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医养结合模式下护理人才培养现状及职业素养提升探讨

2018-03-04 00:38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认同感医养养老

郑 捷

(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20)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1]。老年人口的增加使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需求增多,传统医疗服务与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医养结合模式是指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医疗护理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照护,形成一个兼具医院和养老院功能的新模式[2]。但在该模式发展过程中,养老护理人才相关问题愈加凸显,如养老护理人员年龄偏大、学历水平较低、待遇相对较差、整体职业素养偏低等。针对目前养老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根据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要求,并结合日、英、美养老护理人员培训模式,对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提出以下建议。

1 国内外医养结合模式下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1.1 欧美国家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预计到2035年,美国85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达到1 200万,而绝大多数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这就要求美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应对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美国政府机构采用辅助居所员工培训体系(Staff Training in Assisted living Residences Program,STAR)[3]对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辅助生活居所是非传统医疗机构的治疗与康复服务相结合的机构,护理人员多数不具备临床医学知识与技能,由于员工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因此培训流程简单,内容通俗、明确[4]。培训内容侧重护理人员沟通与交流能力,重点教授心理学相关知识,授课地点随意,会议、培训机构内部课堂、实践等方式均可进行授课指导。STAR培训方式与理念灵活,适合年龄大、接受能力较差的护理人员。与此同时,高校人才培养方面,政府亦给予足够的重视。老年护理课程不仅覆盖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

英国老年护理人员采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National Vocation Qualification,NVQ),将护理人员分为5个等级,通过接受正规的老年护理教育获得受社会承认的NVQ资格,养老机构供职的护理人员大多数具备NVQ 2级护理水平。这一等级晋升制度使护理职责更加明确,也使养老护理人员拥有不断提升自己能力的空间。

1.2 日本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日本取得学士学位证书的老年护理人员,可通过在岗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认证。这一制度使得老年护理人员可通过再次教育,提高学历水平与专业技能。日本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3%,人口老龄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5-6]。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本提倡多学科协作,给老年人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日本高校在课程安排方面,同样也注重多学科学习模式的构建。在校学生学习内容不仅涵盖老年护理理论,如衰老症状学、老年人健康生理学、老年护理见习等,还包括相关公共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日本会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不同层次的护理人才,注重多学科合作学习,如护士、理疗师、营养师等与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对老年人进行更好的护理。多学科培养模式以及多向性培养,使护理人员对老年人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

1.3 我国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目前只有少数高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培养的人才远不足以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7-8]。按照国际公认的老人与护理人员配比标准来计算,我国需要的养老护理人员在1 000万人左右[9-10]。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仅开设了老年护理课程,较少涉及老年营养学、老年康复学等课程。理论与实践不能较好地结合起来,也是护理人才缺乏的一个原因。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高质量养老护理型人才缺失等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尽快建立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2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

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将疾病治疗、康复娱乐、营养保健、生活照料等相结合,突破传统医疗照护和养老服务分离的状态,充分利用医院与养老机构各自的优点,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医养结合要求高校培养一批高素质、精通护理理论、熟练掌握专业护理技能的年轻养老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保健康复、精神慰藉,尊重老年人,体贴老年人,以服务的全面性、专业化和人性化护理理念保障老年人的疾病治疗、生活质量,并给予重症老年人临终关怀。

2.1 养老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要求

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处于发展阶段,结合形式单一,而且受人力资源成本的约束,职业护理人员占比不高[3]。医养结合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督促老年人遵循医嘱、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等,主要服务对象是患病、失去或半失去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因此,养老护理人员需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处理老年人突发病症能力,并能够在处理急性重症时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同时,应设置养老护理人员准入制度,要求养老护理人员具有国家认可的职业技能评定证书。

2.2 养老护理人员心理知识要求

老年人由于身体健康状况及生活能力下降,易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出现精神疾病。老年人不仅需要生活方面的照料,还需要心理与精神上的满足,有研究指出[11],将近50%的老年人因心理障碍使疾病加重甚至自杀。在老年人进行疾病治疗时,给予心理疏导可提高其健康水平。因此,养老护理人员还应掌握老年人心理学相关知识,与老年人加强沟通与交流,为老年人组织文娱活动,耐心倾听老年人的心理困惑。同时,给予处于生命末期的老年人以临终关怀。

2.3 养老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与心理健康

养老护理人员是养老机构中与老年人直接接触的群体,我国养老护理模式尚不成熟,养老护理工作未得到社会足够的认可与尊重,高素质护理人员较少。养老护理人员由于职业认同感较低、工作经验不足、精神压力大等原因,易出现虐待老年人等恶性事件。我国养老模式虽然先进,但养老从业人员水平较低,因此,应注重培养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此外,养老护理人员由于长期工作压力较大等,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工作态度,降低护理水平。因此,应重视养老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3 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建议

3.1 完善从业人员准入制度

我国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目前存在护理人员学历低、专业护理能力欠缺等问题。有研究指出,我国养老从业人员学历水平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比超过70%,本科及以上者占比不足10%[12]。因此,需对养老护理人员设定一定的准入门槛,提高服务水平。

3.2 养老护理人员分层培训

我国养老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存在较大差异,在对养老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时不可采取“一刀切”形式。可借鉴英国NVQ制度,实施分层培训,确定不同级别护理人员应掌握的操作技能与基础知识,依据分层结果制订培训计划。同时,国家应尽快出台护理人员职称晋升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养老机构可制订绩效考核制度,评定护理人员护理技能。

3.3 培养职业认同感

养老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服务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目前,由于养老护理人员社会地位较低,职业认同感不强。可借鉴美国STAR体系,使护理人员明确医养结合的内涵,注重服务的人性化与科学性,并以其能够接受的方式教授护理专业知识,将职业认同感教育贯穿于护理人员培训全过程,使其认识到自身职业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13]。与此同时,政府应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社会认可程度,吸引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认同感医养养老
医养当兴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