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壤管理制度对苹果园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2018-03-06 03:48顾广军
中国林副特产 2018年1期
关键词:全钾生草全氮

顾广军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苹果(Maluspumila.Mill.)属于蔷薇科(Rosasceae)苹果亚科(Maloideae)苹果属(Malus)植物,苹果是一种具有高收益而且多功能的作物。果品含有丰富的营养及医疗价值,含有人体必需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营养成分,且因种类的异同果品含量有差别。果品一开始被认可原因是为了满足人类对水、蛋白质、能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根本需求,这一作用如今已大部分被食粮及荤素菜所取代。现代人们食用水果其营养保健作用主要表现在:补充维生素、增添矿物质营养、增加膳食纤维素、摄取各种保健功能因子。果树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在不与粮食争地、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又可以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防风固沙,涵养水土、美化环境等功能,然而目前在果园管理中,由于果农缺乏对土壤、树体营养状况的了解,普遍采用清耕制度,而果园的耕作制度是影响着土壤及果品质量的关键因子,因此做好果园的土壤管理,探索出培肥土壤的合理有效途径,对寒地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研究区位于牡丹江市温春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果树试验示范园,44°24′N,129°29′E,海拔243m,面积10hm2,土壤为黑壤土。

1.2 试验设计

试验材料为龙丰苹果,以9年生龙丰苹果树为对象,栽培株行距1.5m×4.0m,设生草、覆盖、免耕、清耕4个处理,以清耕管理方式为对照,选树势一致而且无病害的30株树为一个处理小区,每个处理3次重复,各处理的田间管理方法一致。于2014、2015年分别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生草:2008年4月上旬在果树行间撒播单一草种优异早熟禾,播种量为2.8~3.3kg/亩,方式采用撒播,全年割3~4次。

覆盖:2008年5月上旬用玉米秸秆进行覆盖,厚度4~5cm,然后在草上零星式压土。

免耕:采用喷施除草剂草甘膦大方法控制杂草,通常当杂草长到10cm左右喷施,具体时间依照杂草长势而定。

清耕:采用人工除草方法,利用拖拉机进行行间旋耕,使果园土壤表面处于疏松而且无杂草状态,通常每15天锄草一次,具体时间依照杂草长势而定。

1.3 取样及测定方法

采样选择在10中旬,在各处理小区按对角线选取5个点,在0~20cm、20~40cm分层取样、混匀,带回试验室自然风干后过1mm及0.25mm筛子,按土壤常规方法分析测定速效N、P、K;全N、P、K;有机质;pH值,结果取平均值。

1.4 测定方法

土壤pH值:电位法测定(土水比为1∶5);

土壤有机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

全氮:半微量开氏蒸馏法;

水解氮:碱解扩散法;

全磷:HClO4-H2SO4氧化钼锑抗比色法;

速效磷:0.5mol/L 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

全钾:NaOH熔融火焰光度法;

速效钾:1mol/L 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

试验数据应用Excel2003、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pH值、有机质的影响

土壤pH值变化不明显,各处理0~20cm>20~40cm,土层土壤的pH值的范围是7.50~7.55,各处理之间的土壤pH值差异不显著。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如表1所示,各处理0~2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表达为生草>覆盖>免耕>清耕,与生草处理相比,覆盖降低0.04g/kg、免耕降低0.10g/kg、清耕0.13g/kg,但是差异不显著。各处理2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表现为生草处理>覆盖处理>免耕处理>清耕处理,与清耕处理相比,生草增加3.85g/kg、覆盖增加3.67g/kg、免耕增加0.95g/kg。生草和覆盖极显著高于清耕、免耕处理(P<0.01),其之间差异不显著,有机质含量免耕处理显著高于清耕处理(P<0.05)。从表1中可看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随着土壤的深度变化曾减少的趋势。

表1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pH值、有机质的影响

2.2 不同土管理方式对土壤全氮、磷、钾的影响

土壤全N含量在0~20cm土层表现为覆盖>生草>免耕>清耕,清耕处理的全N含量最小,为3.087g/kg,覆盖、生草、免耕处理较清耕处理的全N含量分别增加了0.450g/kg、0.444mg/kg、0.215g/kg,分别提高了14.58%、14.38%、6.96%。覆盖和生草处理的土壤全N含量显著高于清耕处理,且差异极显著(P<0.01),与免耕处理差异不显著,免耕处理与清耕之间差异不显著。在20~40cm土层,表现生草处理最高3.543g/kg,其次是覆盖处理3.540g/kg,都极显著高于清耕处理的3.122g/kg,与免耕处理的3.320g/kg差异不显著,但是免耕与清耕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覆草和生草处理在改良土全N含量有一定作用。

土壤全P含量0~20cm土层表现为覆盖>生草>免耕>清耕,其中覆盖处理的土壤全P含量最高,为5.16g/kg,清耕处理的土壤全P含量最低,为4.14g/kg,覆盖处理极显著高于清耕(P<0.01),与免耕处理存在显著差异,但和生草之间没有差异,覆盖处理显著大于免耕和清耕处理,但清耕和免耕之间没有差异。在20~40cm土层,生草含量最高4.38g/kg,其次免耕以3.78g/kg排在第二,接着是清耕,最后是覆盖,生草显著大于免耕,极显著大于清耕和覆盖处理,免耕、清耕和覆盖之间无差异。

