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与城市管理的耦合与发展分析

2018-02-28 17:56宋永飞
生产力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单车管理发展

宋永飞,吴 彬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与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引言

公共自行车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出现,但在之后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发展缓慢。随着全球机动化进程越来越快,导致大气污染加重,环境变得恶劣,资源日趋匮乏,提倡“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近10年里全球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公共自行车系统在世界范围内日渐普及和推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摩拜、ofo为首的互联网共享单车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开启了城市公共自行车全新的运营模式,传统的有桩公共自行车开始被无桩的共享单车所取代。

根据共享单的特点和功能,我们可以把共享单车定义为:由企业或政府发起、定位于短途交通出行,在各公共服务场所提供的一种无桩自行车分时租赁服务,其着力解决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相比较于传统的有桩单车局限性,套上“互联网”轮子的无桩单车更加便捷,以及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受到很多使用者的追捧。

但是,共享单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共享单车的缘起与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共享单车与城市管理之间的关系,针对共享单车与城市管理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力图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建议。

二、共享单车的缘起与现状

(一)共享单车的缘起

共享单车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是在互联网与共享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由市民出行的刚性需求所引起,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的新型自行车互联网租赁模式,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源自共享经济的推动。近年来,全球共享经济模式发展迅速,如国外的Uber和Airbnb,国内的共享出行平台滴滴、共享住宿平台小猪短租和自由家等。据估计,到2025年,全球共享经济总量将达到3 350亿美元。同时,我国共享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同样令人惊叹。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2016年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大约为19 560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达5 000万人左右,直接或间接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口数达到5亿人次。预计到2020年,共享经济的规模将占GDP的10%以上。正是在互联网网技术与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推动下,共享单车应运而生。

2.符合共享理念的诉求。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因此,共享经济已转化为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诉求,共享单车的出现符合共享发展理念,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出现的一种新型自行车互联网租赁模式。

3.弥补当前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不足。虽然目前很多城市都引进了公共自行车系统,但整体来说,其数量较少,效率较低,辐射范围和服务能力十分有限,且其有桩停放的运营模式,很难满足居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我国部分城市公共自行车发展规模及现状如表1所示。共享单车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当前公共自行车系统所存在的弊端,其扫码开锁、无桩停放的特点,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且共享单车为企业资本独立运作,运营效率大大提升,有效解决了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填补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的不足。

表1 我国部分城市公共自行车发展规模及现状

4.符合环境保护的需要。共享单车的出现,使得单车出行成为流行,符合当前“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据有关方面统计,仅春节期间,全国33个城市居民共骑行超过2千万公里,相当于各地减少碳排放达5 400吨,显示出极大的社会价值和意义①《春节骑行数据:全国33城用户骑行超2 000万公里》,中国新闻网,2017年2月06日。。

(二)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

1.发展规模。《共享单车行业就业研究报告》指出,到2017年7月,国内共享单车累计投放量约1 600万辆,带动10万人就业,全行业日订单5 000万单左右。平均每辆共享单车的骑行频次超过3次,达到3.125次。从需求方面看,到2017年6月,国内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达到1.06亿,占全国网民的14.11%。从市场融资情况看,2017年上半年内,共享单车以22起融资成为分享经济领域内融资事件数最多的细分领域,融资额达到104.33亿元②《共享单车行业就业报告》,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分享经济研究中心,2017年9月13日。。

2.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享单车的出现符合当前发展的需要,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序停放,占用公共空间。共享单车无桩停放的便利性是其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但也正是这种便利性导致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随意停放车辆,有些用户直接将单车停放在公交车站和地铁口,狭窄的人行道区域或者盲道等公共区域,不仅造成了交通秩序混乱,还带来了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③尹国涛:《关于加强城市共享单车管理的建议》,北京铁路局机关协会,2017年3月3日。。

(2)恶意破坏,私自占有、倒卖等不文明现象频发。在共享单车运营过程中,因缺乏相应监管措施,不文明使用现象频频发生。如我们在使用共享单车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上私锁,二维码被涂抹的情况,有些不法分子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盗窃共享单车进行倒卖,更有些投机倒把者利用扫码开锁的特点,私自更换二维码,骗取使用者个人财产④《调查:有人在网上卖共享单车 破解密码竟形成产业链!》,央视新闻客户,2017年4月14日。。因此,有人说,共享单车就像是一面“照妖镜”,给公民的道德素养带来了极大的考验⑤菁城子:《共享单车这面“照妖镜”照出了什么?》,新京报,2017年2月23日,第4版。。

(3)企业的无序竞争导致共享单车市场混乱。当前市场上存在的共享单车企业近70余家,投放数量高达1 600万辆。但是,如此快速的发展和巨大的市场规模却缺乏统一的市场规范和引导,各共享单车企业为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采取各种“烧钱”的竞争手段[1],单车的投放数量也迅速攀升,并且由于单车的分配不均,出现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现象,造成共享单车使用效率低下,由此更加凸显了公共空间资源与共享单车的停放及城市交通管理之间的矛盾①江珊等:《共享单车大战火热跑马圈地谁能笑到最后?》,南方日报,2017年3月15日。。

(4)企业资金监管问题。当前市场上的共享单车,大都采取用户支付押金之后才可租用的模式,各类共享单车的押金在99元~299元不等,摩拜单车当前的用户数量已达到千万级,以1 000万计算,摩拜单车的押金收入就达到30亿元。如此庞大的数额当前没有相应的监管措施,给用户的押金安全造成了风险,目前,就有很多客户反应某些类共享单车的押金难退还的问题②余瀛波:《共享单车有诸多问题:企业应公示资金监管方式》,法制日报,2017年4月4日。。

