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股票观点再探及其对新常态下中国股市发展的启示*

2018-03-03 11:11刘新刚
关键词:投机股票市场虚拟化

乔 涵,刘新刚

(1.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2.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等重要论断,为新时代金融问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股票在金融问题中占据重要地位,新时代需要新的股票观点。我们知道,不同经济流派的股票观点是不同的,这就面临着取舍问题。曾经在全球盛行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股票理论很难为现实股票市场现象提供学理解释和实际指导。因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股票理论认为,在“理性人”的假设前提下,只要对股票发行和交易采取自由放任态度,股票市场就能完美运行。但是,从理论逻辑上看,自由股票市场有效运行需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但在自由股票市场条件下,必然会周期性地产生破坏股票市场竞争性的金融垄断集团。从历史实践上看,一直奉行自由股票市场的美国,在2008年也难逃股市崩溃的厄运。因此,究竟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使得股票既发挥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又不产生因过度投机和虚拟化而导致的崩盘悲剧,是目前经济理论界中一个亟待重新探索的问题。随着以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为主导的金融深化论的破产,经济理论界掀起反思金融的热潮。但主流金融学的反思大多从金融的现象层面出发,单纯讨论股市危机发生的具体原因,没有从反思“理性人”的前提出发而形成一整套股票理论体系。因此,探索新的科学股票理论,特别是马克思关于股票问题的基本观点,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在关于股票问题的基本观点中,马克思以“现实经济关系中的人”为起点,通过对股票市场经济关系中的人类实践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关于股票问题的基本思想,在对古典主义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股票理论的基本构架。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学者基于对马克思股票理论的研究,多从提高股票市场化水平的角度探讨社会主义股票市场存在的合理性,成功指导了当时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实践。然而随着股票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我国股票市场实践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股票市场的运行逐渐呈现出一定的虚拟化倾向,虚拟资本在一定程度上驾驭经济活动、挤压实体部门。这要求我们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既要认识到股票的积极作用,又要从马克思的股票理论中探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股票市场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经济关系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因此,重新梳理和探讨马克思关于股票问题的基本观点,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股票发展实践的客观要求。对马克思关于股票问题基本观点的研究,可为我国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制定的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的发展方向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指导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解决经济新常态中的结构性和驱动力问题。面对世界性金融问题,这一研究,不但具有中国价值,也具有世界价值。

一、探究马克思股票观点的文本学依据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众多经济学手稿中,不乏关于股票的分析和论述。他通过观察股票这种信用工具的产生过程,研究股份公司发展引起的经济现象,认识到股票对经济发展具有辩证的作用。一方面股票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股票特殊的虚拟化运动趋势也容易诱发金融危机、破坏经济发展。在对股票问题的研究中,马克思从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出发,以股票市场经济关系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阐释了可能引起股票市场经济关系问题的三种社会因素,随后又将一般经济关系问题上升为利益集团对立的问题而进行更深层的讨论和研究。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研究股票制度和股份公司,对马克思的股票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首先,马克思在《1864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稿,以及《资本论》(第二卷)中给出股票的明确定义,指出股票是一种所有权证书和获取剩余价值的凭证;马克思还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讨论到股票作为一种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有价值的本质,这为马克思研究股票运动过程中的虚拟化趋势奠定了基础。

其次,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了股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他们清晰地论述了股票等信用工具的出现和股份公司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这部分文献包括:1856年马克思在《泰晤士报》上发表的《法国的动产信用公司》一文,《资本论》(第三卷),《剩余价值理论》(第二册),以及恩格斯的《普鲁士银行问题》《德国的制宪问题》等。随后,马克思在大量文本中,分别从股票发行、股票交易和虚拟资本自我膨胀的角度,讨论股票如何在其自身运动过程中呈现虚拟化倾向而诱发经济危机。在这些文本中,马克思基于资本追逐价值增殖的逻辑,指出股票发行和交易背后的真正动机不是为了生产,而是为了追逐股票投机带来的价值增殖。这部分文献包括:《法国的动产信用公司》,《资本论》(第一、二、三卷),《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法兰西银行》,以及恩格斯的《俾斯麦先生的社会主义》和《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等。

