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问题构建化学高效课堂初探

2018-03-05 19:04罗超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高效课堂

罗超

【摘 要】本文论述用问题构建化学高效课堂的方法:构建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兴趣;结合生活实际、构建问题情境;注重知识趣味、打造高效课堂,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化学教学 问题构建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B-0149-02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化学的理论知识,并通过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建立科学价值观。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不少教师在课堂上任由学生自由探究,却没有合理引导,结果课堂场面热闹,而实质上的学习讨论却很少。学生有的闲聊,有的玩耍,只有少部分学生参与学习探究,课堂教学几近失控。为此,笔者确立“用问题构建化学高效课堂”的研究主题,探讨如何通过问题引导课堂教学,通过问题将教与学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构建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兴趣

虽然谁都知道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和学生只是在表面上重视课前预习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少数学生会主动认真地预习,多数学生都会有意无意地忽略课前预习环节。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一个课前预习活动标准,要求学生按照标准进行课前预习,并根据活动标准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为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教师应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五到六个问题,构建问题情境。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情况,设置难度合理、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经过思考和努力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电化学基础”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一组课前预习问题:

①盐桥有什么作用?

②有盐桥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何选择?

③如何选取、分配电解质溶液?

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干电池设计有盐桥吗?

人天生有好奇心,当学生碰到这些问题时自然会产生一探究竟的想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设计合理的问题,构建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除了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也可以巧妙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高效课堂学习。例如,在教学“酸碱指示剂”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为学生构建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酸碱指示剂”的知识。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经过,讲述波义耳做实验时不慎将盐酸滴到紫色石蕊上面,意外发现紫色石蕊变红。波义耳经过深入探究,终于发现酸碱指示剂的秘密。通过讲述化学历史知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教师顺势提问学生:你们说说看,紫色石蕊为什么会变红?通过构建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酸碱指示剂知识。

二、结合生活实际,构建问题情境

要想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构建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探究问题。教师构建问题情境之后有意识地结合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提出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化学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氯气”这一课时,可以为学生展示化工厂氯气泄漏的视频资料,然后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生活问题。如,如果发生氯气泄漏事故,人们应该往高处还是低处逃生?发现氯气泄露之后,我们该如何有效处理?氯气应该如何运输才安全?气体运输和液态运输哪种方式更好?等等,这些问题涉及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学生在探究这些问题时,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氯气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经过探究得来的知识比教师单方面讲解的效果更好。再如,在教学“铁盐和亚铁盐”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苹果的营养成分介绍”构建情境,接着提出问题:同学们,苹果削皮后放置一段时间表面会变成红褐色?学生从视频资料中了解到苹果中富含铁元素,吃苹果可以补铁。有的学生会联想到 Fe3+ 溶液为黄色,因而猜想可能是和苹果中蕴含的 Fe3+ 有关系。有的学生认为,因为苹果表面被空气中的脏东西覆盖所以变色。这时,教师进行总结:削皮后的苹果放置一段时间变色是因为苹果中的 Fe2+ 被氧化成了 Fe3+,由此,使 Fe2+ 與 Fe3+ 之间进行相互转化。在生活实例的助力下,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可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将生活现象与所学化学知识联系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利用知识的趣味性设置问题,打造高效课堂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如《有哪些元素化合物》章节中的每一课内容都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有关。因此,要想提高知识的趣味性,构建开放性、趣味性的化学课堂就应该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入手,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化学课堂教学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的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一课时,笔者事先准备了一张电子音乐贺卡,如果安装电池,那么贺卡就会响起美妙的音乐;如果取下电池,那么音乐就会停止。笔者以电子音乐贺卡这个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引子构建情境,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将电池取下,让音乐停止,然后用两根导线连接电子音乐贺卡的电路板,将两根导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铁钉和铜片,然后将铁钉和铜片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这时音乐再次响起。由此学生心中产生疑惑,这时,笔者因势利导,提出问题:

①取下电池后,为什么还有音乐?电能从哪里来?

②更换实验材料能不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③你相信水果也可以做电池吗?

对于问题①,只要认真看过笔者实验的学生几乎都能联想到是因为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了电能,但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会产生电能?因此,需要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来寻找问题答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装置中电子的流向与电流的关系,探究电能的产生原理。对于问题②,学生会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开展小组讨论,提出各种方案。让每一个小组将经过组内成员讨论得出的实验方案展示在黑板上,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汇总学生的方案,挑选出其中有价值的方案,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②的探究是本次课堂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捕捉、收集学生的不同看法,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找到最佳答案。对于问题③,笔者将其放在课堂末尾。这个问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适合让学生在课外去探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到的课堂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成长。整节课,笔者花了三分钟做了一个趣味小实验,然后提出三个问题,将教学知识融入问题中,引导学生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课内课外的学习探究,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遵循讲解少而精,提问少而妙的原则。通过合理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启发性、开放性、趣味性的问题,以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从而打造出真正精彩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林维海.以问题为载体,构建化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中旬),2014(5)

[2]康贻华.让问题成为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助推器[J].考试与评价,2012(7)

[3]丁亚兵.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问题驱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3)

[4]占中秋.把握问题设置原则,构建化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中),2014(7)endprint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高效课堂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