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2018-03-08 08:02王小波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髋关节

王小波

重庆涪陵李志沧中医骨伤医院创伤骨科,重庆 408000

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或多或少合并有内科相关疾病[1]。尤其老年女性极易合并骨质疏松,进而出现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增高。临床上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上首选手术治疗,从而减少和(或)避免因发病后长时间卧床而导致的静脉血栓形成、机体营养不良、褥疮形成以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对于手术方法的选择上,目前有多种,如多克氏针[3]、Richard 钉[4]、Gamma钉[5]、DHS 锁定螺钉[6]等治疗,以上各种手术各有利弊。为更好的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本研究主要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确诊,入组前签署入组同意书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年龄为60~85岁,排除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存在椎管内穿刺禁忌症、恶性肿瘤、全身多发伤、下肢其他部位骨折、精神疾病和拒绝入组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60~85岁,平均(75.5±1.5)岁,手术部位:左侧22例,右侧2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0d,平均(4.1±0.3)d;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0~85岁,平均(75.6±1.5)岁,手术部位:左侧26例,右侧2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0d,平均(4.0±0.3)d。两组性别、年龄、受伤部位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椎管内麻醉下实施手术治疗,术中取侧卧位,先行手法牵引后闭合复位,并通过C臂透视明确病变部位及牵引复位效果。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上牵引床,半截石位,多采用闭合复位,选择距股骨大转子顶点2cm处切口,小部分辅助小切口,手法定位确定骨折部位后,于切口顶点外侧前内1/3行钝性分离充分暴露骨折断端,再次C臂透视后打髓内钉主钉,于骨折近端置入引导针套筒,C臂定位后沿套筒将使用螺旋刀片旋入,随后以锁定装置加压,结合远端瞄准器置入髓内钉后锁定并将主钉尾帽盖好;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体位同前,采用切开复位,切口选择与观察组同,显露骨折断端方法与观察组相同,针对存在较大移位骨折者,特别对于小转子部位内侧及内后侧显著移位或存在碎骨块者,先通过拉力螺钉固定,对于股骨干存在碎骨块者则以钢丝捆扎,针对显著骨缺者则实施异体或自体植骨,在复位满意后,行解剖钢板贴附固定,现将其与股骨转子和股骨干外侧平行,随后使用固定器行临时固定,与钢板近端使用固定螺孔螺钉打入,并调节好前倾角,确保导针不影响关节功能且不能穿透股骨头,随后拧入松质骨螺钉,C臂透视明确螺钉位置后,使用皮质骨螺钉固定骨折远端。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入组者进行3个月随访,对比术后3个月,患者10m步行速度、5次坐立运动耗时,手术前后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两组总住院时间、拄拐行走时间和弃拐行走时间。

1.4 评定标准

10米步行速度[7]:以水平面10米距离为标准采用精确秒表计时,测定患者行走距离,5次坐立运动耗时:以齐膝靠背椅上进行,精确秒表计时,统计5次坐立运动总时间;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8],总分为0~100分,其中总分90分以上评定为优,70~90分为良,70分以下为存在髋关节运动功能障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3月两组10m步行速度与5次坐立运动耗时比较

术后3个月,观察组10m步行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5次坐立运动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术后3月两组10m步行速度与5次坐立运动耗时比较(x ± s)

2.2 两组手术前后Harris 髋关节运动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Harris 髋关节运动评分分别为(31.6±1.1)分和(31.5±1.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5,P=0.650>0.05),术后 3个月,观察组Harris 髋关节运动评分为(87.6±2.1)分,对照组Harris 髋关节运动评分为(67.3±1.5)分,观察组术后3个月Harris 髋关节运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5.622,P=0.000< 0.05)。

2.3 两组总住院时间、拄拐行走时间和弃拐行走时间比较

观察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拄拐行走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弃拐行走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总住院时间、拄拐行走时间和弃拐行走时间比较(x ± s,d)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合并骨质疏松者,当受到暴力外力作用后发生。发生并发症几率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9]。临床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首选[10]。目的为尽早促使患者恢复自主运动能力,减少卧床时间进而减少相关并发症[11]。临床一般建议此类患者在伤后48h内实施手术[12]。

本研究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3个月,10m步行速度大于对照组,5次坐立运动耗时短于对照组。提示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患者术后运动功能得到显著恢复。另外针对两组手术前后Harris 髋关节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发现,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Harris 髋关节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实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观察组其术后髋关节运动功能得到更有效的恢复。最后针对两组总住院时间、拄拐行走时间、弃拐行走时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拄拐行走时间快于对照组,弃拐行走时间快于对照组。证明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短,运动能力较快恢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相对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者,其力臂更短、微创透视下进行操作[13],有效的减少甚至避免了对骨折部位供血血管的损伤[14],并且通过套筒技术,显著减少了股骨干应力,故针对股骨干的医源性再次损伤减少。患者术后可获得早期应力支持[15],从而更好的改善运动能力与承重能力,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从而更利于其机能恢复[16],尤其在缩短卧床时间,减少血栓形成、肌肉挛缩、关节僵硬、褥疮和营养不良等方面意义重大[17]。而且通过实施观察组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患者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并及早负重与弃拐行走[18]。

综上所述,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其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1] 周国强,周玉奇.PFNA与第三代Gamma钉治疗骨质疏松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9(36):91-92.

[2] 王成军,苏振炎,栗磊,李晓龙,邱文奎.二代PFNA与ITST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OL]. 河南医学研究,2017(19):1-2.

[3] 焦锋.四物汤对高龄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1(5):501-503.

[4] 林杨景,李杰,林炎水,宫福良,严小虎,贺军,蒲静.InterTAN、PFNA和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4,35(3):294-298.

[5] 杨国跃,江汉,韩立强,等.PFNA治疗老年外侧壁不完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天津医药,2014,42(7):713-715.

[6] 陈刚,叶永杰,银毅,阳波,刘丽霞.PFNA与PFNAⅡ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4):326-330.

[7] 顾华,付建,张波涛,等. DHS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2,27(3):288-292.

[8] 黄诚,付聪聪,黄相杰.DHS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6):568-570.

[9] 孙海波,张英泽,彭阿钦,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4,7(6):494-497.

[10] 朱定川,刘雷,高峰.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1):18-20.

[11] 丁洪,何应英,陈彦. PFNA与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3):272-274.

[12] 姜自伟,虎群盛,黄枫,郑晓辉,赵京涛,周琦石.PFNA-Ⅱ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动态有限元研究 [J]. 山东医药,2016,56(33):14-17,21.

[13] 江向明,刘文国.InterTan与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29(10):754-757.

[14] 张雪鹏,杨金锁.小转子未固定的PFNA治疗Evans-Jensen Ⅲ型转子间骨折的有限元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16(15):144-148.

[15] 米宁,高仕长. PFNA与DHS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28):3353-3354.

[16] 葛鸿庆,黄漫华,陈文治,等.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4):2225-2229.

[17] 王小芃.PFNA与InterTan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137-139+142.

[18] 林三福,林拥华,巫海鹏,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相关并发症原因及应对策略[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6,9(1):44-48.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髋关节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形态与颈椎后路手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治疗—浅谈并发症形成原因及对策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