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育文化”引领下的高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2018-03-05 17:30黄宗福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习惯养成

黄宗福

【摘 要】本文从“水育文化”引领的角度入手,根据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到高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焦点,提出利用水的六种特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水育文化 良好行为 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B-0054-02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什么是习惯呢?从个体层面讲,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从社会群体层面讲,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

高中阶段是学生可塑性大、行为自控力不足的阶段,是“三观”定型的重要阶段,也是开展行为习惯教育的较好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提高。因此必须加强高中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引导他们适应社会规范的要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高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比初中生和小学生要难得多,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而且其中有些是坏习惯。坏习惯的存在会有前摄抑制作用,就像一个脏开水瓶,如果你不把它洗干净,只顾往里面加清水,即使水加满了,那么它还是脏的,这就是“空瓶清零”的原理。高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如此,要想形成良好习惯,就必须先改掉原有的坏习惯,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问卷调查——高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基础

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习惯的养成教育也不是短期行为,它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工作。为进一步了解高中生的行为习惯,增强培育和研究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笔者围绕“水育文化”的引领作用设计了高中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问卷,并于 2016 年 9 月对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高一、二年级 1432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内容。具体如下:

1.你目前的学习成绩如何?

A.优秀 B.中等 C.一般

2.日常学习中你如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A.自己独立完成 B.抄袭其他同学的 C.上网查找答案

3.你平时上课的专注程度如何?

A.始终专心 B.有时搞小动作 C.经常走神

4.与同学之间有利益冲突或发生矛盾时,通常你会怎么做?

A.包容同学的过错 B.积极与他论理 C.不再和他往来

5.你感觉自己的规则意识如何?

A.較高 B.中等 C.偏低

6.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成绩依然不理想时,通常你会怎么做?

A.主动找原因 B.继续努力 C.放弃学习

7.当有同学得到的荣誉比你更多时,通常你会怎么做?

A.想办法战胜他 B.嫉妒他 C.给他出难题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问卷调查的结果如表 1 所示。

(三)问卷调查的分析。通过收集数据和整理分析,发现各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从成绩层次(量表略)对比看,学习成绩与行为习惯的良好程度呈正相关,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行为习惯也不良;从整体情况看,突出表现在作业、课堂、交往、守纪、公德、品德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不良。从中不难看到,良好习惯对学习成绩以及成长也具有比较大的影响。

二、习惯表现——高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焦点

习惯,表面看来是一件不经意的小事,其实有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了解高中生习惯表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育工作。经过问卷调查和对数据研究,可知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抄袭作业。从问卷调查的第 2 个问题可知,超过 55% 的学生未形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有些高中生晚修时间之前都会在操场上打球或者打闹,根本没想到要完成当天的作业,进入教室后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值日,而是抄作业,东借西借一阵忙,作业做得一团糟。

(二)课堂走神。从问卷调查的第 3 个问题可知,真正始终专心听课的只有 30.2%。其他的学生在课中会做出很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如留意自己的手机,书包里的画报、杂志,或与前后桌同学说话,或者伏台睡觉等。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上课走神表明不具备专注的能力,更谈不上学习的能力。

(三)不懂相处。从问卷调查的第 4 个问题可知,不懂处理同学之间矛盾的同学占 38.2%。由于家庭教育欠缺的原因,有些学生见到老师和长辈旁若无人,不予理睬,与老师讲话不够和气,更谈不上尊师重道;同学之间常因一些小事争得不可开交、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更谈不上真心朋友。

(四)不守规矩。从问卷调查的第 5 个问题可知,41.1% 的同学规则意识偏低。说明自我约束、自控能力差,谈不上遵规守纪。平时常迟到、早退,上课无精打采或与同学讲话大吵大嚷。有些学生在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乘公共汽车抢占座位,食堂打饭不排队;有些学生不注重仪容仪表,衣服、被褥不整洁,乱丢垃圾,随地吐痰,东西摆放无序。

