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不同海拔高度栽培试验的调查

2018-03-06 03:48郭俊红陈亚忠邓荫伟郭婷婷
中国林副特产 2018年1期
关键词:油茶树海拔高度花芽分化

郭俊红,陈亚忠,邓荫伟*,郭婷婷

(1.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广西龙胜县林业局,广西 龙胜 541799)

油茶 (Camelliaoleifera)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南方栽培利用历史悠久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1-2]。油茶的分布范围广,在海拔200~800m的亚热带地区均有生长,适合在排水性及通气性较好的微酸性红壤或黄壤生长[3]。油茶的主要产品茶油含油酸和亚油酸类的不饱和脂肪酸,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4]。茶油易于人体吸收、消化,不含人体难以吸收的芥酸,并素有“东方橄榄油”之称,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5]。近年来,在油茶栽培方面主要是品种选择与丰产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油茶早实丰产林品种与栽培密度研究[6]、不同抚育措施与早实丰产分析[7]、品种选择与林地选择和栽培管理等方面研究[8]。在油茶早实丰产与不同海拔栽培的研究较少。为此,于2016年12月作者在广西龙胜县对采用长林系列的油茶品种建立的示范林进行了不同海拔高度栽培与生长量情况的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概况

调查地点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周家村,地处110°21′ E,25°89′ N,平均海拔高为700m,坡向为东南向,坡度30°~ 32°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1℃,最高气温度达39.0℃,最低气温 -4.8℃,平均无霜期314d,年降雨量1500~2400mm。主要的植被有粗叶悬钩子(Rubusalceaefolius),猪殃殃(Galiumaparine),千里光(Senecioscandens),白花鬼针草(Bidenspilosa),狗牙根(Cynodondactylon),求米草(Oplismenusundulatifolius),飞蓬(Conyzacanadensis),荩草(Arthraxonnhispidus),杠板归(Polygonumperfoliatum),野老鹳草(Geraniumcarolinianum),蒲公英(Herbataraxaci)等。

1.2 栽培品种来源

示范基地的油茶品种来源于广西聚龙油茶开发有限公司培育的长林系列品种营养杯苗,苗木高度25~30cm,径粗0.3 ~ 0.35cm。

1.3 设计方案与定植方法

2011年11~12月炼山,清理场地,2011年12月上旬~2012年1月下旬按株行距2.0m×3.0m(111株/亩)开挖定植坑,定植坑的规格为30.0cm×30.0cm,深30.0cm,挖出明坑20~30d后复坑,挖坑时表土与底土分别堆放,在复坑时表面土先复,底土后复并整理成龟背型坑面备用。2012年3~4月定植,先将定植苗放到定植坑旁,在定植坑中心挖一小坑,将营养杯苗去掉塑料杯,苗木带营养土轻轻放入坑内扶正,使苗木根系舒展,覆盖细土,边覆土边压实根部土壤,然后将基盘整理成龟背型状,以防雨天积水,种植时不要将嫁接口埋入土内,定植完成后每株淋定根水1.0kg左右。

1.4 调查方法

在示范林同一坡面按海拔高度分别为280 m、560m、730m、820m的4个不同高度设立调查样地,每个样地调查50株,在同一海拔高度设3个调查样地,调查内容包括:树高、地径、冠径及花芽分化情况。

1.5 示范林的管理

1.5.1 抚育管理

(1)松土除草: 第一次于2012年7月进行,此时为定植后的3个月,植株基部土质板结,部分油茶定植苗基部杂草丛生,此时利用晴天将其基部土壤锄松10cm左右(距植株树干15cm处),拔除杂草整修树盘(植株定植坑面,下同),在地势平缓地带开挖排水沟,防止雨水冲刷林地;第二次抚育,于2012年10~11月进行,与第一次基本相同,松土面积略大于第一次,树盘直径在60~80cm;2013~2016年抚育除草,仍是松土10cm,拔除杂草,整理龟背形树盘,抚育面积至植株树冠滴水线,幼树随树龄的生长而树冠增大,抚育的树盘面积而增大,一般在80~100cm之间。

