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视角下的“体验践行教育”

2018-02-28 15:26黄毅斌张敏刘玉华肖岚
湖南教育·A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班级

黄毅斌+张敏+刘玉华+肖岚

受东莞市教育政策的影响,南城阳光第七小学的学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进城务工人员的新东莞人子弟(积分入学、企业人才子女、优惠群体),占七成;二是东莞户籍的本地孩子。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层次的家庭,因此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探索出“体验践行教育”的家校合作新机制,这样的教育机制,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生自育“四位一体”的共育合力,实现了“5+2≥7”的教育效果。

一、家校共同打造阳光教室,以班风校风建设开启家风建设之门

阳光第七小学的办学规模不大,现有21个教学班,学生932人,教师61人,可走进每一间教室充满的是诗情画意,洋溢的是朝气和活力。阳光教室是植物园,还是图书角,更是展示台。阳光教室的打造,不仅仅是班级师生的任务,更是家长参与管理的最好时机。比如由学生小组延伸到家长小组的建设,由班级文化的布置延伸至家庭学习环境的布置,由班风的建设延伸到家风的分设、由班级共读共写的教育生活延伸到亲子共读共写的分享等等。学校积极鼓励家长成为共育的好伙伴,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工作,用积极的态度成为学校的智囊团,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丰富的资源。

每一位老师接手新班的第一次家长会,家长和老师们会一起构建“班级阳光教室绿皮书”。从班级学生共同探讨到家长参与出谋划策,一起制定班规组规、班级精神、班级LOGO等方面。家校共育,不仅让孩子在校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更是把这样的好习惯带回家中。教室不仅是学生的成长室,更是老师、家长的阳光家园。

二、践行户外体验课,以心品课程叩响亲子沟通之门

为了提升家校共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学校通过践行户外体验特色课,调动家长的教育热情,唤醒家长教育的初心。

1.定期开展学期主题家长活动。结合年级、班级实际情况,学校的家长会一改过去传统的老师一言堂告状会的形式,采用家长体验活动,在体验中引发教育的思考。

“阳光大舞台”,是一方家校共育的平台,家长们牵着孩子们的手,走上舞台,一起展示风采,书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无形中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和幸福,增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与理解;跳蚤書场和亲子读书会活动,营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四年级余宛仪的家长在分享中说道:“自从咱班开展亲子阅读以来,我已经看完好几本书,陪着孩子一起阅读,提升自我,孩子养成好习惯,何乐而不为?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想偷懒的时候,是孩子鞭策着我在坚持。其实孩子不是我们的负担和累赘,她们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2.一年级新生入学,体验活动别开生面。每年九月份,一年级新生和家长们带着好奇与憧憬走进学校,除了开学前期的新生家长培训会以外,更让家长刮目相看的是由校长亲自担任主教练,由体验教育团队作助教的,面向一年级家长的体验式教育活动《鼓舞飞扬》等项目。教育无痕,家长们在体验中感悟和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育人目标、教育方法,从而为家校共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成共识后,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就尤为顺畅,关于学习、生活的具体要求,怎样做好孩子入学后的思想转变工作,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安全习惯和卫生习惯等就水到渠成了。

3.毕业班感恩激励,体验活动激情洋溢。六月是毕业季,面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和家长,学校会开展一系列家长动员会、家长体验教育活动,举办毕业生心理状况分析及指导等,并进行了“放飞希望,梦想起航”的毕业行活动,学生走进“南城中学”和“实验中学”进行采风,倾听中学的学长心声,为中小衔接作好铺垫。心理老师还会针对毕业班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和升学压力产生的学业焦虑问题进行辅导。

特别是毕业前的感恩激励,如《动力圈》《再接再厉》等项目的开展,邀请家长一起参与体验活动,他们感悟出许多不必言说的道理,孩子、家长、老师相拥而泣的场面,感动人心。

三、成立家长委员会,以家长义工推动家校合力之门

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各司其职,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生自育的“四位一体”共育合力。建立的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教育各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家长参与学校事务,支持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活动各项工作的开展,积极组织班级亲子活动等,参与面广,积极性高。

1.“全员参与”,开放教学课堂。所有家长都可以如约走进教室,参与常态课堂。让家长清楚教育教学的常态,能够理性地看待孩子的学习状况,有效地促进了家长对孩子课业辅导的指导与监督,使家校共育认识达成一致。

2.全程贯通,活跃课外课堂。家校合力,需要寓德育于学生、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环境课程、管理课程)等社会实践课程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与管理之中。多渠道开拓孩子视野,融洽亲子关系。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家委们将学生的学习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中,让学生在社会中体验,在生活中实践。周末双休日,家长们带领着班级孩子在公园、城市规划馆、植物园、污水处理厂、气象局、东莞老街等城市的角角落落。家委组织的丰富多彩的体验践行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亲子陪伴让家庭更融洽。

3.全员渗透,站在风中的“柠檬绿”。每周的班级家长义工值勤的身影,是学校门前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为了给孩子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意识,为了告诉孩子“爱需要传递”,家长们即使再忙,也会抽取时间轮流值勤,做到了全员参与。这种大爱的教育润物无声,在每一个家长义工身上,在每一个孩子身上渗透。

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糟糕!出门太急,忘记带雨伞了!我跑到了马路边的小店,离校门不远,但却被一道水帘阻隔了。我心想:这雨什么时候才停啊?正当我无奈地望着雨景时,一道绿影来到我眼前,我的身边顿时出现一方晴空。这位不知名的家长义工就这样微笑地一手撑着雨伞,一手扶着我的肩膀,安全护送我进了校园……”

4.全方位沟通,拓宽交流渠道。家校的沟通渠道有QQ群、微信群、微课掌上通、小组群、班级博客等。网络平台不仅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隐蔽性,家长可以通过群平台向班主任自由自在地反映、诉说各种各样的问题,班主任可以收集家长反映的共性的问题,做出及时诊断和评价,给予答复,大大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但也要特别注意共性问题集体解决,个性问题单独解决。

利用网络平台,老师们的作业有了创新,家庭教育的唤醒有了更大的可能。老师及时传播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为家长解答问题;通过网络收集家庭的共享资源,拓宽了学校教育理念的宣传渠道;全方位沟通,扩大了家庭教育的辐射面,使家校沟通真正做到了常态化、随时化,实现了无缝对接。充分而巧用网络平台,就可以为家校共育推开一扇心门。

可以说,学校坚持走“体验式教育”内涵发展之路,全方位地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从“心”开始,引导学生和家长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班级
班级“无课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