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几点思考

2018-03-07 17:12江忠海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化课田径教练员

□ 江忠海(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8)

青少年田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的运动能力,以便为其在其他运动项目中有更出色表现创造条件。有研究实践表明,对青少年开展田径训练,可激发其运动潜能,可优化其各种运动水平,从而有助于青少年在各种田径项目训练与比赛中获得更理想成绩。因此,在实际的青少年田径训练中,教练员应结合运动员的具体特点,及运动项目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方案,最大限度提高训练成效。

1、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基本要求

基于年龄特点,青少年田径训练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因此要想显著优化训练效果,就需要教练员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身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训练基本要求,以便获得更为优秀的训练效果。具体来讲,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基本要求如下:

1.1、制定明确而合理的训练目标

田径训练活动的关键作用是帮助青少年更加扎实地掌握各种田径项目的基本运动步骤,在身体技能尚且没有最终形成的时候,逐渐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以便为其未来在田径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田径训练属于竞技运动的范畴,要想让青少年在田径训练中获得更为高超的运动技能,就需要结合具体田径项目的运动需求,制定明确的训练目的,从而有针对性与计划性地对青少年的运动素质与身体器官进行健全与提升。只有制定出明确而合理的训练目标,才能为训练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提供依据,从而明显提高青少年田径训练活动的目的性、可行性与有效性。

1.2、处理好训练与文化课关系

与成人专业田径训练相比,青少年田径训练都具有业余性。究其原因,是因为青少年在学校中不仅要参与田径训练,而且还需要完成文化课学习目标。因此,青少年田径训练活动,还应恰当处理好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使得他们在做好日常训练工作的同时,还可较好地完成文化课学习任务。本文在研究中发现,当前参与田径训练的青少年年龄一般在6-16岁,而这一年龄的青少年通常都是中小学生,其在该时期的关键任务就是学好文化知识,只有用大量的学科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使得他们明确未来的使命,从而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进而在各种田径比赛中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1.3、把握好训练活动的阶段性

因为青少年田径训练团队成员具有差异化的年龄,这就是的他们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点也有较大不同,这就决定了各种田径训练活动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通常情况下,很多青少年都具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并且该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体与心理也正处于发育关键期,同时也是开展田径技能训练的黄金时期,其比其他任何年龄段的运动员都更热衷于新事物。因此,田径训练教练员应全面了解各个年龄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其制定恰当的训练方式与训练目标,以便获得更为优质的训练效果。有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6-12岁的青少年,是培养其协调能力的最优时期;年龄在13-14岁的青少年,其协调能力基本发展成熟。因此,教练员在为青少年组织田径训练活动的时候,需要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田径运动技能训练方法与措施,以明显优化训练效果与效率。

1.4、应确保训练方法与内容得当

(1)训练内容的要求。

为青少年组织田径训练活动的关键目标,就是为其未来田径项目训练成效的快速提升做好准备。因此,教练员应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引导与督促他们尽可能多地掌握训练内容,努力提升他们的运动技能,确保其身体器官具有较高的协调性,只有这样才能给将来的训练活动提供更好的条件。

(2)训练方法的要求。

运动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很多青少年运动员都具有较低的自控能力,在日常的田径训练过程中难以做到注意力的长时间集中,假如田径训练方式过于单调的化,就更易消磨掉他们的耐力。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得青少年获得更多、更高的运动技能,就需要教练员结合青少年的具体特点,设计多元化的训练措施与方法,尽可能丰富训练内容、提升训练方式的趣味性,以有效预防青少年在田径训练中滋生厌倦情绪,从而激发并维持青少年参与训练活动的积极性,最终有助于田径训练效果的优化。在实际的田径训练活动中,教练员还需要全面了解青少年的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与优化训练方法,最大限度提高田径训练的成效。

(3)训练步骤的要求。

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常用方式一般有两种:训练强度高、训练量小的方式;训练强敌低、训练量大的方式。对比以上两种田径训练方式,如果教练员选用的是强度较高的训练方式,可使得青少年在有限时间内推动自身运动水平的大幅提升,能够在田径比赛中明显提高成绩,然而该情况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教练员应结合青少年田径训练的主要目标,结合恰当的训练方式增强强少年的运动技能及运动素质,以推动青少年的长期发展与全面发展为训练最终目标。从这里可以看出,对大多数青少年来讲,强度较低、训练量较大的田径训练方式具有更高的合理性。青少年在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后,教练员应结合他们的才能与成绩,对其适合参与的田径训练类型进行科学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因材施教,才能使得青少年在未来比赛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2、青少年田径训练应该注意的问题

