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其义自见”到“其意字现”

2018-03-02 00:17吕一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阅读小学语文

吕一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授课内容中两个尤为重要教学环节,为了促进小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其知识框架,应将二者有机地开展并衔接起来,并把阅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义自见”转换为写作环节的“其意字现”,从而明白阅读与写作的真正内涵。着重培养小学生们的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在陶冶其情操与提升其文化修养的同时,激发与增强学生们的思维辨析能力,指导小学生们正确地理解与运用书面语言,培养其具有实用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的语言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写作能力 其义自见 其意字现

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是融工具性与传承性为一体,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与内容、以启迪并发展小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致力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学生们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授课内容中,“阅读”与“写作”两个教学环节尤为重要,如何让小学生们有目的地阅读和有意识地写作,更是重中之重,“其义自见”是阅读的过程的最终目的,而写作环节追求的却是“其意字现”的境界,为了有利于小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其知识框架,应将二者有机地开展并衔接起来,把阅读的过程中的“其义自见”转换为写作环节的“其意字现”,明白与掌握“阅读”与“写作”的真正内涵,着重培养小学生们的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在陶冶其情操,提升其文化修养的同时,激发与增强小学生们的思维辨析能力,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的语言文化。

一、“六经注我、其义自见”——拓宽小学生们的思维方式,让其展开想象,学会有目的地阅读

小学生们的阅读是从文字和图片、符号中获取有用信息,借此认识与了解世界,从而拓宽了自身的思维方式,并获得审美感受与德育教育的过程。有效地培养小学生们的阅读方式与方法,可提升小学生们的文学赏鉴能力、书面理解能力、文学评价能力,使其在阅读中学会领悟,在阅读中懂得吸收,在阅读中明白借鉴,在阅读中进行评价与探究。小学生们的阅读的方式与方法可不必拘于固定模式,可多读亦可略读,可广读亦可深读,可精读亦可粗读,其实质都是把握文章的内涵所在,领会文章的内在精髓;书未必要读百遍,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学会结合自身的特点与实际情况,自主展开想象,有目的地阅读,自会呈现“六经注我,其义自见。”的局面,有鉴于此,可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培养与提高小学生们的阅读水平与能力:

1.在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运用普通话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籍和日常文学知识的积累,了解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分析其感情色彩,体会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学会有效地阅读文章。

2.注重从生活中汲取有益的语文常识,积累课内外阅读中的优美词语与精彩句段,用心感受作品中塑造的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表述,学会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与激励自己。

3.分门别类,有的放矢地阅读。面对不同题材的文章,要予以区分阅读,分别抓住其主干,如说明文要抓住特征,了解其采用的说明方法;记叙文要了解事件梗概,细节层次要分清;散文要领会其精神与情感所在;诗歌要把握诗意,品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等;诸如此类,要指导小学生们学会善于归类与总结,学会从阅读中领悟文章作品的精髓。

4.指导小学生们要注重平时文学常识的积累,扩大知识浏览面,借助网络等教学平台与载体,尝试进行力所能及的探究性阅读。

二、“跃然纸上,其意字现”——要注重语文知识的

平时积累,厚积而薄发,指导小学生们进行有意识地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加工与传递信息的过程与基本手段。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写作”环节,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教学要求用书面语言进行文字创作,以发展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学习活动,具有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等特征,大致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具体又可分为采集、立意、谋篇、用语、修改等五个环节;为更好地让学生展开思维想象,有意识地写作,将自身的所想化为所书,将其写作意图通过跃然于纸上的文字得以体现,故结合写作各阶段与各环节的特点、规律和要求,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崇尚真实。鼓励与教会小学生写作内容要真实,立意要阳光向上,应引导学生们要关注社会现实,懂得珍惜与热爱生活,如实表达真情实感。

2.细致积累。在小学写作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们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谦虚借鉴的能力,养成细致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要勤于动笔,善于表述。

3.敢抒己见。应减少对小学生们写作思路的束缚,给与其充分自由发挥的构思空间,鼓励其自由地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述,用自身的方式来描绘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较深、或为之感动的内容,让其能不拘于固定的抒写模式,敢抒己见。

4.有的放矢。让小学生在写作中学会抓住采集、立意、谋篇、用语等环节,重视引导小学生在修改环节中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使其学会在修改中提升写作能力。针对小学中的不同阶段,应树立不同的写作培养目标,如低年级应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述;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述。

三、从“其义自见”到“其意字现”——让小学生们学会将自身的所读化为所写

“读书破万卷,下笔犹有神。”。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用心阅读,详细分析,可使小学生们博采众长,多方面地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意境蒙眬或含蕴不尽也好,词汇丰富而又富于变化也罢;均要认真思考,借鉴别人是如何安排的叙事结构?如何运用语言说明?如何借物抒情?学会借鉴后来为己所用。针对同一文章对不同学生所带来的多样感悟,在尊重小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各自感受的同时,注意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以此体现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与教化作用。丰富语文知识框架对“阅读”与“写作”也具有促进作用,丰富的语言词汇,熟练的写作技能,以此为基础,就不难写出佳品,实现从“其义自见”到“其意字现”的转换过程。

“阅读”与“写作”是以语文知识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的体现,其涵盖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是否得当,以及思维能力是否能得以提升等方面,故尤为重要。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学会真正而全面地面向学生,指导他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化,丰富语文知识的积累,培养其具有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并提升其思维模式;以“阅读”为基石,以“写作”为体现,逐渐提高小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此之上,在语文课程中还应注重提高小学生们的品德修养与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路海东.教育心理學.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詹丹.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4]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吴忠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写话·习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6]蒋蓉,李金国.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阅读小学语文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