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策略研究

2018-03-07 19:51刘佳张晶
新农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新生代职业技能农民工

刘佳 张晶

产教融合的基本理念是构建政府、企业和学校、社会其他机构等各方新型关系,鼓励支持企业、社会其他机构以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在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为保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满足产业升级的需要,应建立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新格局,从而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体系。

1政府多方面保障扶持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

为提前做好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人力资源的准备工作,河北省政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扶持保障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提升工作。

1.1引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方向与产业转移政策相协调

河北省政府要将本省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要为京津转移企业做好服务,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安排不同形式的技能培训内容,以政府为引导,实行定向和委托培训,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水平,做到农民工培训内容与产业转移相协调的效果。

1.2创建多元化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资金投入机制

政府作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经费的最主要投入主体,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财政、税收政策,成立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资金,将整个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到政府财政预算体系中。由于企业是农民工技能提升的最终受益方,对于企业参与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的,政府要制定实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另外,政府应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企业每年从其利润当中依据一定比例作为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经费,并且做到专款专用。政府还可以和银行或信用社合作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专项借贷基金,利用信贷方式多多鼓励农民工参与到自身的教育培训之中。

1.3从制度上推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组织管理机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定:“推动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依法确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架构,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规范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主体的权利、义务,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成果法制化。”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河北省可以率先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改善政府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统筹规划,加强组织,协调教育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发展改革、财政部门以及行业各部门力量,协同推进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具体可以考虑在法律的框架下,形成各部门的联合工作机制,由各部门共同制定农民工职业教育规划和政策措施,并形成长效机制,还应建立各部门共同组成的农民工职业教育决策咨询机构,为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法规、政策、规划的制定、实施提供咨询和建议。

1.4建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监督与评估机制

要确保产业移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资质认证,严格审查职业院校以及社会培训组织的软硬件条件,检查培训效果,对于各培训机构出现的虚假培训的不良行为,政府部门可以依法对其进行处理或取缔其培训资质。

为确保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效果,必须建立农民工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应该由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行业组织等专业人员组成评估机构,依据农民工培训后的就业质量情况作为评价标准。根据农民工培训后的质量情况将培训机构分成不同的等级,并定期公布相关信息,以促进各培训机构提高自身建设。

2企业多方式参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

2.1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企业作为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最终受益方,应该成为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有力推动者。河北省企业担负着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重任,企业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践行产教融合的理念,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与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培训。在这种模式下,充分发挥企业掌握市场最新技术和最尖端信息的有利条件,与职业院校签订协议,根据企业自身的用工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和方案,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课程体系建设。在具体培训的课程中,企业应重点负责农民工的实践教学课程,可以聘请在企业工作的一线优秀工人做为老师讲授实践内容。另外,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场地优势为农民工培训提供实训设备和实训基地。

2.2拓展职业技能范畴,将技能提升与素质教育相衔接

面对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出现的人生追求不明确、缺乏社会责任感、频繁跳槽和在企业中没有归属感等现象,我们提出要拓展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的范畴,将技能提升与素质教育相衔接。

为了更好的承接产业转移,减少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性,让他们在企业中找到融入感、归属感,具备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企业的职业培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某项技能的获得,而应该从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对他们的心理、城市生活的适应、文明行为养成、人际关系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引导教育。增加职业道德水平、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其他方面课程,全方位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获得能够在岗位上独挡一面的职业技能是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短期目标,但从新生代农民工个人未来发展来看,他们中很多人的长期目标是融入城市,找到一份稳定工作,并且最终实现市民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能忽视。

2.3建立激励措施体系,激发农民工参与热情

企业开展职业教育可以与农民工的就业情况相联系,建立激励措施体系,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关注自身发展。企业可以把农民工的工资待遇与其所具有的知识水平相互挂钩,把薪酬水平、职位晋升和参与培训、掌握各项技能情况相互结合,激发新生代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3社会力量多方面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策略

3.1充分发挥职业院校自身优势,承担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重任

职业院校在开展农民工职业教育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有能力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主体。我国的高职院校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这些院校都是在政府的监督指导下办学。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在性质上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政府的扶持和补贴政策都可以通过高职院校更加顺利有效的执行,另外对于补贴经费使用的監督也更容易具体实施。为了更好的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我省的职业院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endprint

