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

2018-02-28 16:34郑湘莎李敏
湖南教育·A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化孩子

郑湘莎+李敏

研学旅行就是要将“文化”和“人”融合到旅行过程中,其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促进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让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启发他们开拓创新文化。去年9月份,我们学校师生开启了台湾研学之旅。虽然只是短短的七天,但孩子们经历着、体验着、成长着;老师们践行着、思考着,并积极探索与追寻着。

一、有效践行,学行合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学在东信小学,研习传统文化与民俗技艺。

9月28日,是古代教育先驱孔子的诞辰。在这个日子里,我们新竹第二小学和台湾东信小学缔结姊妹校,开始了研学活动。这天,我校11个孩子和对应班级的台湾孩子成为“1+1”伙伴,正式走进教室开始插班上课。学生自治市长、学习护照、班级图书角、个人签名墙、海陆空洗手间、温馨接车标杆……处处是教育,点点皆温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别样的学习生活。第二天,11个孩子首先进入了乐器班的课程学习,他们各自选择了合适的打击乐器:大、小镲,铃鼓,大、小鼓等,在老师的指导下与东信小学乐器团的孩子共同合奏了北方民间曲《五圣佛》,于鼓乐齐鸣中享受着古典艺术的熏陶。接下来便参加了民俗班的学习,可谓异彩纷呈:在律动中吟诵唐诗,活泼有趣,朗朗上口,融情境与意境为一体,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花式跳绳,单人的、双人的、多人的,变幻多样,孩子们穿梭、跳跃在绳绳交错中,如一个个跃动的音符,闪耀着光芒与智慧!扯铃又被称为空竹,是中国的民俗技艺之一,今天却娴熟地掌控在孩子们手中,一起一落、一飞一旋,皆是那么神奇与优美,孩子们灵动的双手令人惊叹不已!两天的在校学习,孩子们收获着知识,更感受着浓浓深情;体验着国学之精髓,更坚定了传承与发扬的责任与使命。

2.踏访名胜古迹,体验文化精髓与人文之魂。

我们生活在文化中,我们需要一种文化自觉,研学旅行正是让孩子们在有别于课堂的宽松环境中,开阔视野、强化意识,体验文化精髓与人文之魂。研学期间,孩子们考察了台湾许多名胜古迹景点:有珍藏了历代文物艺术精粹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举步国粹中,开目古今间”,孩子们置身中国历史长廊,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体验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有集自然科学生活化、趣味化于一体的大型科学博物馆,在科学馆入口处巨大锥翼风车的引领下,孩子们沿着生命史演化步行道前行,开启了神奇的科学之旅,震撼于人类智慧与创新精神。有融合东方古典文化及台湾本土特色,造型宛若劲竹节节高升的台北新地标101大厦,孩子们感受着文化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有因台湾电影《悲情城市》而名声大噪的九份老街,孩子们在这儿追寻着千与千寻的足迹。孩子们感受着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在游走中唤起了他们对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记忆、感知、尊重和景仰。

3.行走中知礼尚德,收获成长与情谊。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写到:“教育的最后一部分通常是旅行;一般认为,旅行之后便大功告成,造就一个绅士的工作终告结束。”在整个行程中,11个孩子分为“芒果”和“雪狼”两队,以小队为单位进行学习探讨、交流分享、活动竞赛、艺术表演、作品分享……活动中他们体验到了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了与他人相处交流的能力,同时建立了友谊。11个孩子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性格,起初并不熟识,但是这一路走来,大家相依相伴,渐渐地在一次次磨合、一次次搀扶中相知相惜,相信彼此建立的深厚友谊会让他们永生难忘。同时在这个高素质、文明的城市里,许多耳濡目染的良好习惯和品质也深深扎根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公共场所讲文明,不高声喧哗;饭后桌面要清洁,随手带走垃圾;受人帮助说“谢谢”,伸手帮助有难人;待人接物要友善,面对陌生人点头微笑;超市老板几经周折找到我们送还忘找的零钱;民宿主人驱车两小时将我们遗落的衣服交还手中;宝雅职员为商品装袋错误而作出的道歉与合理处理……高素质的文明行为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温暖、感染到每一个人,孩子们学会礼仪、学会感恩,更学会担当与责任!

