,即从小循环到大循环,从大循环到更大的循环,是景区安全管理体统自我修复的内动力。因各子系统之间存在耦合和联动,某一次风险入侵,可能会影响到某一个子系统,或者部分子系统,甚至全部子系统。在遵循景区安全管理系统的自组织性、开放性、非线性等特性的前提下,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子系统内部开始“计划——执行——检查——修正”,从而带动相关子系统和上层系统的“PDCA”循环。比如,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机构的改进会带来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会产生一系列的催化作用,导致各项机械设备安全、故障率降低;也使得从业人员更为专业,其安全行为更为规范。通过一系列的循环过程,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了充分的交换和循环之后,系统内部的要素会突破控制因素域值的范围,形成突变,从而跃迁到另一种状态,呈现出来的就是,系统从威胁状态回到稳定状态,并实现从低级到高级的跃迁。一系列的循环运转结束,就像爬楼梯一样上进一层,景区的安全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直到遇到新的风险入侵,再运转,再提高。因此,景区的安全抵抗力增强,旅游安全度增加。

三 结论

依据“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可建立旅游安全抵抗力结构。抵抗力结构、抵抗活力和抵抗恢复力决定了景区旅游安全的抵抗力。风险入侵会削弱安全抵抗力,使得景区安全处于相对无序状态。在遵循景区安全管理系统的自组织性、开放性、非线性等特性的前提下,可通过“PDCA循环”,不断调整和增强景区旅游安全抵抗力的活力、结构和恢复力,以更好地适应环境风险入侵的发展变化,并在与风险入侵相抗争的过程中,维持景区安全管理系统长期安全稳定的运行。

[1]邓向敏.旅游安全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2]罗景锋.系统安全理念对旅游安全研究的启示[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11).

[3]尹世强.旅游景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4]邹永广.目的地旅游安全自组织运行机理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11).

[5]朱登垒.基于自愈功能的企业安全管理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猜你喜欢
抵抗力子系统管理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给花生找“亲戚”增强抵抗力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当动物画上眼睛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桶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