(5)使用安全问题。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未满12周及身高未满1.45 m的公民严禁在非机动车道骑行。目前共享单车大都采用扫码租车的租用方式,但当前大多数共享单车企业在用户注册过程中并没有要求提供相关信息,由此带来了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2]。

三、共享单车给城市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共享带车带来的机遇

首先,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城市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其次,共享单车的出现,严重打击了“黑摩的”的存在,使得这种城市管理者屡禁不止的违法拉客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的管理水平[3]。另外,据交通部科学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在共享单车推出之后,广州和深圳的拥堵程度分别下降6.8%和4.1%,同时自行车出行的占比从5.5%翻倍增长到了11.6%。第二季度参与抽样的20座城市中,共享单车用户累计骑行11.98亿公里,节约汽油8 388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4 661吨,减少PM2.5排放14.1吨③滕源:《交通部数据:广州有共享单车后,拥堵下降6.8%》,羊城晚报,2017年9月23日。。这说明共享单车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管理的发展。

(二)共享单车带来的挑战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共享单车的出现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乱停乱放,占用公共空间;恶意破坏、私自占有等不文明现象的频发;共享单车企业的无序竞争导致的市场混乱;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责任划分机制的缺失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亟需城市管理者管理能力和城市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当前城市管理者的态度与所采取的措施

共享单车是新生事物,是中国式的创新,没有可以借鉴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城市管理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比如,共享单车在进入成都之后,就遭遇了被收缴的尴尬,但是由于城管局和交警部门职责划分不清,单车最终归还给企业④彭亮:《共享单车遭遇城管执法》,成都商报(电子版),第三版,2016年11月26日。,深圳、武汉等全国多个地方也都有类似问题的出现。这说明面对共享单车,城市管理者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另一方面,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城市管理者也正在积极的寻求应对办法,目前已有多个城市管理部门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以及规范,以促进共享单车与城市管理之间的协调发展。2017年5月22日,交通运输部对外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坚持“服务为本、改革创新、规范有序、属地管理、多方共治”的基本原则⑤《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网站,2017年8月1日。,各地的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表2梳理了目前各地发布的有关共享单车的政策文件。这反映出城市管理者对于共享单车的一种复杂的态度。一方面非常欢迎共享单车的进入,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其所带来的城市管理问题,政府部门显然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结论与启示

从性质上来说,共享单车服务属于准公共服务的一种,政府应该鼓励多元化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允许政府之外的其他企业或个人资本的介入,各市场主体应以平等的伙伴关系为基础承担起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这是对传统的公共服务与治理模式的根本性的创新和变革。在这种模式下,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协同治理下才能得到解决[4]。因此,解决共享单车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表2 规范共享单车发展的政策梳理

(一)政府要“善治”

对待共享单车,政府部门应该采取的态度是“放”、“管”、“服”[5]。“放”,对于共享单车,政府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对于其所出现的问题,也应该采取比较开放的态度,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管”,政府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对待共享单车应该更多的采取柔性管理的方法。“服”,政府应该从行政供给,行政保障和行政代履行三个方面发力做好服务,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城市规划;制定相关的共享单车管理规范和资金监管规则;制定相关的行业准入规则等。

(二)企业要“善管”

在政府积极制定制度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大环境背景下,共享单车企业也要加强“自我管理”,积极解决在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有关用户乱停乱放方面,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监督与防范机制的创新,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用技术手段引导用户文明骑行[6]。在投放方面,要根据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并与政府协商来确定共享单车的实际投放数量,应该避免为抢占市场而进行的无序大量投放。在运营管理方面,要加大运营管理的力度,加强秩序管理团队的建设,不断提升运营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三)个人要“善行”

在共享单车的发展和使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个体使用者要做到“善行”。公民个人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公民意识,树立共享的观念,自觉文明用车,坚守道德底线,养成良好的交通出行习惯,对于不文明的用车行为应该积极主动的举报和纠正,共同营造良好的用车环境。同时也应该有安全意识,学会自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只有实现个人的“善行”,才是共享单车发展问题的治本之道。

行文至此,作者不禁联想到网约车的发展,网约车在发展的初期也是多家企业采用烧钱的竞争战术,最终以滴滴收购Uber(中国)告终,滴滴达到了“一家独大”的市场目标,但是其“共享”性质已大大降低。眼观共享单车目前的发展,几乎是网约车之前发展道路的翻版,我们甚至可以大胆作出预测:共享单车在发展的后期也将会面临市场的重新洗牌,谁将走到最后,还未曾可知。但是,希望共享单车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对之前网约车的发展道路进行反思和借鉴,以期真正实现“共享”目标,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

[1]谭袁,2017.共享单车“底线竞争”问题探究及防治[J].价格理论与实践(3):36-40.

[2]邓甜,2017.从南京共享单车实名制浅析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及管理策略[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12):1-2.

[3]共享单车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2017年第一次专题研讨会[J].城市交通,2017(3):1-8.

[4]郭鹏,林祥枝,黄艺,等,2017.共享单车:互联网技术与公共服务中的协同治理[J].公共管理学报(3):1-10.

[5]叶林,2012.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城市管理创新:内容、体制及目标[J].中国行政管理(10):73-77.

[6]李琨浩,2017.基于共享经济视角下城市共享单车发展对策研究[J].城市(3):66-69.

猜你喜欢
单车管理发展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飞吧,单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