再次,马克思指出在股票发行和交易过程中主要存在三种社会因素(信息不对称、非理性心理因素、垄断联盟)使得股票的价格与价值相脱离,形成泡沫并导致崩溃。在这些文本中,马克思从人的社会性和主体性出发,以股票市场中的经济关系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阐述和分析股票发行和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非理性心理因素、垄断联盟三种社会因素引起的股票市场经济关系问题。其中,讨论信息不对称的文献包括:《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法国的动产信用公司》《资本论》(第一卷),《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和《俾斯麦先生的社会主义》。其讨论非理性心理因素的文献包括:《资本论》(第三卷)及其注释,《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恐慌——罢工》《金融恐慌》《欧洲的金融危机》,1857年12月8日《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件,马克思与恩格斯合写的《时评。1850年3-4月》《时评。1850年5-10月》,以及恩格斯的《普鲁士宪法》和《论英国滥设企业骗财的现象》。讨论垄断联盟的文献包括:《法国的动产信用公司》《资本论》(第三卷),以及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三卷)关于交易所的增补部分。

最后,马克思讨论了股票投机运作导致金融资本集中和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形成的机理。在这些文本中,马克思将一般经济关系问题的分析上升为资本主义条件下利益集团对立的分析,阐明资本主义条件下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出现的必然性,并指出随着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的出现,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同财富的社会形式之间的内在矛盾将不断激化,且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同小资产者和一般民众之间的对立也将不断激化。这部分文献包括:《法兰西阶级斗争》《德意志意识形态》《道德化的批判与批判化的道德》《剩余价值理论》(第二册),1881年2月19日《马克思致尼·弗·丹尼尔逊》的信件,以及恩格斯的《法国的改革运动》《1847年的运动》和《论英国滥设企业骗财的现象》。

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分别详细考察了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土耳其等国由股票投机引发金融危机的过程和机理,为他的理论分析提供实践基础。这部分文献包括:《时评。1850年3-4月》《时评。1850年5-10月》《欧洲的经济危机》《欧洲的金融危机》《欧洲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金融恐慌》《普鲁士银行问题》《普鲁士宪法》《德国的制宪问题》《比利时的状况》《西方列强和土耳其——日益迫近的经济危机》等。

二、马克思关于股票问题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将股票明确定义为:“股票,如果没有欺诈,它们就是对一个股份公司拥有的实际资本的所有权证书和索取每年由此生出的剩余价值的凭证。”①[1]386随后,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进一步说明了股票的本质:它既不是“实际的资本”,也不是“资本的组成部分,并且本身也不是价值”。[2]519因此,作为一种所有权证书和索取剩余价值的凭证,股票使单个资本变为社会联合资本成为可能。股票的发行,可以将分散的资本聚集起来,更好地实现资金融通。因此,股票的发行可以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提升。然而,股票作为一种金融产品,以虚拟资本的形式存在,在其运动过程中会呈现出与一般商品运动不同的规律。由于股票本身不是实际的资本,所以在运动过程中“天然地”会产生虚拟化趋势,使其价格虚高而逐渐脱离价值,最终产生泡沫并导致崩溃。总体说来,马克思关于股票问题的基本观点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股票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可能导致经济虚拟化并诱发经济危机。一方面,随着股票制度的发展和股份公司的产生,“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个别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2]494它“标志着现代各国经济生活中的新时代。一方面,它显示出过去料想不到的联合的生产能力,并且使工业企业具有单个资本家力不能及的规模……”[3]584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资金能够得到更好地融通,资本在全社会范围内能够得到更有效配置。单个资本变为社会联合资本发挥出巨大的联合生产能力,极大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股票是一种虚拟资本,它天然地具有与实体经济相脱离的趋势,当这种脱离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危机在所难免。首先,从股票发行的角度看,由于利用股票进行投机可以赚取贴水,股票最初的发行动机就不是工业生产,而只是为了交易或投机。因此,“证券交易应当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工业活动只应当是证券交易的借口。”[3]583其次,从股票交易的角度看,交易者在进行股票买卖时,只是为了投机,而不是为了交换某种使用价值,甚至有些时候,交易者自己都不知道股票背后对应的实体具体是什么。“商品价值……由投机者反复买卖,但还是留在原来的货栈内。这里实际运动的,是物品的所有权证书,而不是物品本身。”[1]167最后,虚拟资本本身能够脱离实体,自我膨胀。例如,发行本公司的股票融资,用融集的资金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而本公司的股票只是由它持有的其它公司的股票作为担保。如此,通过单纯的股票市场运作,可以使同一项实际资产产生双倍的虚拟资本。“随着生息资本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一切资本好像都会增加一倍,有时甚至增加两倍,……这种‘货币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2]533因此,不论是从股票发行、股票交易还是虚拟资本自我膨胀的角度看,股票作为一种虚拟资本,它“天然地”具有与实体经济相脱离的趋势,支撑它的已经不再是实实在在的生产,而只是无休止的投机。一旦投机过度、泡沫破裂,那么一场经济危机便在劫难逃。