二、立足发展,研思并行,坚定教师教育情怀

从台湾的市容市貌、房屋建筑等方面,我们发现台湾这些年的发展并不是特别快。台北市的高楼除101观光楼外,不能与大陆城市的高楼比肩,主要街道大多是居民楼与商业楼混杂,街道一般都很窄很陈旧。再比如,东信小学创立于1953年,位于基隆市郊,自1990年扩建校舍成现在的规模后,基本没再投入,因而校舍及相应设施都显陈旧。但是,校长王佩兰女士带领着整个教师团队,整合多方资源,在坚守中创新,构建了一个学生开心、教师用心、家长关心的学习型校园。

1.人文内涵突出,让人温暖的校园。校园物物皆教材、处处皆教具,融教育化、人文化、艺术化、科学化于一体。随处可见各具巧思的公共艺术,洗手台、海陆空洗手间、温馨接车标杆、世界地图方阵地;大小走廊通道洁净清新、名言警句,无不流淌着人文的血液,多处规划为品德、科学、人文等学习步道;教室宽敞明亮,室内有多处橱柜,学生学具、阅读书目随手即触;卫生角垃圾分类整理箱依序摆放。

2.“三位一体”模式,让人放心的教育管理。学校设有家长协会,对学校工作的参与度和支持度非常高。记得我们初到东信小学时,列在校门口迎接我们的,一位是校长,一位是家长协会的会长。他们并排站在校门口,等我们下车后就一齐走过来与我们握手。在欢迎仪式里,校长与家长协会会长均以主人的身份致欢迎辞,家长协会会长秉持参与而不干预,信赖而不质疑,协助而不对立的原则,说管理,出谋划策。由此,我领悟到,在家校联动中,我们要更加重视家长的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人翁意识与职责,共同构建和谐良好的育人氛围。

3.全人发展理念,让人羡慕的幸福童年。整个校园里充满了“相信每个孩子的天赋自由,并陪伴着他学习成长”的氛围。这种氛围渗透在学校建筑风格、教室、课堂、班级……学校采用小班化教学,人數在25人左右;不密集考试,平时采用观察、记录、作品活动等评量方式,重视多元、动态及过程;学校空间配置体现弹性化、人性化,教室设有存放各种学习资料的图书架,配有电脑,导师(班主任)的办公桌也在教室内。课堂上,你看不到老师站在讲台上热情澎湃的知识秀,也看不到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坐在课桌上听课。孩子们或三个一组、或四五个一组围坐在一块,或围着老师开心地交谈,或认真地听老师讲课,或各自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唯一相同的是:每个孩子都非常专注于自己手上的事情,教室里没有大声的喧哗和吵闹。一二年级孩子每周有四个下午、三四年级孩子每周有三个下午、五六年级孩子每周一个下午在家自主学习活动。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在学校或在校外民营机构参加学习培训,或自由娱乐,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是他们也注意到一点,在做好学校常规教育的同时,要切实落实课堂教学,让其焕发生命的活力与精彩,让孩子们乐学、思学,有效提高质量。比如“周五”下午的“无书包日”,校本课程的开设及周一到周四社团活动的开展,都会加强引导,让孩子们根据个人爱好、特长进行选修,让每个孩子的特长充分得到培养,同时为这些孩子提供展示自己个性和特长的机会。另外,可增加如综合家政、社会服务、小小志愿者等社团活动,让孩子们真实体验个人社会价值,以培养他们为人处事、接人待物和文明诚信的礼仪以及与人协调和沟通的能力、审美能力、集体意识和关注社会、热爱社会、服务社会的精神,同时把他们参加社团活动的次数、时间、表现作为德行评价的依据。

4.用心用情做实,让人向往的职业生活。学校工作一切围着“人”转,时时处处爱护人、关心人、服务人。如东信小学的王校长说她的职责就是微笑、鼓励、表扬,让师生们开心、放心、舒心。老师们的职责就是用心、用情做好一件件关乎孩子成长的实事。如他们没有中小学“课题运动”,只有日常的工作策划和落实。当一个大的课题研究计划开展时,一般都有大学或研究所的专家进驻学校与教师共同商定办法来操作开展,避免了教师个体开展课题研究的简单重复和伪课题,更避免了课题研究的功利与浮躁。教师没有职称,正常情况下每年晋升一级工资,表现好的年终还可以享受奖励。从他们的做法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作为教育工作的实践者,我们需淡化功利浮躁。我们的一切工作始于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对他们而言,这段经历不可复制,更不可重新书写,唯有用心关注到每一细节,点点融入,用饱满的热情、创新的方式积极地引领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成就自我的幸福职业人生。

(作者单位:长沙市开福区新竹第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孩子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孩子的画
传承 民族 文化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什么是文化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