(五)追求享乐。从问卷调查的第 6 个问题可知,36.2% 的同学吃不得苦。有些学生攀比心理严重,盲目追求高档次、高消费,把比吃穿、比名牌、比阔作为重要话题。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

(六)心胸狭窄。从问卷调查的第 7 个问题可知,62.2% 的同学容不得别人比他好。有些同学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否则就千方百计刁难他人,更有甚者,把他人的痛苦作为自己的快乐。

三、“水育文化”——高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索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在高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的行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第一环。依托“水育文化”引领高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的实践行动。endprint

所谓“水育文化”,就是以水明志,借水喻德,追求“若水境界”,以水的精神引领学生成长,以水的优良品性规范学生的言行,让学生走上一条自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德育如水,润物无声。德育与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两者都是对生命的眷顾与滋养,滋养生命的方式都是浸润,滋养生命的目标都是止于至善。在水的身上可以提炼出六种精神:“自强不息”“持之以恒”“智慧灵动”“胸怀广博”“志向高远”“品德高尚”。水可益智,水可育德,水可炼志,水可怡情,水可养心。用“水”可感化精神,用“水”可净化心灵,用“水”可滋养灵魂。

(一)以水言强。宋朝杨万里的诗中有“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待到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这告诉我们,万山群岭中的溪水虽然受到山势的阻挡,但它终究还是会冲出一条通路。水的这种不惧千山终流向大海的特质可以启迪高中生要自强不息,让他们明白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艰难困苦,不要被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所吓倒,要敢于迎接挑战,不要抄袭作业,要像水一样,树立一种坚强自信的品格,坚信成功终将会属于自己。

(二)以水论恒。水汇滴成河的特性、滴水穿石锲而不舍的精神启发我们要持之以恒。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告诉我们,高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需要用滴水穿石的精神引领和日复一日的训练。只要每天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终有一天其行为习惯的绳索会粗到牢不可破,会形成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习惯。最终克服上课走神,学习过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急于求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以水养智。水随物赋形因势而变的灵动性激励我们要善于创新。学习如水。在学习动机上,水的灵动性可以引领高中生树立终向大海的信念,修炼到勤学、好学、乐学的境界;在学习方法上,静水深流的智慧可以倡导高中生树立学无止境、学海无涯的意识,达到善学、博学、厚学的境界。以水养智的方法可以引导高中生主动学习,追求卓越,勇于创新,讲究方法,改变学习过程中满足于现状,对待学习懒散等不良习惯。

(四)以水怡情。水不拒细流包容万物,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品质昭示我们要海纳百川、止于至善。人生似水,水中带着希望,带着信念,带着智慧,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精神品质上,“水”可以引领高中生追求若水境界。以水怡情可以引领高中生学会感恩,学会相处,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学会包容,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改变动不动就用敌视心理看待人际关系的不良行为习惯。

(五)以水炼志。水坚定目标,不舍昼夜,终将奔向大海的品格启示我们要志存高远。事业如水,高中生要追求远大的理想,以及对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做到“直挂云帆济沧海”,不要满足于现状,不要被目前的美好所陶醉。要坚信“志存高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改变贪图享乐、目光短浅,只看眼前不顾将来的不良行为习惯。

(六)以水育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莫能与之争”。水不嫌弃万物,不分高低貴贱,对事物一视同仁的品格,启示我们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品性如水,在品德修养上,水的德性可以引导高中生养成从善如水的品性,做到树立善念,养成善行,成就善品,改变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做人和蔼可亲、高风亮节、宽宏大量,做事冰清玉洁、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良好行为习惯,达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境界。

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这说明良好行为习惯是实现成功人生的助推剂,是人的素养的生长点。我们要引导高中生以水之柔融化学习中的刚,以水的智克服学习中的难,让“水育文化”融入高中生的成长过程,融入学生的行为习惯之中。

(责编 卢建龙)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惯养成
管窥高中生习惯养成问题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养成教育之我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养成
基于人才成长的美术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