第二,在股票发行和交易的过程中存在三种社会因素使其价格逐渐脱离价值,引发泡沫并导致崩溃。首先,投机者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在股票发行或交易的过程中拉高股票价格使其脱离价值,从中赚取贴水。我们已经知道,股票是一种虚拟资本,其本身并不代表价值实体,因此掌握更多信息或者自身能制造信息的交易者天生具有优势。正如马克思所说,“于是就有事先知悉秘密的人在交易所进行承租权上的投机。”[3]575这些事先知晓秘密的人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进行股票投机,从而准确地赚取贴水。一个概念的推出,或是一个消息的散布都会在股票价格上产生反应,因为人们不会在意股票背后对应的实体是什么,只要预期股价将会上涨就会毫不犹豫入市。这样,股票价格就会被拉高,逐渐脱离价值、形成泡沫。因此,事先知悉信息或是能够制造信息的交易者,就可以轻易拉高股价,使其脱离价值,并能够准确地在泡沫破裂前将股票抛出,从中赚取贴水。其次,由于人们非理性心理因素的存在也会使得股票价格虚高进而脱离价值、形成泡沫。在股票交易过程中,排除事先知悉信息的情况,交易者做出买进或卖出的决策由心理预期决定,却很少在意股票背后对应的价值实体是什么。如果人们预期股价上升就会买入;反之,如果预期股价下跌就会抛出。这样一来,买进一支股票的人越多,股价就会越上升,其他人对这支股票的预期就会越好,就会有更多人跟进。如此,股票市场将陷入狂热状态,股票价格也会更进一步地上涨。“投机者的利润很快把居民中的各个阶级都卷入了这个漩涡。……即使只有一点点储蓄的人,即使只能弄到一点点贷款的人,都干起了铁路股票的投机。”[4]576然而,这种由于非理性暴涨而引起的价格狂热上涨与它对应的实体价值完全无关,只是人们的非理性预期导致的结果。因此,这种预期的不确定性便极有可能导致非理性暴涨,使得股票价格脱离价值的幅度不断变大,形成价格泡沫。当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时,一些知悉内情的大资本开始纷纷撤出,股票价格开始下跌。继而股票持有者对这支股票的预期开始下降,形成恐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抛售股票,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导致泡沫破裂、经济崩溃。最后,通过发行股票形成的股份公司,利用其联合资本的力量,很容易形成对某个工业部门的垄断,制定垄断价格,使其进一步与真实价值脱离。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恩格斯在阐释马克思意思时指出,“在有些部门,只要生产发展的程度允许的话,就把该部门的全部生产,集中成为一个大股份公司,实行统一领导。在美国,这个办法已经多次实行;在欧洲,到现在为止,最大的一个实例是联合制碱托拉斯。……竞争已经为垄断所代替,并且已经最令人鼓舞地为将来由整个社会即全民族来实行剥夺做好了准备。”[2]496-497因此,股份公司利用其联合资本的力量形成垄断地位,获得产品的垄断定价权,使产品价格与价值相脱离,进一步使它发行股票的价格与实际的价值彼此脱离。

