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视角下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研究

2018-03-05 09:49李柏洲董恒敏
中国软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分院科研院所资源配置

李柏洲,董恒敏

(1. 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企业创新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一、引言

科技资源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其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1]。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发达经济体在长期经济增长方面的有益经验显示,追赶经济体的每步跨越都蕴含着经济模式的重新塑造和效率增进方式的再调整[2]。但现阶段我国创新的资源配置能力非常不均衡,经济的长尾现象显著。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我国创新投入结构尚待优化,创新产出质量与规模不匹配[3]。经济增长质量要突破瓶颈,就要促使增长质量结构的优化升级,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经济增长“新常态”的一个核心内涵,要实现这一转变,提升科技资源配置尤为关键[4]。作为创新活动物质基础的科技资源能否被有效配置,进而为创新驱动战略创造显著的价值产出,成为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5]。科研院所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者,在协同创新背景下其科技资源的配置水平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我国创新的发展水平,探索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动态变化,对提高国家协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科技资源配置的研究始于Nelson的创新体系理论,Nelson(1986)最早对各国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科技政策内涵等进行比较[6]。但是基于宏观层面的研究很难从深层次把握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的基本规律与运行机制[7]。国外关于科技资源配置研究一般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分析方法[8],大多从国家层面或企业微观层面开展资源配置的研究,对于中观层面涉及较少。Pelinand Demirel基于1950-2008年美国制药公司数据开展研究,表明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对于公司发展、专利获得以及时间等具有较大的关联[9]。对于科研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方面,学者主要研究了科研人员的综合表现[10]、对未来技术融合的促进性[11]以及基于每个美金影响力[12]等方面对于科研资源配置的影响。目前国内对科技资源配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科技资源体系内涵、配置机制与能力,以及其制度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13-14]。基于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学者主要从宏观政策的公平性[15]、资源重复配置和个体经费配置相对集中[16]、科研任务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17]、制度[18]等多个方面,对科研院所资源配置的影响开展研究。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角度,杨洪涛运用DEA测度了科研资源配置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研究发现规模是造成科研资源配置DEA无效的关键因素[19]。吴建国分析了不同种类科研资源配置模式的效率,研究表明基于市场和项目负责人的资源配置效率要高于基于项目的资源配置模式[20]。王向华等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资源配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的科技投入产出弹性和科技投入贡献率相对于东部科技投入高的省份较高[21]。范斐等运用SBM模型和空间Durbin模型测度了中国省级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结果表明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水平都整体偏低,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7]。刘俊杰等基于科技经费投入结构视角测度了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科技经费使用效率对区域创新能力绩效影响不同[22]。

可见,鲜有文献探讨协同创新背景下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演变,较少探讨科研院所分区域的资源配置高低及其演变趋势,现阶段对于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研究较少。与此同时,在对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研究中多以静态为主,现阶段的定量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某一时刻的资源配置效率,并不能从时间上反映出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动态发展,鲜有涉及对某时序列区间内变化速度特征的剖析,以致无法全面反映研究主体整体速度变化发展趋势。由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意味着更应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23]。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科研院所如何顺应趋势和要求,调整科技资源的配置方式,是当前科研院所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借鉴以往研究基础上,首先采用熵值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并进行排序,根据指标权重排序,应用突变级数法对中科院12所分院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进行静态分析,从速度状态和演变速度趋势的演变速度特征角度出发,运用速度激励模型对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进行研究,探索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动态变化,以期真实反映出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状况,为推动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大规模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及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二、变量与数据

(一)变量的选取

科研院所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创新主体,为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者,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配置直接影响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绩效。科研机构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核心主体,担负着前沿技术和原创技术成果重大突破的使命,承接科技成果到市场转化的中枢通道,为建设科技强国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科研院所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显得尤为重要。科技资源是科技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要由科技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及成果等要素构成,各层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使科技资源系统具有有机、动态的特征[24]。科技人力资源包括科技人员和研究生等,其中:科技人员主要指科技研究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和科技辅助人员,科技财力资源主要指科技活动中投入的财政拨款、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和各种捐赠资金等,科技物力资源主要包括科技活动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设施和原材料等,科技信息资源主要指科技文献、数据、档案、资料等。上述四个方面的要素都是开展科技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这些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进而影响其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25]。由于本文主要选取年鉴数据来进行科研院所的评测,年鉴数据对于科技信息资源的统计较少且不全面,暂且选取科研院所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对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进行评测。在协同创新视角下,科研院所通过与企业、大学合作,获取了更多的资源来开展创新活动。

