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旭平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浙江杭州311200)
长豇豆是萧山区黄瓜后作的搭配种植品种[1],年种植面积为1000hm2左右。近年来,由于萧山区黄瓜种植面积逐渐减少,长豇豆种植面积已缩减到200hm2左右,不仅主栽品种不突出,生产应用品种也严重退化[2],产量、品质以及抗病性问题突出。为筛选出适合萧山区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长豇豆新品种,2016年萧山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进行了长豇豆品种的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参试长豇豆品种为之豇616、A43、JXHZ、蒙一,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提供;扬豇40、春宝,市售品种。以中熟品种扬豇 40[3]为对照。
试验设在萧山区农科所头蓬科研基地,该地块为砂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白菜瓜。采用露地栽培,播种前667m2施碳酸氢铵35kg、过磷酸钙40kg、复合肥50kg,筑畦面宽1.2m、沟宽0.3m。2016年4月23日直播,每畦种2行,行距75cm,穴距32cm,每穴留2株。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0.5m2。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田间管理同常规。6月19日始收。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各参试长豇豆品种的生育期、植物学特性、商品豆荚性状、抗病性等,记录每次采收的产量。
由表1可知,始花期最早的品种为之豇616,比扬豇40(ck)早2d,其次为A43、扬豇40(ck),最晚开花的品种为春宝、JXHZ、蒙一;始收期之豇616最早,比扬豇40(ck)早2d,其次为A43,春宝、JXHZ、蒙一、扬豇40(ck)的始收期最晚;从播种至始收所需天数来看,之豇616所需时间最短,为57d,其次为A43(58d),春宝、JXHZ、蒙一、扬豇40(ck)需要59d;春宝、扬豇40(ck)的全生育期最短,为80d,其次为蒙一、A43,之豇616、JXHZ的全生育期最长(83d)。
表1 各参试长豇豆品种的生育期
由表2可知,叶片最大的是JXHZ,为16.8cm×9.8cm,其它品种叶片由大到小依次为A43、之豇616、扬豇40(ck)、春宝,蒙一的叶片最小(14.1cm×7.9cm);春宝的叶色为深绿色,JXHZ的叶色为绿色,其它品种叶色均为中绿色;分枝性较强的是A43,为2.2,最弱的是之豇616(1.3);始花节位最高的是之豇616,为5.5节,其次是春宝、蒙一、A43、JXHZ,最低的是扬豇40(ck)(3.6节);之豇616不易早衰,扬豇40(ck)为中衰,其他品种均为中衰至迟衰。
表2 各参试长豇豆品种的植物学性状
由表3可知,从豆荚的性状表现上看,之豇616豆荚最长,达62.9cm,比扬豇40(ck)长2.4cm;单荚重最重,达27.4g,比扬豇40(ck)重2.0g;荚色绿色,不易纤维化,比扬豇40(ck)具有更好的商品性,更利于贮藏和运输。春宝豆荚为绿色,荚长58.7cm,单荚重22.7g,不易纤维化;JXHZ豆荚为绿色,荚长61.7cm,单荚重23.2g,不易纤维化;A43豆荚为绿色,荚长59.9cm,单荚重22.8g,不易纤维化;蒙一豆荚为绿色,荚长59.2cm,单荚重23.7g,易纤维化。
表3 各参试长豇豆品种的嫩荚性状
由表4可知,春宝的早期产量最高,其次是JXHZ和之豇616,每667m2分别为512.6kg、507.6kg、489.6kg,比扬豇40(ck)分别增产5.4%、4.3%、0.6%;蒙一和A43每667m2的早期产量分别为465.4kg、481.2kg,比扬豇40(ck)分别减产4.3%、1.1%。之豇616的总产量最高,其次是春宝和JXHZ,每667m2总产量分别为1956.2kg、1903.8kg、1889.2kg,比扬豇40(ck)分别增产6.9%、4.0%、3.2%,其他参试品种总产量均比扬豇40(ck)低,其中蒙一最低。
表4 各参试长豇豆品种的早期产量和总产量
田间调查表明,各参试品种的病毒病和枯萎病发病情况有差异(见表5),豇豆病毒病比枯萎病发病严重。病毒病发病率较低的品种有之豇616、A43、JXHZ、蒙一,发病率分别为8.3%、11.7%、17.9%、17.9%;JXHZ、之豇616、春宝的枯萎病发病率较低,分别为1.7%、2.7%、5.1%。综合比较,之豇616抗病毒病和枯萎病较好,发病率分别只有8.3%、2.7%。
表5 各参试长豇豆品种的发病率
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豇豆品种综合性状以之豇616最好。之豇616的始花期、始收期均比扬豇40(ck)早2d,分枝性比扬豇40(ck)弱,条荚荚色比扬豇40(ck)深,豆荚耐老化,适宜贮藏和运输,商品豆荚比扬豇40(ck)略细长,单荚较重,总产量比扬豇40(ck)高6.9%,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较明显。综合比较分析,之豇616综合性状最好,可在萧山区进一步推广种植。
[1] 刘晶磊,吴晓花.浙江省长豇豆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J].长江蔬菜,2010(5):5~6.
[2] 饶立兵,郑金和,熊自立,等.国内蔓性长豇豆系列品种的抽测与综合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7):311~312,325.
[3] 徐东进,贾志明,王洪珍,等.中熟豇豆新品种——扬豇40[J].园艺学报,2001,2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