第三,通过股票的投机运作,财富不断地积聚在少数人手中,从而容易形成金融资本利益集团,与小资产者和工人相对立。在股票投机交易的过程中,只有价值转移,却完全没有新价值的创造。因此,在财富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价值只是从一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由于大资本拥有者相较于小资本拥有者或单个投资者来说,更容易知悉信息或其本身就具有制造信息的天然优势,所以它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助长非理性暴涨,通过股票投机来赚取贴水。因此,“股票投机是把积蓄不多的人的好像是、而且一部分也实在是自己挣得的钱财装进大资本家腰包里去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5]496大资本拥有者利用股票投机,可以轻易地把财富转移到自己手中。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金融贵族过着糜烂生活,人民却在为起码的生计而挣扎!”[3]84“它再生产出了一种新的金融贵族,一种新的寄生虫,——发起人、创业人和徒有其名的董事;并在创立公司、发行股票和进行股票交易方面再生产出了一整套投机和欺诈活动。”[2]497通过股票投机的再生产过程,财富不断地积聚在少数金融贵族的手中,从而形成金融资本利益集团,与小资产者和工人相对立。在获取不可动摇的经济权力后,金融资本利益集团会继而争夺政治权力。恩格斯在分析法国的情况时指出,“1830年整个大资产阶级获得的政权一年年越来越限于最富有的大资产者的统治,限于食利者和股票投机分子的统治。”[6]512“现在的选民越来越变成一小撮银行家、交易所经纪人、铁路股票投机家、大工业家、地主和矿主的恭顺仆从了,而政府所唯一关心的也正是这一小撮人的利益。”[6]394因为资产阶级政府依赖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的经济权力进行统治,因此它也就不得不与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相勾结,为他们谋求利益。这样一来,信息不对称问题便更加突出,金融资本利益集团通过股票投机将财富从普通民众手中转移到自己手中也就变得更加容易。一轮一轮股价的涨跌,其背后都是财富从社会上分散的普通民众手中转移到金融资本利益集团手中的过程。