2.1、应把运动思想当成训练根本

针对青少年田径训练者来讲,他们在投入到田径训练活动的同时,还需要同步优化自身的文化课能力,使得自己的运动能力与文化素养能保持协调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训练目标。要想使得青少年田径训练者可实现运动能力与文化水平同步提升的目标,就需要青少年运动员恰当分配学习时间,科学安排田径训练的课时,尽可能不占用正常的文化课学习课时。从当前大多数青少年田径训练者的具体情况来看,大多数教练员的都把青少年的绝大多数时间安排在训练活动上,对文化课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知,这就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及长远发展。基于此,在青少年田径训练活动中,教练员需要应妥善安排青少年的文化课及田径训练时间,加强对运动员运动思想的培养与发展,使得他们产生更高的训练积极性,并兼顾文化课学习,以便推动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实现全面发展。

2.2、应掌握好训练中的负荷问题

(1)明确运动负荷在训练中的价值。

青少年的田径训练与其他课程学习过程一样,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因此,在设计青少年田径训练负荷的时候,教练员也应始终坚持由小到大的原则,一步步推动青少年运动水平与运动技能的提升,最终获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在优化青少年田径运动技能的过程中,运动负荷是一种重要因素。田径训练中的青少年都处于发育与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中,他们的心脏系统尚且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假如在该过程中给其设置的训练负荷过大的话,就会使得青少年承受的压力超出允许范围,这不仅不能提高训练效果,而且还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甚至出现严重的运动损伤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在青少年田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结合他们的身体特点及成长规律,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另一方面,青少年在田径训练过程中,应根据训练方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及身体情况,尽快适应训练节奏,以便获得较好的训练成绩。

(2)科学制定训练中的运动负荷。

我们在调查优秀运动员的过程中发现,他们能够在比赛中有出色表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可以很好地对运动负荷的增加过程有很好的控制,在确保运动服和逐渐增强的同时,其自身素质与技术水平也可同步提升,从而使得他们拥有很多优势,最终才能在比赛过程中获得理想成绩。在青少年日常的田径训练活动中,要想获得最佳训练效果,不可随意增加运动负荷,需要教练员根据青少年的性别、基础及年龄等,综合考量之后,制定恰当的训练方案,有计划性地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预期的训练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运动员的运动负荷进行添加的时候,应做好量的变化,当运动量发生改变的时候强度也会随之变化。在青少年运动员的年龄与运动年限逐年递增的情况下,其能承受的运动强度自然也会逐渐增加。对于各种年龄特点的青少年来讲,他们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身体机能等各不相同。由于田径运动训练分为运动强度与运动量两部分,因此教练在设计训练方案的时候,应根据青少年的具体特点恰当安排,尽可能优化运动方案中训练负荷的恰当性,以便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2.3、合理处理比赛与训练间的关系

青少年参与田径训练的关键目的是在增强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可以在比赛中有出色的表现,并最终赢得比赛。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田径训练的时候,需要恰当处理比赛与训练的关系。在具体的青少年田径训练活动中,应把比赛和训练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借助训练的方式帮助青少年尽可能多地掌握田径运动的心理战术与运动技能。曾有青少年田径训练方面的专家提出,想要让青少年在田径训练中获得更优的训练成效,就应提高训练负荷的规范性,结合具体的、恰当的标准设计训练内容。当前,我国在对青少年田径训练的负荷控制方面还没有较多的研究。本文在对先进国家优秀运动员的研究中发现,部分取得优秀成绩的田径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并没有严格按照负荷标准开展训练,因此我们国家也应结合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对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进行科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为训练效果的优化创造条件。

总之,在对青少年开展田径训练的活动中,应结合相关章程制定明确的训练目标,结合青少年的具体特点及运动项目技能需求组织训练内容与方式,并根据运动员的年龄特点恰当设计训练负荷,确保运动员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能完成文化课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能实现全面发展及长远发展,最终在未来的田径比赛中有更好的表现。

[1]何文军.负荷强度与训练比例控制下的田径训练效果研究[J/OL].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08).

[2]沈燕.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青少年田径训练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6).

[3]何文军.田径发展新特点及青少年田径训练对策思考[J].运动,2017,(12).

[4]李志明.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4).

猜你喜欢
文化课田径教练员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体育舞蹈中等专业院校学生文化课兴趣程度调查与对策研究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阵地不容"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