中国科学院是中国最大的国立研究机构,在国家政策鼓励下一直开展协同创新工作,具有较好的合作经验,是研究协同创新和现代科研院所发展的最佳样本,故本文选取《中国科学院统计年鉴》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协同创新视角下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实证分析。鉴于此,基于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及数据的完整性,本文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从投入产出出发,构建协同创新视角下科研院所资源配置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投入变量包含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以参与项目合作的科技活动人员来衡量科研院所人力资源水平,以科研院所合作外部获得的资金收入之和来衡量科研院所的财力资源,以科研院所可以获得的基建费和设备原值来衡量物力资源。产出变量包含科研院所论文数、专利数、著作数和院地合作的销售收入来衡量。以科技论文、著作及课题数表示科研院所科技科研实力及直接成果,以专利测量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创新能力,以院地合作的销售收入测量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能力。

(二)数据的选取

1. 数据的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统计年鉴》(2009-2015)和中国国家专利统计局网站,面板数据范围为2008-2014年,由于合肥地区的数据部分缺失,故选取中国科学院12所分院数据进行科研院所资源配置能力进行分析。

2. 数据的无量纲化

为消除原始数据的量纲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对分析结果的偏差,在进行综合分析之前先对各年的原始数据分别进行无纲量化处理。

对于正向指标,无量纲化公式为:

(1)

对于负向指标,无量纲化公式为:

(2)

三、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及其演变综合效度测度模型

(一)突变级数

突变级数法要求对评价目标进行多层次分组,在评价过程中,只需给出最低层指标的数据。此外,由于常规突变系统状态下控制变量不多于4个,因此,层次结构中的各层指标相应的不超过4个[26]。同时,为客观地对突变级数中同一层级的指标进行评价,应用熵权法计算出指标的权重,根据权重值排序对各指标进行先后评价,把重要控制变量置于前面,次重要控制变量置于后面,改进后主要三种常见突变模型的势函数表达式如下[27]:

当上层指标由2个下层指标表示,可视其为尖点突变系统,势函数为:

(3)

当a比b重要,则同层控制变量的左右顺序为a、b。

当上层指标由3个下层指标表示,可视其为燕尾突变系统,势函数为:

(4)

当a>b>c重要,则同层控制变量的左右顺序为a、b、c。

当上层指标由4个下层指标表示,可视为蝴蝶突变系统,势函数为:

(5)

若b>c>a>d,则同层控制变量的左右顺序为b、c、a、d。

(二)速度激励模型

(6)

(7)

其中,

(8)

(9)

(10)

(11)

为此,可根据(6)-(8)式得出如下三种基于变化速度趋势的激励修正情况:

(12)

(13)

四、实证分析

(一)静态综合测度结果

根据中国科学院统计年鉴2008-2014年的统计数据,对12所分院的原始数据进行计算,以消除不同数据量纲对运算结果的影响,根据SPSS19.0软件进行原始数据的标准化运算,应用改进熵值法计算出各层级指标的权重值大小,根据权重值进行排序,运用公式(3)-(5)计算得出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静态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同时,根据表1数据可生成如下图1,更为直观地看出各分院在2008-2014年间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截面静态评价结果的情况。

从图1显示的静态评价结果可知,北京分院、南京分院、上海分院、广东分院等东部发达地区的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整体上处于高水平状态,长春分院、武汉分院等中部地区的科研院所次之,而成都分院、西安分院、新疆等西部地区的科研院所发展后劲相对不足,这与多数相关研究结论一致,也和实际情况相吻合。

(二)动态综合测度结果

仅根据中国科学院各分院不同年份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截面静态评价结果,不能全面地反映科研院所在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整体变化发展趋势,需进一步分析近几年的变化速度动态综合发展状况。首先通过式(6)-式(8)计算出各个分院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演变速度状态,如表2所示。

表1 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静态测度结果

2008-2014年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静态测度结果

表2 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演变速度状态

从表2可以看出,12所分院在各阶段速度状态表现为有正有负,速度变化状态并不呈现稳定状态,说明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速度变化呈现多样性变化。

然后根据式(9)-式(11)计算出各个分院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演变速度趋势,如表3所示。