三、对新常态下中国股市发展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眼点放在“创新”上,放到“实体经济”上。具体就金融领域而言,首先,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其次,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避免金融过度虚拟化,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最后,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运用金融手段加强对实体部门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解决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中结构性和驱动力问题的重要手段。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特点的具体阐释,是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提出的。他指出中国经济新常态具有三个主要特点,即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优化,以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驱动力的转变,都需要社会资本投资方向和投资领域的引领。如果资本过度虚拟化,社会资本投资只进入利润率高的虚拟经济部门,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化,便会导致经济结构进一步失衡,难以完成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此外,经济创新驱动的动力来自于实体经济部门的科技研发,如果经济虚拟化程度过高,将导致社会科技创新的停滞,无法完成经济发展驱动力的转变。因此,探索经济如何脱虚向实,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转型特征的内在要求。而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也应紧紧围绕脱虚向实的目标,服从和服务于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驱动力的转变。对于如何促进股票市场脱虚向实、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马克思在众多理论分析中给了我们启示。正如前文所述,马克思既肯定股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又认识到股票在运动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非理性心理因素、垄断联盟等经济关系问题而导致其具有虚拟化发展趋势,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经济虚拟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学理资源。因此,梳理马克思关于股票问题的基本观点,可以为新常态下我国社会主义股票市场脱虚向实的发展路径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确保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其次,理解马克思关于股票问题的基本观点,可以为我国当前如何正确看待股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何正确利用股票促进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最后,分析马克思关于股票问题的基本观点,对我国新常态下如何发展和规制股票市场,使其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结构优化并引导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首先,在理论基础层面,梳理马克思关于股票问题的基本观点,可以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社会主义股票市场脱虚向实的发展路径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范围内基于自由选择的金融市场机制相继紊乱。随着新古典主义经济学金融深化理论的破产,经济理论界掀起重新认识金融、反思金融的热潮,试图寻找新的金融理论和金融模式。虽然主流金融学从信息不对称、成本收益不明晰等现象和人们的心理机制等方面分析了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但他们对金融危机的反思始终停留在金融现象层面,没有从反思“理性人”的前提出发构建新的金融理论,阐明金融危机的真正机理。因而其对股票市场的把握也只停留在现象层面,无法真正解释股票市场的运行机制及股市灾难。而马克思关于股票问题的基本观点,以“现实经济关系中的人”为起点,对股票市场经济关系中的人类实践行为进行分析,阐明了股票市场的真实发展趋势。所以马克思对股票市场的把握超越了现象层面,真正解释了股票市场的运行机制。他在对古典主义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股票理论的基本构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利用社会主义市场关系配置资源。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股票市场实践,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完全自由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股票市场发展路径,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的指导下,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为我国金融改革确定了基本方向,即金融必须脱虚向实,服从和服务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具体就股票市场而言,其发展也必须沿着脱虚向实的路径,服务于实体经济。通过对马克思股票观点的深入研究不难发现: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下,我们必须合理利用股票市场,坚持让市场机制在股票运行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股票自身的虚拟化趋势,使股票“回归本源”,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这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在合理利用股票市场的基础上,实现股票市场脱虚向实的发展方向极度契合。因此,基于马克思关于股票问题基本观点的讨论,可以为新常态下我国社会主义股票市场脱虚向实的改革方向提供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以支撑我国股票市场有序、健康发展;也可以为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其它市场经济国家提供一个对股票市场的崭新认识,帮助它们正确利用股票、合理管理股票市场,为全球股票理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其次,在股票市场实际运行层面,马克思关于股票问题的基本观点可以带来如下三个方面的启示:第一,应辩证地看待股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既不能自由放任地利用,也不能弃之不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下,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资金能够得到更好地融通,股票的发行能够使得资金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优化资本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如果没有投机和欺诈,通过发行股票融集的资金,能够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股票市场的过程中,坚决不能忽视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巨大支撑作用。