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卢永根的四个“一点”

2018-03-01 08:13张桂辉福建厦门
清风 2018年2期
关键词:腰杆为官者贫困家庭

文_张桂辉(福建厦门)

今年87岁的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先生将毕生积蓄8809446元全部捐给华农大,学校用这笔款项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读着《新华每日电讯》这则报道,笔者看到的不单是一位“可敬的老人”,而且是一片“无言的火花”。

880多万元,对一位大学教授来说,若非年复一年克勤克俭,日复一日省吃省用,断难“积少成多”。笔者不认识卢永根。但相信他的这些钱财都是“取之有道”的。反之,既不敢捐,也舍不得捐。卢永根没有把这笔干净巨款留给唯一的女儿,而是全部捐给了学校。单是这一点,就足以令人感动了。然而,更令人感动的,还有卢永根在一个笔记本扉页上所写的、用来自勉的四句话: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

乍看起来,这“四个一点”表述一般般;细加思索,内涵深邃。领导者也好,指挥员也罢,既是“领头雁”,又是“参照物”。工作中、战场上是装模作样、指手画脚,还是冲锋在前、身先士卒;是厉声吆喝“给我上”,还是平和呼喊“跟我上”,产生的影响截然不同;收到的效果天差地别。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群众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现今官场上,少数领导干部之所以口碑差、威望差,差就差在——品行不端,言行不一:要求别人遵纪守法,自己却违法乱纪;要求别人秉公用权,自己却擅权妄为;要求别人清白为官,自己却贪污受贿……

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为官者,只有“多干一点”,才能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积极的感召效应;领导者,倘能“少拿一点”,既关乎人格风格,又关乎威信威望。道理明摆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领导的,能够真正做到“多干一点”“少拿一点”,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自然服在心里。这样的领导干部,腰杆才“硬”得起来,说话才“响”得起来,威望才“高”得起来。从这个角度讲,卢永根的“四个一点”,既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智慧。

与卢永根的“四个一点”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当下有少数这样的领导干部,工作上,是否“多干一点”,暂且不论;利益上,不是“少拿一点”,而是“多拿一些”,且“拿”得心安理得、“拿”得心安理得、“拿”得利令智昏。略举一例,《中国纪检监察报》日前披露,西藏自治区改则县原副县长,阿里地区民政局原党组副书记、局长次仁吉吉,走上领导岗位后,不是想方设法造福家乡,回报父老,而是不择手段以权谋私、中饱私囊,就连给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也敢“拿”,放胆“拿”。

在贫困家庭长大的次仁吉吉,按理说更能体会贫困群众的疾苦。然而,在有能力、有条件帮助他们时,她却忘了自己的使命,变“为民谋利”为“与民争利”。如慰问困难群众,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温暖。可是,身为民政局长的次仁吉吉,却“顺手牵羊”,把最大的部分“拿”给自己。2015年,她指使他人套取困难群众生活补助资金7万元,将其中的3万元“拿”为己有。3万元不算多,但对人均年纯收入不超过3000元的当地贫困家庭来说,相当于1个人10年的收益。不仅如此,次仁吉吉还以慰问贫困群众的名义,从县扶贫办支取现金10万元,自己“拿”走其中的8.8万元。私欲膨胀的次仁吉吉,还公然打起扶贫专项资金的主意——不但指使县扶贫办套取扶贫专项资金199万,而且允许各乡镇挪用扶贫专项资金,企图以此形成利益共同体,达到“安全谋私”、“拿所欲拿”的目的。

都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为官者,不论职务高低,不管权力大小,是“多干”“少拿”,还是“少干”“多拿”,既是腰杆“硬不硬”、说话“响不响”的“分界线”,更是从政廉不廉、自律严不严的“分水岭”。

猜你喜欢
腰杆为官者贫困家庭
理发师
书法日课
威信要靠腰杆硬,而不是“腰包鼓”——葛村与他们的的主心骨
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帮扶
长治市沁源县:打好脱贫攻坚战
召开“两后生”职业培训推进会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从儒家政治文化中观为官之德
为官者的“从头到脚”
为官者交友的基本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