表3 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演变速度趋势

最后运用式(12)-式(13)计算出各分院在2008-2014年分院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动态演变的综合效度值,结果如表4所示。根据表4可知,上海分院、南京分院、武汉分院、广州分院和西安分院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动态演变综合效度值为正,速度变化呈现递增状态,显示了该地区的资源配置能力总体变化呈现上升态势。北京分院在2008-2014年度,其科技资源配置能力一直稳居首位,但是其动态演化综合效度值为负,速度呈现明显的递减变化。

表4 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动态演变综合效度值

通过进一步比照中科院12所分院2008-2014年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静态评价平均值和变化速度动态综合评价结果,如图2,北京分院、上海分院、南京分院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水平较高,但其变化速度动态综合评价结果很低甚至为负,反映出这些分院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整体变化速度趋势是下降的;西安分院、武汉分院在科技资源配置的静态评价中水平较低,但是其变化速度动态综合评价结果相对较高,整体变化速度状态趋势为上升,说明中西部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发展势头紧追东部科研院所。综上分析可知,虽然东部外部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为科研院所提供了坚实的资源支持,具有一定的基础和实力,但东部科研院所资源配置能力总体增长趋势却出现转缓状况,而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西部科研院所,总体的增长趋势比东部较好,发展前景较为乐观。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的发展产生较大冲击,虽然科技资源配置能力依然维持较高水平,但整体增长势头却趋于缓和,甚至负增长;另一方面,近几年国家相关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关注,进一步吸引外商及东部地区企业的投资,中西部经济得到逐步发展,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得到提升,表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合理性及其发挥作用的有效性。

图2 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静态与动态综合评价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运用熵权法和突变级数对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进行了静态评价,并基于速度激励模型对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速度状态和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对中国科学院12所分院在2008-2014年连续时间段内的速度趋势进行描述与计算,分析了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动态发展现状,为中国推进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建设以及科研院所的发展提供政策制定的依据。根据研究结果及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和政策启示:

(1)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创新供给。现阶段,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存在地域上的不均衡,东部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较中西部强,但从科研院所整体来看,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还有待提高;从变动趋势来看,科研院所的增长趋势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优化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配置成为推动区域发展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近几年政府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东部发达地区高技术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深入,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落后的科研院所与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较高地区的科研院所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但仍需继续加强西部地区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的支持力度,完善东部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配置,使科研院所为区域创新发挥科技引领的作用。政府在未来政策制定方面,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一方面推进科研主体间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扩展科研院所的外部资源输入,编制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目录,通过资源互动平台给科研院所提供共享平台。另一方面,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延长创新产业链和价值链,分享市场创新的红利。

(2)兼顾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状态与速度。在活跃度的演化速度上,各分院表现出差异性的发展趋势,部分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较强的科研院所增长饱和,速度变化呈现递减状态,12所分院在各阶段速度状态并不呈现稳定状态。在考虑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增长的同时,兼顾其速度发展,对于发展速度高的科研院所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倾斜,鼓励科研院所提升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在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时,应有机地结合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静态和动态发展态势两个层面,给予科研院所更加全面的政策支持。政府在未来应进一步优化财政投入的结构,加大对各个科研院所的资源配置部署,逐步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优势学科建设,形成持续稳定的科研院所支持机制。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科研院所的有效供给,促进科研院所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根据科研院所的动态发展情况,科学合理的配置各项资源,满足科研院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需求,切实推进科研院所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作用。政府要努力引导地域间科研院所的互动,促进科研院所地域间的发展。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大学的互动合作,通过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官产学”互动,提高科研院所科技资源的全方位发展,减弱甚至消除科技资源非均衡性配置带来的负面效应,实现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整体提升。

(3)完善中国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在推进中国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从宏观上掌握科研院所资源配置整体发展状况,还要从微观上关注资源配置能力水平。不能一味追求创新的高投入而忽视创新的产出,导致资源配置能力评估虚高。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防止对创新活动的盲目性投入,并根据相关产业科技资源的投入产出比调整投入方向,使科技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为区域创新的发展以及国家创新战略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政府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营造研究人才的职业发展的优质环境,培养和确保科技创新所需的多样化人才,通过确定职业发展道路以及与大学和产业界加强互动,加大对赴海外研修的研究人员的支持力度,同时吸引和留住外国优秀人才,构建国际研究网络,促进跨领域、跨部门的人才流动。在供给侧改革问题导向之下完善环境和体制,激发微观主体的潜力和活力,改善广大的知识分子、广大的科研人员人文关怀的制度环境,使其全面投入创新和科研工作。在资金配置方面,一体化推进体制改革与政府研究资金制度改革,实现最优政策组合,提高科研院所的运营效率和效果,重新分配和评估研究机构的事业费,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和调动风险投资企业的积极性,消除人才、知识和资金之间存在的障碍,实现良性循环,积极构建创造新价值的创新体。

