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运图录》的论道之路:修身与修心并行

2018-03-07 12:16
网络文学评论 2018年5期
关键词:图录本心小说

“修真”这一概念源自于道家理论,指的是学道修行于道教之中,求得真我,去伪存真的过程。小说《灭运图录》以“去假存真,照见本性”为全文支撑点,以“修真、悟真、合真”为论道过程,叙述了主角石轩一步一个脚印证道长生、合道永恒的修炼故事。小说始终围绕“本心”,将石轩一个现代人的思想、心理与性格揉入中国传统文化和“玄幻”的框架中,使读者能更直接体会故事所要传达的命理。唯有坚定道路,把持本心,勘破外道,放下我相,才能不被虚妄所迷,直指“真我”。于修身之时亦修心,是中国传统道论、心学的意蕴所在,也是小说内涵的重要表现。

一、修真证道,去伪存真

《灭运图录》作为一部玄幻修真类小说,故事的大背景建构在整个宇宙的基础上。主角石轩在诸天万界的数个小千世界辗转进阶,获得道法、法器、人脉等各类修炼资源,然后借助这些修炼资源实现自我保护和自我升级的过程。与众多修真类小说相同,石轩获得法宝的过程虽然也经过一些考量内心与实力的危急时刻,但最终都能逢凶化吉得偿所愿。主角金手指光环深厚。

小说的证道等级主要分为练气和元神两个大层次。练气分为:养魂、壮魂、出窍、引气、神魂、金丹、阴神七个阶段;元神分为:元神、阳神、天人、合道、造化、永恒六个阶段。练气期有外道元神的捷径可走,但只能成就中品或下品金丹,无法证道永恒。除此一路,还能通过服食丹药或祭炼法宝等方式助力修炼,缩短升级时间,但带来的弊端是神魂不稳,留有后期隐患。这都是“伪道”所在,虽然能获得万年寿元,但终有陨落的一天。

石轩的师父莫渊曾对他说:“入我门来,需得先知,元神大道,艰难险阻,煎熬万分,能坚定道路,成就上品金丹者,千中有一,能斩破虚妄,踏破生死玄关者,万无一人,而能长生久视、无衰无劫者,寥寥可闻。步入此道,常痛苦煎熬不堪,常寂寞清冷难耐,常有殁于路边可无人闻者,非常人所能为,汝可持否?”修道一路之艰难可见一斑。而石轩却毅然选择道门正宗,始终把持己心,不为外物所惑,坚持依靠自身锻体炼魂,稳扎稳打,在修炼与历练中根据自身能力逐步进阶,最终证道奇迹。

小说《灭运图录》受中国传统道论影响颇深,老庄之道在其中有诸多体现。“有生便有死,有常亦无常,虚空宇宙,三千大道,多如恒河沙数的世界和生灵,都难以逃脱这命运,众生多苦,不证如来,不得菩提,不享极乐。”大千世界起始于道又返归于道。不管生与死在这里代表的是命运的转折还是生命的终结,它都只是可供选择的道种之一。生死轮回,大道永恒,因果循环,终有得报。世事如此,只有按照既定道路前行。不屈不挠,不折不断。在小说建构的世界观里,修道之人在大千世界游走修行,是通过行万里路,获取突破进阶的机遇;亦是在红尘磨砺中修炼己心,达到道与心合,灵与肉合的境界。苦行僧般的炼体修心的证道之途辛苦异常,容易被俗世所迷,难以为继。唯有一心向道,坚持自我,才有机会得见正道。

为《道德经》作注的河上公曾说“修道于身,爱气养神,益寿延年,其德如是,乃为真人也。”正是明示后人修道之本不外乎自身,外自身而求道,则失真矣。小说中的修身之途就在于通过淬炼肉体和灵魂提高自身的躯体强度,两者互为补充,单靠一方的强大终是有所缺损,只有肉体与灵魂的强度彼此适应才能发挥锻体的最大效用。而锻体一途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依靠自身毅力刻苦修行、踏实前进。法宝与丹药终是外物,依靠外物所得的强大终是短暂的、虚幻的,唯有“去伪存真”,获得自身的强大,才能得见“真我”,证道永恒。

二、明心见性,照见本心

“浮云蔽月不遮眼,求道纵死心如铁!千种诱惑,万般艰难,我自秉持本心,一剑斩去!”是主角石轩对于剑之一道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不管前路有多少艰难险阻,都不是石轩止步不前的理由。有难关,他闯;有难题,他解;有难事,他做。邪魔歪道不足惧,只求拥有一颗明净无瑕的心。修身与修心在小说中是不能取舍的修道过程。心魔是阻挡一个人在修道之路上前进的最大障碍。只有做到“心外无物”,“心外无我”,方能排除一切俗世干扰一心向道;通过“涤除玄鉴”,人道合一,方能勘破外道,放下我相,走向合道的正途。这些都是印证中国传统道论与心学的内容所在。

小说中修道对修心的要求可以说是近乎严苛。修行的第一关就是要照见心性,需要深刻了解自己内心所向,做到旁观种种念头起伏而不动本心。有计划、有目标的前行胜过一切没头苍蝇似的乱撞。神魂期坚定不了自己的道路,则难成金丹;阴神期斩不去缠身虚妄,则无望元神;触不到切合己心的大道,则不成天人;天人之后堪不破天人五衰真谛,只能饮恨于金仙门外……证道之路山水迢迢,必须清除一切顾虑,保持闲静的、心平气和的状态,排除因外在之物的追逐,利欲争斗等等所引起的心思的波动,返归于道,返回万事万物的本源。修心既是修养工夫,也是人生境界。

“步入此道,常痛苦煎熬不堪,常寂寞清冷难奈,常有殁于路边而无人闻者,非常人所能为,汝可能把持本心?”

