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论的监督效力与地方政府行政反馈机制探微

2018-03-05 17:36范逸尘
出版广角 2018年3期
关键词:舆论决策行政

【摘 要】 融媒体时代,新闻舆论依托大众传播活动,在公共政策和社会事态等方面发挥监督与整合作用。行政反馈是行政系统通过新闻舆论了解外界情况,对这些情况进行转换分析,通过制定政策或提供服务等方式反作用于外部环境,提升行政效率,完善行政功能,达到为民服务的目的。新闻舆论与行政反馈机制相互作用,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关 键 词】新闻舆论;监督效力;地方政府;行政反馈

【作者单位】范逸尘,东北大学。

【中图分类号】G2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3.018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打破了媒介垄断壁垒,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融合[1],新闻舆论的监督效力进一步凸显。新闻舆论凭借互联网温床不断发酵,有时候甚至会掀起舆论风暴,引导公共事件走向,通过占领舆论制高点影响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2]。为了让新闻舆论科学、合理地发挥在公共政策和社会事态方面的监督与整合作用,地方政府建立了相应的行政反馈机制。地方政府建立行政反馈机制的目的是保障政府合理高效地开展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实施工作,公正公开为民办事,构建服务型政府。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反馈机制是信息传播的组成要素,其连接了传播者与受众,为社会传播的互动循环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行政管理角度来看,服务型政府的提出要求地方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目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而反馈机制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工具。可以说,新闻舆论与行政反馈机制相互作用,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一、新闻舆论监督效力对地方政府行政反馈机制的影响

1.提升地方政府行政反馈机制的运转效率

地方政府应对新闻舆论经历了媒介控制、媒体管理和媒体合作三个阶段。随着时代发展,媒介环境不断优化,媒介功能不断强化,当代地方政府与媒介合作成为大势所趋[3]。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近年发布的数据报告来看,舆情指数最高的事件往往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保障人民生活安稳是政府工作的目标。因此,在新闻舆论风暴形成之前,地方政府应通过行政反馈机制预见危机和化解危机,稳定民心,树立服务型政府形象。融媒体时代,新闻舆论对政府行政反馈机制产生巨大影响。首先,新闻舆论发酵很快,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往往会形成强大的舆论风暴,若处理不当或疏于管理,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可能遭遇瓶颈。因此,地方政府要借助行政反馈机制这个处理与应对新闻舆情的有效工具,调整工作方向和重点,化解舆论危机,优化行政管理工作细则。其次,新闻舆论监督效力的发挥直接刺激政府行政反馈机制,促使其自我完善,提升运作效率,保证地方政府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实施等工作顺利开展。

2.拓展自媒体行政反馈渠道

目前,不少地方政府积极与各种媒介展开合作,目的是化解舆论危机,提升行政效率,实现依法执政、为民执政。融媒体时代,自媒体是人民群众参与信息传播、表达主张的主要方式之一,地方政府秉持新闻执政的理念,构建自媒体行政反馈渠道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创新行政方式的表现[4]。如今地方政府建立的自媒体行政反馈渠道,大多设有“意见信箱”与“便民服务”板块,通过这些板块,地方政府部门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群众问题,采取行政手段及时消除舆论风暴的影响,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这种新闻执政的方式本质是借助媒介功能优化行政管理体系,创造和谐的行政环境。

3.促使政府行政反馈机制公开公正运转

在三网融合的今天,舆论往往因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不断发酵,一旦到达临界点,原始信息会与大量谣言、流言融合,严重影响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甚至容易造成社会乱象。新闻舆论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会形成软强制力,这种软强制力一旦与大体量的社会评价结合,若不有效引导,可能会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造成负面影响。要引导新闻舆论的正确走向,离不开政府行政反馈机制公开公正的运转。因此,一方面要科学引导新闻舆论监督的方向,防止软强制力与负面的社会评价结合;另一方面要形成公开公正的政府行政反馈机制,通过行政反馈机制监测舆情,发现甚至预见危机,同时提升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保证地方政府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实施等工作有序开展。

4.促使政府完善行政反馈机制

当代的媒介环境在媒体融合趋势下不断优化,新闻传播媒介逐渐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为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便利。当代的新闻舆论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如果这些舆论直指地方政府在行政管理上的漏洞,將可能激发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让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陷入被动状态。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网络抨击信息甚至会转化为社会行动力,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为了有效应对由新闻舆论引发的社会行动力,地方政府要完善行政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不安定因素,营造和谐社会。

二、新闻舆论功能对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影响

1.新闻舆论的社会功能对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影响

(1)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著名传播学家拉斯韦尔与赖特认为大众传播具备环境监测功能[5],主要通过持续公开且大规模地发布受众感兴趣的信息与报道,让受众产生共鸣并以此指导自我行为,而对于社会负面现象与行为,大众传播媒介会不断地揭露与谴责,形成社会行动力促使其改变。大众传播的环境监测功能对地方政府建设影响非常大。首先,环境监测功能所引发的社会行动力可能会给地方政府造成公关危机,因此以行政反馈机制监测社会舆情,从而解决潜在危机是目前地方政府行政反馈机制的主要功能之一。其次,环境监测功能是媒介社会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共同意志的映射,政府行政反馈机制若与之背离,将可能影响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阻碍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由此可见,大众传播的环境监测功能促使地方政府保证行政反馈机制高效顺畅运转,以便地方政府及时了解舆情,调整行政管理和行政实施的方式和细节,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endprint