3.1.1转变固有思想,积极为农民工服务 职业院校应该转变办学思想,改变办学模式,明确其培养的是一线的技术型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面对职业院校生源减少,招生压力不断提高的现状,应像美国的社区学院一样,敞开大门,为需要职业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教育,而不仅限于培养全日制统招的学生。其次,职业院校要了解河北省内部承接产业转移所涉及到的关于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各项政策,积极申报相关农民工培训项目,为迎接产业升级服务,为广大的农民工服务。

3.1.2注重农民工需求,开发市场导向课程

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时,培训内容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注重挑选贴近农民工、企业实际需求的培训课程。农民工职业技能课程的设置,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要与企业共同开发。企业根据自身未来发展,向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定制相关技能人才,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课程可以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其中理论课由职业院校负责,毕竟学校的师资力量中不缺少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师,而实践课程可以由来自于企业的一线技术人才来担当重任,因为一线技术人才所掌握的实践知识最新鲜、最有效。

3.1.3解决工学矛盾,灵活授课方式工学 矛盾是在职学习的主要困难,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多数不稳定,工作强度大,收入不高,加班加点时间长,节假日少有休息,很难有充裕的学习时间。考虑到这些因素,在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时,我们要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和需求,要兼顾短期、中期和长期培训,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入职前阶段教育,由于其时间比较集中,可以考虑以长期技能培训班为主要方式。对于入职后阶段教育,可以较多采用中期、短期技能班为主。另外,为了解决农民工培训中工学矛盾的问题,可以将半工半读制与全日制教学相结合、日校与夜校工读相结合,职前与职后相结合、长学制与短学制相结合、间断学习与连续学习相结合。

3.1.4利用现代手段,开发网络课程新生 代农民工都是受过初中或高中教育的年轻人,对网络、电子设备等现代沟通方式并不陌生。网络培训课程能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分散性强和学习时间不确定性的特点,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近年来,职业院校在自己的网络平台开发了诸多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涉及科目广泛。职业院校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发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网络课程体系。采用这一方法不仅可以拓展农民工职业技能课程的覆盖面,又可以利用原有资源,而且农民工学生能够使用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学习课程,大大提高了知识的传播效率。

3.1.5树立长远目标,开展学历教育 目前社会上和有关学校开展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多为非学历的短期培训形式,而且更多关注的是与农民工某项技能的提高。这种形式对于培训某项技能或掌握某种专门知识具有时间集中、针对性强、见效快等优势,但并不能完全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一个人素质的高低与学历的高低有很大关系,所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养要与学历教育衔接起来。可考虑新生代农民工未来发展和学历提升的要求,在职业院校进行学历教育以及相关职业技能鉴定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培训,并鼓励农民工参加成人高考或自学考试,让其终身受益。另外,针对有创业意图的农民工开设有关创新创业的课程内容,传授创业的思路和方法,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

3.2其他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不可或缺力量

其他社会培训机构、非政府组织是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不可或缺的力量,可以与其它形式的培训互为补充。行业协会是连接职业院校、企业和政府间的重要沟通桥梁。行业协会具有比政府、学校更了解企业的特点,可以协助政府制定农民工培训准入制度和标准,可以为同行业企业的相关利益提供必要的服务,还可以帮助职业院校制定相关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

4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職业化观念认识

职业化指在一定时期内,个体通过习得职业素养,提升职业技能,信守职业规范,从而获得相应职业地位的过程。伴随着京津产业转移背景下,我们对于劳动力资源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手工业工人,而是职业化的产业工人。我们要在农民工群体中宣传这样的思想:当代的农民工培训不再仅仅是职业技能入门式训练,而且从他们的未来发展角度,旨在给他们提供长久就业机会的培训。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目的是改善他们的就业质量,为他们谋求更稳定、更长远的职业发展,促进他们职业化的达成。要不断强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教育,改变其职业观念,提高农民工群体参加教育培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更好地适应承接京津产业升级的需求,新生代农民工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才能最大限度上挖掘自身具有的潜力,从而全面发挥自身优势。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生代职业技能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