“步入此道,常受非难,世人辱你、骂你、轻你、贱你,友人疑你、诽你,视你为异类,无人与你同行,汝可能把持本心?”

“步入此道,常受诱惑,有种种简单易行的方便法门,有无数让你一步登天的宝物,如此种种,汝可能把持本心?”

石轩的师父发出此三问,是为问心。明心见性者,才能在修道一途走得更为长远。石轩入得其门,亦是带领身边众人一齐迈向了修心之路。阴风洞的风吹不散他的执着,道途的困境遮蔽不住他明亮的双眼,“一剑起自心海中,也斩他人也斩我”。一次次脱胎换骨,劫后重生,心灵在日复一日的锻体淬炼中更加强大,灵魂也在天劫击打下变得更加纯粹。因为懂得,所以无畏。修心之道,贵在坚持。明心见性,照见本心,才能成就真我,合道永恒。

三、道途漫漫,情义长存

知乎上有读者说《灭运图录》是一部有仙气的小说。小说没有大量争名夺利和挑衅寻仇的俗套剧情,反而从主角石轩的师门传承、道途游历中的细微之处入手书写人性。对比往常江湖客对萍水相逢之人的漠然,石轩在证道途中的人际交往却透出丝丝人情味儿。作者没有刻意去渲染这一点,而是在寻常的生活情境中平静阐释一种主角对人对事的态度,没有大开大合,更多是静水流深,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沉浸进这个温暖淡然的处世氛围中。小说中的修道之路也并非孤绝离世,反而是在漫漫红尘中求仁得仁。成就境界不是靠丹药去堆,获取资源不是靠杀人夺宝。人与人之间并非互相算计,而是守望相助。

小说中对好友、亲朋、长辈的关系也自有一番独到的见解。

“何为好友?能让你心灵产生欢喜、感动、舒服等情绪念头的,即为好友。”

“何为知己红颜?能让你心灵产生愉悦、相得、满意等情绪念头的,即为知己红颜。”

“何为妻子亲朋?能让你心灵产生舒服、满足、快乐情绪,并由守护他们,从责任感中带来种种自得、自我肯定、自我升华念头的,即为妻子亲朋。”

“何为尊敬的长辈?他的教导让你产生依靠、欣喜、感动、想要报答等孺慕之情念头的,即为尊敬的长辈。”

石轩的师父莫渊不会因为自己的徒弟修为超过自己而心生嫌隙,蓬莱派张掌门不会因为石轩在两年内成就元神就对其嫉妒怨愤,余若水、明轻月更是石轩修道途中坚定不移的好伙伴。反观石轩对待他人,也是持能帮则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心态。对修道途中第一个遇见的修神道的方氏一家,石轩始终不曾忘记。只要遇到对方氏修神道有助益的功法、愿力、法宝,他都毫不吝惜地送回中土地界。小说中石轩在中土创立元真教,在竹山开坛讲道,在蓬莱完善《神霄真法》,一桩桩一件件,虽于他自己修炼也有益,但更多却是惠及后人、传承道法正宗的善行善事。在这部小说中,我们随时可以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善良温暖的心意,即使修行的道路再艰辛,也要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开朗态度,谨慎立世,诚恳对人,在平淡琐碎的小事中尽展人性之美。

小说《灭运图录》拉近了往常“仙”与凡人遥不可及的距离。即使是金丹宗师也能不吝身份与引气期修士平等对话,处于神魂期的外门修士也能鼓起勇气向元神真人讨教剑法。整部小说里没有高高在上的人物设定,更多的是平易近人。道途漫漫,作者于飘渺神圣的修道之路上添上这一丝烟火气和人情味儿,赋予小说一种熨帖动人的心灵享受。此外,小说塑造的几位主要人物都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由他们在故事中的为人处世映照当下现实,人性之真善美在字里行间淋漓尽显。“真善美”的三位一体的存在正是作者想要通过小说传达给读者的人文关怀。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要保有一颗赤子之心,以求做人做事问心无愧。不管是对家人、朋友还是陌生人,都应该善以待之,以一颗纯善的真心,去求一条纯直的坦途。

①肖重庆.网络修真小说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硕士毕业论文.

②疏醉.小说研究——《灭运图录》读后感.知乎.

网 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25067525

猜你喜欢
图录本心小说
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图录选(16)
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图录选(19)
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图录选(15)
“岁月更迭·设计本心”——WAD广州设计分享会圆满举办!
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图录选(14)
做动保,最重要是“守得住本心”!众乐坚持打造贴近一线需求的产品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VIKI_LEE:保持本心,随心创作
“兢兢无负其本心”——蕺山后学祝渊的思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