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低渗、等渗和高渗溶液”信息化教学说课设计

2018-03-05 18:01郭云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本课输液红细胞

郭云华

(玉溪卫生学校,云南 玉溪 653100)

1 教学分析

1.1 教学内容

输液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治疗操作,合理使用输液的溶液则是输液安全的基本保障。“低渗、等渗和高渗溶液”选自高教出版社(医药卫生类)《化学》第三章第四节,从医学上溶液的分类、不同溶液对红细胞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为输液溶液的选择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是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知识[2]。

1.2 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专业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2.1 知识目标 掌握医学上对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的判断依据;理解3种溶液对红细胞的影响;熟悉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3]。

1.2.2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等渗溶液、低渗溶液和高渗溶液。

1.2.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医学上溶液的分类方法、3种溶液对红细胞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经验,确定教学难点为3种溶液对红细胞的影响。

1.4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渗透现象、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渗透浓度的计算,具备学习本课内容的必要知识储备。青春期的中职学生缺乏耐心,对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缺乏兴趣,而对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易于接受,尤其对临床护理充满好奇。

2 教学策略

2.1 总体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应用新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扬长避短,达成目标。课前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学生认知水平、明确任务,并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网络教学资源、教学辅助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成预习。课中,用微课及多媒体课件解析知识重点,用动画流媒体突破教学难点,用信息化沟通方式带领学生走进临床,用信息化学习平台实现及时评测与反馈。课后,继续通过信息化学习平台开展师生互动,完成知识拓展。这样的全程交互式信息化教学过程,为“教”带来便捷与高效,为“学”带来活力与乐趣。

2.2 教法、学法

2.2.1 教法 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2.2.2 学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反馈法。

3 教学过程

3.1 课前准备

3.1.1 问卷调查,评估学情 课前,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向学生推送电子问卷。第一个问题就是“印象中你有过输液的经历吗?”以调查学生输液经历的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教师掌握学生认知水平,为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提供可靠的学情依据。同时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有关输液的临床案例,在学生对输液及其溶液产生疑问及兴趣时,进一步让学生扫码观看教学辅助视频。通过以上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1.2 师生互动,完成预习 在学生扫码观看教学辅助视频以及通过网络收集临床案例的过程中,师生互动,帮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并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2 课中实施

3.2.1 导:创设情境,明确任务(计划用时:3分钟) 直接采用学生收集的热点新闻案例进行导课。提出本课重点问题:“医学上的溶液是如何分类的?进行大量输液时应选择哪种溶液?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导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时肯定学生预习成果,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3.2.2 析:形式新颖,激发兴趣(计划用时:10分钟)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微课向学生解析医学上溶液的分类方法。微课以红细胞的卡通形象“小血”串讲课程,形式新颖,主线清晰,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容易抓住学生眼球,将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扎实掌握医学上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的分类方法及其判断标准。

3.2.3 引:任务驱动,合作探究(计划用时:8分钟) 继续应用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初探知识难点。紧扣案例中的急救情节,将学生分成“低渗队”“等渗队”和“高渗队”三个学习小组,布置任务:当发生视频中急需大量输液或扩充血容量时,应该派出哪个队去执行任务?各队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后由小组代表报告学习结果。

3.2.4 探:动画演示,突破难点;信息整合,达成目标(计划用时:15分钟)小组汇报结果显示,学生基本能利用渗透压的知识分析3种溶液对红细胞的影响,但由于该知识点抽象难懂,学生存在分析不准确、不到位的情况,对3种溶液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较模糊。对此教师利用动画流媒体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题。以动画形式进行的演示教学及启发式教学,变静为动,明了易懂,符合中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切实理解了3种溶液对红细胞的影响,明确了其临床应用范围[4],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对等渗溶液这部分内容,与医院实习生在线视频,由实习生介绍临床上实际应用于输液的溶液,让学生走进临床实践,了解行业动态,强化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职业情感。紧接着,将学生在视频中看到的实物进行展示。学生意外看到临床上真实的溶液,都表现得兴致勃勃,争先学习。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效帮助他们完成枯燥的记忆任务。

3.2.5 评:现场评测,及时反馈;展示成果,享受快乐(计划用时:8分钟)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向学生推送课堂检测习题。检测结束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同时完成知识小结,配合板书,突出重点。最后显示由学习平台自动统计出来的答题正确率,展示学习成果,师生都享受到了“教”与“学”的快乐。

3.3 课后延伸

3.3.1 师生互动,拓展知识 课后,通过学习平台向学生推送知识拓展任务:为什么血浆蛋白质减少可导致水肿?在教师逐步引导下分析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在水盐平衡中的作用。力求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3.3.2 顺势引导,提升核心素养 课前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有过输液经历的比例高达96%,引发教师对学生健康以及过度输液的关注。继而进行知识拓展:生病就要输液吗?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过度输液的危害。鼓励学生增强体质,引导学生树立合理治疗的观念。

4 教学反思

4.1 成功之处

(1)将师生互动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各阶段,使教学的计划、实施与评价更趋于合理化、科学化。

(2)适时、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教学变得高效、便捷,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同时,课中所使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供学生随时使用,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灵活、更便捷。

(3)紧扣专业特点,践行“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充分诠释了教材“体现职业特色,服务专业”的理念。

4.2 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在知识拓展中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表现不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通过师生互动,着重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指导。

猜你喜欢
本课输液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破碎红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