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教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践的探讨

2018-03-05 18:01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药理学病例医学

张 瑜

(鄂尔多斯市卫生学校,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药理学是医学基础课当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多个医学相关专业的必修内容之一。在临床治疗中,药物治疗也一直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学生能够将医学理论知识准确地运用到临床实际治疗中,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药理学教师,应参与临床实践,熟悉临床药物治疗,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

1 深入临床药物治疗实践的必要性

1.1 结合临床实际,转变教学理念

医学本身是一门实用型学科,操作性强,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因此,教学理念由“强化知识”向“强化能力”转变,可顺应当今教学要求。但目前医学基础课仍然强调相应科目理论知识的掌握,对结合临床实际要求甚少,医学基础课教师大多数缺乏临床经验,与临床脱离,对知识应用缺乏经验,尤其是药理学教师,直接导致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严重脱节。药理学教师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深入临床药物治疗,了解疾病诊断和药物治疗思路,才能准确把握当前临床医学动态、发展状况、实际需求等,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将临床所需融入教学中,强化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学以致用。例如:药理学“抗高血压药”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一线抗高血压药,教师会从药物结构、药动学特征,作用机制、作用及应用、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全面讲解药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将药物“学会”,考试时也能够答对试题,但在遇到高血压病治疗案例选择药物时,无从下手。教师通过深入临床实践,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过程,收集临床病例。再讲解“抗高血压药”时,将临床病例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从分析案例入手,例如,给出案例:关××,男,35岁,摔伤,左侧基底节区出血,无既往史,血压175/125 mmHg,CT提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初步诊断:(1)脑出血;(2)高血压Ⅲ;(3)头部外伤。医嘱:硝普钠+乌拉地尔,持续泵入;持续监测血压,调整泵入剂量。入院第六日停泵,改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2.5 mg+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5 mg,p.o,bid;提出问题:(1)分别说出案例中使用的药物类型、作用;(2)试分析入院初期及后期调整用药方案的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对治疗药物治疗方案做出分析,从而将药物的相关知识点在实际运用中渗透,学生更易掌握,并且显著提高分析病例的能力。

1.2 通过临床实践,改变教学方法

药理学学科理论性强,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主要以讲授法来完成课程的讲授。近年来,教育改革大力提倡,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完成课程讲授。教师通过临床实践,积累许多典型的有价值的案例,课堂上采用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在“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一章的教学中,将呼吸内科最常见两种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研究任务,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组查阅两种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药物治疗等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学生可通过不同角色扮演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教师对各组的展示进行总结评价。

1.3 建立临床思维,贯通学科内容

医学要求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对问题有整体思维,而在实际的医学教学过程中,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各学科相对独立,而教师在教学中也仅仅以自己的学科为重点,学生很难将各学科知识联系和贯通起来,缺乏整体思维。教师在参加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观察了解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的思路,逐步建立整体思维,在教学中可将不同科目的多个知识点联系贯通起来,帮助学生形成临床整体思维。例如:“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用药”一章中,单从血液凝固路径上讲解各类药物的机制、用途、不良反应,学生很难理解。若将急性心肌梗死行CAG+PCI术的病例引入,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替格瑞洛片90 mg,口服;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5 000 iu,皮下注射;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5 mg,持续泵入。用当前较为热门的“心脏支架”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复习解剖学中冠状动脉的知识、生理学中血液凝固的知识、病理学中血栓形成的知识、讲解内科学中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内容,最后回归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使用药物的目的。通过对疾病完整的、系统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整体思维。

2 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实施办法

2.1 实践前:夯实理论基础,贯通学科脉络

药理学教师由于临床经验少,临床理论基础薄弱,参与临床实践前应该熟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等要有基本的了解。那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尤为重要。在无课的情况下,可以去听医学课程的理论讲授;遇到自己不熟悉的知识,可以向相关科目的教师请教;随时可以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资料等。将这些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打好理论知识基础,参与临床实践时才能更好地理解医生的临床思路,在实践中才会有更深的体会、更大的收获。

2.2 实践时:积极参与,勤学善问

教师可集中时间到医院临床科室进修学习,在相关科室轮转,参与临床医生的查房、病例讨论、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等临床工作。积极学习临床辅助检查、检验的指标及临床意义,思考医生的诊断思路,对于有疑惑的地方,立即向临床医生提问,及时解决;在实践中,特别在药物治疗方面,当有自己独立见解时,可大胆提出,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起来,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3 实践后:及时归纳总结,在教学中准确运用

对于典型病例,细致记录;对于疑难病例,查阅文献、资料,及时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彻底解决。临床病例千变万化,药物使用更是千差万别,及时归纳总结,逐渐积累,形成用于教学的有效案例,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这些案例,使学生对于不同病例的用药有所甄别,提高学习效果。

3 存在问题

教师深入临床实践的必要性已经形成共识,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1)时间问题。开设药理学课程的专业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课余时间大量用于备课、辅导、批改作业等工作,并无充裕时间参与临床实践。(2)相关知识欠缺问题。药理学教师临床学科知识欠缺,在实践过程中,对疾病不熟悉,对治疗指南不了解,对药品商品名称不清楚,加大了实践难度。(3)临床医生接纳问题。临床医生工作繁重,除日常诊断治疗工作外,还有病历书写、特殊情况处理等工作,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观察治疗效果等,很难再投入时间为进修人员解答遇到的问题。

综上所述,药理学教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践是十分重要的,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实用型人才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的前提是学校给予足够的支持,提供足够的条件,激励教师参与临床实践,教师自身也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克服问题。

猜你喜欢
药理学病例医学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医学的进步
“病例”和“病历”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艺术药理学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