但由于股票天然地具有与实体经济相脱离的趋势,容易助长投机和欺诈,所以在利用股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能使其自由放任地发展,而应该对它的虚拟化倾向加以规制。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股票特殊的运动规律,必须清楚如果任由其发展,将必然导致过度投机和经济虚拟化,最终酿成经济危机。第二,在对股票市场进行规制的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对信息不对称、非理性心理因素和垄断联盟的有效管理。一是必须对证劵发行和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进行管理,严防利用内幕信息进行投机和操纵股票市场的行为;二是必须对非理性心理因素实行有效管制,防止股票价格非理性暴涨导致的严重泡沫化和虚拟化;三是要对垄断联盟实行有效管理,防止股份公司利用其联合资本的力量形成对某些部门的垄断,特别是对交通、军工、住房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的垄断。由于股票具有金融工具的特殊性,上述三种社会因素更容易在股票市场运行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并导致虚拟化趋势。所以在对股票虚拟化趋势的规制过程中,对上述三种社会因素的有效管理十分关键。第三,对金融资本利益集团应保持谨慎态度,严防其形成。大资本家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股票投机,把财富从分散的民众手中转移到他们自己手中。随着财富的不断集中,会形成金融资本利益集团,与小资产者和工人对立。通过发行股票融集的资金具有社会资本的形式,“但是,这种向股份形式的转化本身,还是局限在资本主义界限之内;因此,这种转化并没有克服财富作为社会财富的性质和作为私人财富的性质之间的对立,而只是在新的形态上发展了这种对立。”[2]498-499因此,即使股票的发行使单个资本变为社会联合资本成为可能,但如果不突破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所有制形式限制,还是无法消除社会财富与私人财富之间的对立。随着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的壮大,这种对立反而会越发尖锐,因为在私有制条件下,他们不仅拥有对私人资本的支配权,同时还拥有了对社会资本的支配权。金融资本利益集团不仅会利用联合资本的力量获取某一部门的经济垄断权力,也会继而谋求政治权力和统治权力。因此,防范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的形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最后,在股票市场管理的具体操作层面,马克思关于股票问题的基本观点可以带来如下启示:第一,应对股票市场的虚拟化倾向实行严格规制,避免虚拟资本过度膨胀。从股票发行的角度看,应坚持股票发行“核准制”,严格禁止质量差的股票公开发行。同时,要积极跟踪企业融资去向,要求其发行股票所募集的资金必须按照招股说明书所列的资金用途使用。此外,应加强对股份公司的风险控制和管理,从股票发行的角度杜绝投机行为。从股票交易的角度看,要严厉打击欺诈、内幕交易和操纵股票市场的行为,呼吁股民关注实体,而不是一味地跟风投机。同时,应继续保持对股票交易实行“T+1”制度,减少通过股票超短期交易进行的投机行为。从抑制虚拟资本自我膨胀的角度看,应更有效地发挥股票对资金融通的促进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应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提高一级市场直接融资的比重。对于二级市场要始终保持审慎态度,使其处于次要地位,尽量减少投机并抑制虚拟资本过度膨胀。第二,必须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保证股票市场信息公开、公平、公正,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公平交易。必须对发行人和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有效监督,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同时,应对掌握证券市场信息的从业人员实行严格监管,坚决杜绝内幕交易,防止股票交易者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投机。其次,必须杜绝制造虚假信息操纵股票市场的行为,确保股票市场上信息公开,减少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股票投机的行为。此外,应尽量杜绝煽动非理性暴涨的行为,从源头上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防止虚假信息扰乱交易者对股票市场的预期并使其作出非理性决策。应继续坚持实行股票市场涨跌停制度,控制非理性暴涨的边界。对持有本公司股票的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持股比例较大股东的股票交易行为进行有效规制,防止其利用非正常买进或卖出股票的行为释放信息,引起非理性暴涨。第三,应借助公有制的所有制管理手段,防止大型股份公司借助其联合资本力量获得这些部门产品和服务的垄断定价权而引起其价格严重脱离价值,进一步使它发行股票的价格与实际的价值彼此脱离,危害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因此,应将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部门中处于垄断地位的股份公司收归国有或实行国有控股,一方面防止它们利用垄断地位拉高价格,另一方面更有效地监管资金使用去向,确保其发行股票融集的资金为实体经济服务。同时,应对股改后国有上市企业的股份自由流通期限和比例实行合理限制,严防股票过度市场化带来的国有经济萎缩。此外,应对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的形成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对大型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公司等应保持国有独资或国有资产控股,防止金融资本私有化带来的过度投机,防范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的形成,以解决社会财富与私人财富之间对立的矛盾。

综上,在当前探索新金融理论和模式的国际背景下,梳理和分析马克思关于股票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一项结合我国多年社会主义股票市场实践,为世界提出一个对股票市场崭新认识的重要工作。马克思从“现实经济关系中的人” 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股票问题的基本观点。通过对这些基本观点的深入研究,可以从本质上对股市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特别是上升到对股票市场中人类实践行为的把握。

注释:

① 马克思早在1864年手稿中写作《资本论》第二册草稿时就提到:“有价证券不仅是对资本价值的所有权证书,从而也是对这种价值的未来再生产的所有权证书,而且同时也是对未来的价值增殖的所有权证书。”(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18页)

猜你喜欢
投机股票市场虚拟化
中国股票市场对外开放进入下半场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基于OpenStack虚拟化网络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对基于Docker的虚拟化技术的几点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浅析虚拟化技术的安全保障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