(2)促使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地方政府的行政决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判断政府行政决策是否科学化、民主化,主要看政府行政反馈机制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并解决相关问题。新闻舆论作为大众传播的外在表现形式,具备社会整合功能,是人民群众意志的集中反映。新闻舆论的社会整合功能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地方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方式和策略,以及行政反馈机制的合理运用。如果地方政府行政反馈机制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那么可能会影响地方政府在处理人民大众问题上决策的正确性。地方政府在行政决策前,应通过行政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民意,保证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融媒体时代,地方政府一方面可以与新媒体合作,借助新闻舆论的社会整合功能与强大的传播力,将决策信息传递给人民群众;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高效畅通的行政反馈机制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及时调整行政策略,防止决策的片面化、理想化,避免造成决策失误,真正保障人民权利,达到执政为民、行政科学民主的目的[6]。

2.新闻舆论的空间传播功能对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影响

(1)提升政府公信力

人民群众对地方政府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实施的认可会产生强大的政府公信力,这是拉近政民关系的有力保障。当代社会,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往往取决于人民群众对政府决策内容、决策方式以及决策结果的信任度与满意度,因此,行政反馈机制建立的初衷是给人民群众提供与政府交流的平台。融媒体环境为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多元化路径,地方政府的举动受到新闻媒介监督,一旦发生问题,有可能引发舆论热潮,舆论通过行政反馈机制将民意反馈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再根据这些意见处理问题。从新闻舆论的传播特征来看,媒介形式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与传播力度呈现范围广、多角度、宽领域、高速率的特征,这种立体化空间传播形式往往超过了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控制辖区,引发信息爆炸现象[7]。因此,地方政府要提升公信力。一是要注重新闻舆论的空间传播功能,完善多元化行政反馈机制,以便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导向,保证行政决策的正确性。二是从根本上做到行政为民、决策利民,根据新闻舆论的监督反馈完善行政反馈机制,调整行政实施的方式,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2)保证国家政策法规的顺利实施

地方政府行政反馈机制不能是摆设,政府要充分重视并以此作为行政决策的参考依据。在媒介功能日益强大的今天,要重视新闻舆论的监督效力,多元构建行政反馈机制。地方政府应意识到,正确引导新闻舆论可为国家政策政令的实施以及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同时,要避免硬性传播引发人民群众的抵触心理。因此,多元构建地方政府行政反馈机制非常重要。首先,要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效力,通过制定奖惩举措,保证行政反馈机制正常运作,使其发挥双向传播功能,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落实夯实基础。其次,要重视国家政策法规执行的科学合理性,这是构建多元行政反馈机制的前提与保障。只有政策法规的执行是民心所向,多元行政反馈机制才能快速构建,新闻舆论才能更好地发挥监督效力,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新闻舆论的意见领袖功能对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影响

(1)加快阳光政府形象建设

地方政府想要借新闻舆论效力打造阳光政府形象,应重视新闻执政,通过行政反馈机制听取群众意见,利用新闻舆论的意见领袖功能将决策信息传递给人民群众,保证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造阳光政府形象。要保证新闻舆论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地方政府必须扭转传统观念,以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意愿为行政管理工作的导向,尊重人民群众的自由表达权、平等交流权,防止产生“沉默的螺旋”现象[8]。地方政府可与新闻媒介合作,营造平等交流空间,让人民群众在公共领域享有充分的话语权,通过行政反馈机制将群众意见反馈给政府行政管理层,引导新闻舆论正确发挥监督效力,促进当代地方政府阳光形象工程高效率、全方位建设。

(2)建立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议程设置机制

在三网融合的今天,政府行政反馈机制的建设力度与速度跟不上新闻舆论的发展步伐,因此,地方政府要在新闻执政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议程设置机制。议程设置机制即政府在打造阳光政府形象的过程中,注重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以区分轻重缓急的处理原则将行政反馈机制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制定科学、民主的决策,在正确引导新闻舆论的前提下,赋予各种事件或行政决策不同的显著性或重要性,以此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评价[9]。议程设置机制是地方政府行政反馈机制构建的重要标志。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受到新闻舆论的监督,因此及时根据行政反馈机制获知人民群众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或重大事件的态度十分重要,这也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议程设置机制的前提是尊重新闻舆论的意见领袖地位,只有借助行政反馈机制了解群众需求,进而进行议程设置,才能确保地方政府稳步推进阳光政府形象工程建设。

三、结语

融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对地方政府行政反馈机制的建立产生巨大的影响,新闻舆论强大的社会功能、空间传播功能与意见领袖功能影响着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新聞舆论通过发挥监督效力与整合作用,提升地方政府行政反馈机制的运转效率,促使政府行政反馈机制公开公正运转,帮助地方政府拓展自媒体行政反馈渠道并完善行政反馈机制。不难发现,新闻舆论的监督效力带给地方政府极大压力的同时,也为其行政管理工作的完善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在新闻执政理念的指导下,新闻舆论与行政反馈机制将继续相互作用,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琳静.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生产融合路径分析[J]. 出版广角,2017(11).

[2]宗宇彤. 论新闻舆论监督对政府行政管理的促进作用[J]. 出版广角,2015(8).

[3]沈正赋. 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构[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5).

[4]宋全成. 自媒体发展中的表达自由、政府规制及其限度[J]. 南京社会科学,2017(11).

[5]郭庆光. 传播学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郝雨,安鑫. 再论“媒介的延伸”与“媒介功能的延伸”[J]. 当代传播,2009(3).

[7]郗芙蓉,薛锟. 现代网络舆论的形成及其影响[J]. 出版广角,2014(4).

[8]郭小安. 舆论的寡头化铁律:“沉默的螺旋”理论适用边界的再思考[J]. 国际新闻界,2015(5).

[9]韩海燕,高海波. 拉斯韦尔与议程设置功能理论[J]. 国际新闻界,2015(2).endprint

猜你喜欢
舆论决策行政
行政学人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
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策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