(4)本研究对于提升科研院所的资源配置能力,优化科研院所资源配置,推动科研院所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创造价值,是一次有意义的理论探索。未来科研院所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秉承科研院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使命,面向国家重大发展需求,推动科研前沿的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院所科技资源管理体系和配置机制,引导科技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充分有效利用。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通过要素的重新配置来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集中优势资源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推动产业均衡布局,促进驱动合理化发展,降低科技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浪费,提高科技资源投入效益,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1]范 斐,杜德斌,李 恒. 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比较优势分析[J]. 科学学研究,2012,30(8): 1198-1205.

[2]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张 平,刘霞辉,等. 突破经济增长减速的新要素供给理论、体制与政策选择[J]. 经济研究,2015(11): 4-19.

[3]李世刚,尹 恒. 政府-企业间人才配置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的经验研究[J]. 经济研究,2017(4): 78-91.

[4]OECD. OECD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dustry scoreboard 2015: Innovation for growth and society [R]. Paris: OECD Publishing,2015.

[5]付 晔,孙巧萍. 信息公开情境下科研资源配置水平双维度评价[J]. 科研管理,2016,37(7): 126-133.

[6]Nelson Edward. Frontmatter: Predicative arithmetic [J]. Predicative Arithmetic,1986,36(5): 1-4.

[7]范 斐,张建清,杨刚强,等. 环境约束下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6(4): 71-80.

[8]FAN Fei,DU Debin,WANG Xinzhu. The meas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J].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2014,24(3): 492-508.

[9]Pelin Demirel,Mariana Mazzucato. The evolution of firm growth dynamics in the U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J]. Regional Studies,2010,44(8): 1053-1066.

[10]Ahlgren P,Colliander C,Persson O. Field normalized citation rates,field normalized journal impact and Norwegian weights for allocation of university research funds [J]. Scientometrics,2012,92(3): 767-780.

[11]Jeong S,Lee S. What drives technology convergence?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contexts [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5,36(C): 78-96.

[12]Lozano G A. A new criterion for allocating research funds:“impact per dollar” [J]. Current Science,2010,99(9): 1187-1188.

[13]师 萍,李 垣. 科技资源体系内涵与制度因素[J]. 中国软科学,2000(12): 55-56.

[14]徐建国. 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2(9): 98-100.

[15]曹 聪,李 宁,李 侠,等.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新论[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5,37(1): 12-23.

[16]席酉民,李会军,郭菊娥.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优化配置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2): 103-107.

[17]李 兵,李正风,崔永华. 课题制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科技论坛,2011(7): 5-11.

[18]宋 超,冯 雪,宋绍智. 我国科研资源配置管理机制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2012(58): 45-53.

[19]杨洪涛. 基于DEA的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4): 115-118.

[20]吴建国. 国立科研机构经费使用效益比较研究[J]. 科研管理,2011,32(5): 163-169.

[21]王向华,傅利平,何勇军 .我国区域创新体系中政府科技投入效益的实证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1,29(1): 1-5.

[22]刘俊杰,刘家铭. 科技经费投入结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全国30省市区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7(5): 18-23.

[23]孙元元,张建清. 中国制造业省际间资源配置效率演化:二元边际的视角[J]. 经济研究,2015(10): 89-103.

[24]陈祺琪,张俊飚,程琳琳,等. 科研院所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区域差异分析及驱动因子分解[J]. 科研管理,2016,37(3): 110-123.

[25]雷彦斌. 中国行业科研院所的效率评价及科技资源配置研究[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2012.

[26]陈晓红,彭佳,吴小瑾.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研究[J]. 财经研究,2004,30(11): 5-15.

[27]孟凡生,李美莹. 我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评价研究——基于突变级数法和改进嫡值法的分析[J]. 系统工程,2012,30(8): 10-5.

[28]陈 伟,杨早立,周 文,等. 基于突变级数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动态综合评价——变化速度特征的视角[J]. 运筹与管理,2015,24(1): 191-201.

[29]刘微微,石春生,赵圣斌,等. 具有速度特征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3): 705-710.

猜你喜欢
分院科研院所资源配置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
来听,分院帽之歌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旗袍秀——旗媛淑院福清分院揭牌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中国移动设计院重庆分院全国率先搭载两化融合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