(2)施肥:第一次、二次施肥分别于2012年5月中旬、6月中旬进行,将定植株基部锄松,基盘直径50cm的土面,淋施0.6%的复合肥液(100kg清水+0.6kg复合肥,为硫酸钾型复合肥,规格15-15-15,下同),每株淋施肥液0.8~1.0kg;第三次施肥,于2012年10~11月进行,在距主干20cm处的两侧开施肥沟,沟长20cm,深10cm,施肥沟开挖后施入粒状硫酸钾型复合肥,每株施肥0.15kg。2013~2016年施肥方法是每年施肥三次,第一次是2月中旬~3月中旬,距树干20cm处,将树盘松土深15cm,然后撒施粒状复合肥,每株施肥0.10kg;第二次施肥在5月中旬,施肥方法同上,每株施肥0.15kg;第三次施肥在12月中旬进行,在树冠滴水线处分东向、西向两侧开施肥沟,沟长20~30cm,宽15~20cm,深18cm,每株施复合肥0.3kg,次年以后每一年的施肥沟开挖方向互相交换,即今年东西向、下年为南北向,根据植株大小可适当增加施肥量,但宜少不宜多,防止施肥过量而造成肥害。

(3)排水抗旱: 油茶既不耐水也不耐旱,在雨季处于地势平缓处要做好排水沟,林内开小沟沟深25~35cm,林外开深沟沟深60~100cm;在雨季过后的8~10月天气干旱,将抚育挖出的杂草,或割杂草覆盖在树盘上,以保持树盘湿润,有利于油茶生长。

(4)修剪: 定植后的第一年开始定干,当树高生长到35~40cm时,在此处的3个腋芽以上处断顶,形成2~3个主侧枝;第二、三年主侧枝生长至30~35cm时断顶形成次侧枝;第四年次侧枝生长至25cm时断顶,形成开心形的树冠骨干枝。

1.5.2 病虫害防治

本示范园发现的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烟煤病、油茶毒蛾、茶木蛾,出现病虫危害时,立即进行防治,其方法如下:

(1)炭疽病: 油茶炭疽病是油茶主要病害,当温度在 25~28℃,湿度高发病率高且快。一般在4月、7月、9月发生,发病时叶片的叶尖、叶缘出现病斑,果皮表面有黑褐色或黄褐色病斑。防治方法:在每年春梢生长时,喷洒50%的多菌灵500倍液;在6~8月出现病害时,采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进行喷雾,间隔15d喷1次,连喷2~3次。

(2)烟煤病: 发病时在植株叶面表面产生黑色煤尘状物,使叶片光合作用受阻,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枯死。防治方法:增强林内通风透光,然后采用喷洒40%乐果乳油800倍液和12~20倍松脂合剂,防治蚜虫和介壳虫。

(3)油茶毒蛾: 1年3代,以卵过冬,次年3月上旬出现幼虫,第1代在3~5月,第二代在5~7月,第三代在8~10月,初龄幼虫群集,啃食叶肉,成虫具有趋光性。防治方法:观察病虫害情况,当出现危害时,喷洒90%敌百虫900倍液;此外,在示范林内安装黑光灯引诱成虫灭杀。

(4)茶木蛾:又称堆砂蛀蛾,1年1代,以老熟幼虫越冬,4月初开始蛀害枝干,并蛀入木质部,形成20~30mm长的蛀道,幼虫吐丝粘合虫粪,形成黄褐色的堆砂状。防治方法:在冬季用铁丝直插于虫洞或注射100倍乐果溶液杀死越冬老熟幼虫;在6月中下旬用20%乐果乳剂5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幼虫。

1.6 分析方法

采用 Microsoft Excel录入后,通过SPSS20.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 Duncan进行多重比较检验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海拔高度与油茶树高生长的分析

不同海拔种植的油茶植株与树高生长分析,见表1。

表1 不同海拔高度与油茶树高生长比较分析表 m

注:在多重比较中,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在0.05水平下差异有显著性,小写字母相同的表示在0.05水平下差异无显著性,下同。

从表1可以看出:油茶树高随海拔的升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海拔在280m处的油茶平均树高为1.68m。树高的平均生长量与海拔560m、730m、820m的树高平均生长量有显著差异;海拔560m的树高平均生长量与海拔730m、820m的树高平均生长量有显著差异;海拔730m的树高平均生长量与海拔820m的树高平均生长量无显著差异。