表2 不同土管理方式对土壤全氮、磷、钾的影响 g·kg-1

土壤全K在0~20cm土层的含量表现为生草>覆盖>免耕>清耕。生草、覆盖处理极显著大于清耕对照,但二者之间无差异,而免耕和清耕之间显著差异。生草、覆盖、免耕处理较对照清耕处理的全K含量分别提高了14.65%、10.13%、2.82%。在20~40cm土层,各处理之间的土壤全K含量变化同样表现为生草>覆盖>免耕>清耕,生草极显著高于免耕和清耕处理(P<0.01),同覆盖差异不显著,覆盖处理显著高于免耕和清耕,免耕与清耕之间无差异。说明了生草和覆盖处理对提高土壤中速效养分的K含量有一定作用。

2.3 不同土管理方式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钾的影响

土壤碱解N含量在0~20cm土层表现为覆盖>生草>免耕>清耕,清耕处理的碱解N含量最小,为50.07mg/kg,覆盖、生草、免耕处理较清耕处理的碱解N含量分别增加了19.58mg/kg、14.77mg/kg、4.11mg/kg,分别提高了39.11%、29.50%、8.21%。覆盖处理和生草处理的土壤碱解N含量显著高于免耕处理、清耕处理,且差异极显著(P<0.01),免耕和清耕之间差异不显著。在20~40cm土层,表现为清耕<免耕<生草<覆盖,各处理之间土壤的碱解N含量差异性未达到不显著。说明覆草和生草处理在改良土壤碱解N含量有一定作用。

速效磷含量0~20cm土层表达为覆盖>生草>清耕>免耕,其中覆盖处理速效磷在土壤中含量最高,为33.69mg/kg,清耕处理速效磷在土壤中土壤含量最低,为23.43mg/kg,生草、覆盖极显著高于免耕及清耕。在20~4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同样表达为覆盖>生草>免耕>清耕,覆盖处理、生草处理、免耕较清耕处理的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98mg/kg、1.23mg/kg、0.25mg/kg,速效磷含量在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覆盖和生草处理对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有提高作用。

土壤速效K在0~20cm土层的含量表现为覆盖>生草>免耕>清耕。覆盖、生草处理极显著大于免耕处理(P<0.01),这两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覆盖、生草、免耕处理较清耕处理的速效K含量分别增加了94.17mg/kg、82.2mg/kg、34.08mg/kg,分别提高了57.24%、49.97%、20.72%。在20~40cm土层,各个处理之间的土壤速效K含量变化显现为覆盖>生草>免耕>清耕,覆盖显著高于生草处理(P<0.05),极显著高于免耕和清耕(P<0.01)。说明了生草和覆盖处理对提高土壤中速效养分的K含量有一定作用。

表3 不同土管理方式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钾的影响 mg·kg-1

3 结论

3.1 果园生草覆盖,它的叶子,在土壤中降解转化,形成腐殖质,土壤有机质并不断完善。果园生草和覆盖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的能力和脂肪的保留。针对目前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因此,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保持土壤肥力,提高果实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3.2 生草处理较对照在0~20cm土层中极显著的提高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20~40cm土层中极显著的提高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覆盖处理较对照在0~20cm土层中极显著提高了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的提高了全磷含量;20~40cm土层中极显著的提高了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的提高了全钾含量;免耕处理较对照在0~20cm土层中显著的提高了全氮、全钾含量,极显著的提高了速效钾含量;20~40cm土层中显著的提高了有机质、全氮含量。

3.3 四种管理方式中生草、覆盖、免耕较清耕相比,在对苹果园土壤化学性状上生草和覆盖相近,但明显优于免耕和清耕管理方式,因此建议生产中采用生草和覆盖管理果园土壤。

[1]张惠斌,林松苍.果园不同土壤管理方法比较试验[J].福建果树,1985(04):12-18.

[2] 陈卫平,渠慎春,俞明亮,等.江苏省丰县果园土壤状况调查及改良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05(05):115-116.

[3]丁成龙,顾洪如,刘靖,等.江苏黄河故道地区果园种植白三叶效果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6(06):312-314.

[4]陈新燕,孙霞,柴仲平, 等.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南疆梨园土壤性质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04):16-19,31.

[5]冯存良,陈建平,张林森.生草栽培对富士苹果园生态环境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7 (04):134-137.

[6]董铁,刘小勇,张坤,等.旱塬区地面覆盖对苹果园土壤性状和树体生长的影响[J].西北园艺,2013(02):41-42.

[7]梁森苗,王勤红,倪国富,等.杨梅园自然生草对土壤肥力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2(05): 821-825.

[8]樊建琼.土壤管理方式对苹果园土壤性质的影响[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9]李先明,秦仲麒,刘先琴,等.生草对梨园微域生态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0(01):92-95.

[10]张义,谢永生,郝明德, 等.不同地表覆盖方式对苹果园土壤性状及果树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02):279-286.

猜你喜欢
全钾生草全氮
果园自然生草及培肥技术
会翻身的长生草
微波消解-火焰光度法测定植物中全钾
土壤全磷全钾同时测定方法研究
煤矸石山上不同种植年限和生长期香根草各部位全氮含量及其分配比例的比较
黄河三角洲土壤钾对植物群落的响应研究
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分布格局及关系
套种绿肥对土壤养分、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
沂蒙山区果园生草技术
自然生草可提高南丰蜜桔果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