2.2 不同海拔高度与油茶地径生长的分析

不同海拔种植的油茶植株与地径生长分析,见表2。

表2 不同海拔高度与油茶地径生长的分析表

从表2可以看出:海拔在560m处油茶树平均地径的生长量为4.26cm,与海拔280m、730m、820m 的地径平均生长量有显著差异;海拔在280m处的油茶树平均地径与海拔730m的地径平均生长量无显著差异,但两者与海拔820m的地径平均生长量有显著差异;海拔在820m的地径平均生长量最低。

2.3 不同海拔高度与油茶冠径生长的分析

不同海拔种植的油茶植株与冠径生长分析,见表3。

表3 不同海拔高度与油茶冠径生长分析表 m

从表3可以看出:海拔在730m的油茶树的冠径最大,平均冠径为1.12m,与海拔560m、730m、820m处的冠径平均生长量有显著差异海拔;海拔在820m的油茶树的冠径最小,平均冠径为0.87m。海拔在280m的冠径平均生长量与海拔560m、730m、820m的冠径平均生长量有显著差异;但3者间的冠径平均生长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2.4 不同海拔高度与油茶花芽分化的分析

不同海拔高度与油茶花芽分化的分析,见表4。

表4 不同海拔高度与油茶花芽分化的分析表

注:花芽分化多少划分:花芽个数≥101=多,花芽个数31~100=中,花芽个数≤30=少。

从表4看出:随海拔的升高花芽分化量逐渐减少。花芽分化量较多的是海拔280m、560m,多花率均占48.89%,花芽分化量最少的是海拔820m,其多花率只占6.67%;从整个调查分析,海拔280m、560m、720m的花芽分化量中花率和多花率分别为87.78%、84.45%、84.44%,显著高于海拔820m的花芽分化率;海拔在820m时花芽分化率的中花和多花仅占38.89%,不足50%。从开花挂果的花芽分化情况分析:海拔在280~730m之间,油茶的花芽分化率中花、多花的在84.44%~87.78%之间,适应开花挂果,当海拔达到820m时花芽分化率不足40%,挂果量较差。

3 结论与讨论

3.1 不同海拔高度栽培对油茶树高、地径、冠径及花芽分化均有一定的影响,在海拔280~730m时的油茶树高、地径、冠径的生长量较大,而海拔达820m时,其生长量较差。

3.2 从花芽分化率分析表看出,海拔在280m、560m的花芽分化率最优,多花率均为48.89%,中花率分别为38.89%和35.56%,海拔在730m时多花率、中花率分别为41.44%和43.33%;海拔在820m时,多花率仅为6.67%,中花率为32.22%。

3.3 从油茶的生长与花芽分化情况分析,以海拔在280~730m的地带适合栽培油茶,其生长量和花芽分化率均较好,适合栽培油茶。

3.4 海拔在730m处时光照条件较好适宜油茶的枝条伸展,冠径增大;海拔越高光照条件越好,油茶的树冠生长量越好;海拔在820m时油茶冠径生长量最小,其原因可能是海拔高、气温低的影响。

[1]余伟. 油茶生态栽培模式和林下养分动态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2]赖曼娟.探讨龙胜油茶繁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4(09):106-107.

[3]敖礼林.油茶速生丰产栽培技术[J].农村百事通, 2010(07):34-35.

[4]郑婷婷.油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无性系鉴别[D].重庆:西南大学,2010.

[5]夏颖. 东方橄榄油——茶油[J]. 食品与生活, 2010(12).

[6]姚吉霞,覃慧琳,邓荫伟,等.油茶早实丰产示范林调查[J].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2017,18(01):93-97.

[7]王其林.油茶早实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安徽林业科技,2015,41(05):26-28.

[8]吴建波,邓荫伟,邓益德,等.油茶早结丰产技术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3(07):56-60.

猜你喜欢
油茶树海拔高度花芽分化
大葱花芽分化研究进展
浅谈油茶树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不同海拔高度对柳杉生长及材质的影响
油茶树不结果?有一点原因要注意
故障状态下纯电动汽车环境压力及海拔高度估算方法
11个葡萄品种在乐山地区的花芽分化规律
茶耳
葡萄花芽分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低温和5—氮胞苷对油菜花芽分化和DNA甲基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