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8-03-14 20:17苏小莉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对外贸易实证分析经济增长

摘要:文章详细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发展阶段下对外贸易与经增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stata软件,采用单位根检验、EG 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经济增长与贸易总额、出口、进口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GDP与贸易总额、GDP与贸易出口额之间互为因果关系,进口是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GDP增长不是进口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通过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一、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成为我国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对外贸易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改革开放前的1952年~1978年,进出口总额、出口及进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2%、11.3%和11.6%,在此阶段,我国GDP年均增长为7%;改革开放以后的1979年~2016年,进出口总额、出口及进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6%、16.1%和15.3%。同期GDP年均增长率则为15.2%。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迅速发展,两者的关系也一直吸引着国内外学者的关注。Kwan和Cotsomitis(1991)以及 Kwan和Kwok(1995)通过研究中国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出口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但是出口是外生的,经济增長不是贸易增长的原因。姬宇(2017)年利用 Eviews8.0分析了进出、出口、GDP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赵陵等(2001)、陈华等(2005)、魏君英等(2010)也都建立了回归模型分析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他们大多认为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王永齐(2004)分析了贸易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并且检验了两者的因果关系。为了更加详细的分析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总额、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关系,本文详细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发展阶段下对外贸易与经增长的关系,对两者关系有了初步了解基础上,通过stata软件分析经济增长与贸易总额、出口、进口之间的关系,对相关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在此基础上对变量之间长期均衡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检验。

二、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与国内生产总值都经历了飞速发展时期,对外贸易与国内生产总值发展的巨大成就引起了国内外的瞩目,本文将对两者近40年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从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来看,改革开放至201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为16.62%,出口与进口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89%和16.67%,可以看出,进口与出口的增长率总体上是均衡增长的。从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总额来看,我国38年累计出口额214 307.2亿美元,进口额则为183 467.2亿美元,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在不同阶段,贸易的不平衡性表现出不同的特征。20世纪80年代,对外贸易进口大于出口,这一阶段呈现出巨大逆差,进口总额比出口总额累计高出381亿美元。90年代则出现相反的局面,出口严重大于进口,累计顺差达到486.5亿美元。进入新世纪,贸易顺差进一步拉大,截至2015年底,贸易顺差累计达到29 750.3亿美元。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贸易和GDP增长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贸易高速增长的同时,GDP也保持快速增长,且贸易增长率变化幅度大于GDP增长率变化幅度。伴随着我国贸易体制由封闭逐渐走向开放的过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85年),国内生产总值与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13%和21.64%。计划体制的堡垒被打破,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权开始实行分散化改革,最初是在福建和广东两省试点,1981年扩大到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及山东、辽宁、广西等沿海省份。进出口贸易均出现高速增长,改革开放期初,贸易额井喷式增长,这主要是国内长期被压制的进口需求集中释放的表现,因此这阶段进口需求明显高于出口增长。1981年至1985年,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12%和9.27%,出口的初级产品增长率略高。工业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1年的49.7%下降为1985年的49.4%,农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1年的46.6%上升为1985年的50.6%。外贸增长带动了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劳动力流动,主要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转向乡镇企业。

“七五”计划(1986年~1990年),这一阶段GDP年均增长率为7.93%,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77%。在此期间我国实施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外贸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同时,中央部门将配额、许可证的分配权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权下放到地方主管部门。

外经贸部对外商经营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为主。在此期间,中国实现了从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到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七五”计划期间,我国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出口占比显著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上升,我国转变为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国家。在此期间,工业制成品出口每年平均增长达到28.32%,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初级产品年均增长明显放缓,仅为3.3%。自此以后,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长期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增长的生力军。这一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是贸易体制改革带来的国家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20世纪90年代至加入世贸组织前(1991年~2000年),这一阶段GDP年均增长率为10.46%,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76%。20世纪90年代,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中央和地方政府逐渐退出微观企业的管理,政企分开,政府转而制定对外贸易相关宏观管理政策。这一阶段,工业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1年的77.5%上升为2000年的89.8%,工业品出口占比进一步上升,与此同时,出口的工业品内部结构也不断改变,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逐渐成为我国对国际市场输出的主要工业品,到1995年,机电产品首次成为我国出口占比最高的工业品,而此前占比最高但利润率较低的轻纺产品被取代,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也随之进一步优化。1990年~2000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贸易的份额从17.9%上升到42%。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机电产品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增长迅速,其在全国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从1996年的8.4%增加到2000年的14.9%。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增长的源泉则主要是技术进步,特别是FDI流入带来的技术进步。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2001年~2016年),这一阶段GDP年均增长率为13.44%,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12%。“入世”后,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外开放作为一种制度被确立,按照WTO规则,由单边自主开放转向多边框架下的相互开放,由政策开放转向体制开放,对外贸易继续迅猛增长,但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给中国产品出口带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中国加入WTO以后,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90.1%上升为2016年的97.5%。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均显著提高,分别由2001年的44.6%、17.5%提高到2016年的57.7%和29.42%汽车、通讯产品、铁路设备等大型机电产品的出口取得突破。

三、 对外贸易总额、出口额、进口额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文利用stata软件实证分析进出口贸易额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国GDP增长额、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及出口额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年份跨度为1978年~2016年,为了缩量变量之间的量差,减小数据波动带来的影响,本文对所有变量取对数,变量即为:lngdp、lnT、lnex和lnim。

1. 单根检验。GDP、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均是连续时间序列,因此采用ADF单位法来检验数据的平稳性,分别对lngdp、lnT、lnex、lnim进行平稳性检验,同时对这些变量取一阶差分并进行相同操作,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的ADF单根检验结果可知,5%的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小于所有变量的ADF值,为非平稳时间序列,而5%的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大于一阶差分序列的ADF值均,因此变量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

2. 模型建立。协整检验常常用来检验非平稳时序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其使用前提条件是所有待检验的变量均为同阶单整,从单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lngdp、lnT、lnex和lnim为一阶单整,因此可以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协整分析,将lngdp作为自变量,lnT、lnex和lnim作为应变量进行回归,并检验其残差序列的平稳性。三个模型回归结果如下:

lngdp=2.741 355+1.004 344lnT R2=0.982(1)

(0.022) (0.187)

lngdp=3.635 747+0.974 416 5lnex R2=0.984(2)

(0.020) (0.158)

lngdp=3.251 918+1.033 809lnim R2=0.977(3)

(0.199) (0.026)

三个模型的回归结果均通过了统计检验,且拟合优度R2也很显著,由此也可以说明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增长与GDP的相关度较高。模型(1)反映进出口总额每增加1%,GDP增长1.004 3%。模型(2)反映出口每增长1%,GDP增长0.974 416 5%。模型(3)反映出口每增长1%,GDP增长1.033 809%。这一实证结果与大多数学者得出的结论一致,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出口贸易,我国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进口的增加,通过扩大中间产品、原材料以及资本性货物等的进口量,提高中国企业生产能力的同时提升了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最终拉动GDP增长。

由协整检验原理可知,若将两个变量经过EG协整检验后得到的残差项为平稳序列,则认为两变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lngdp与lnT、lngdp与lnex、lngdp与lnim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间分别存在长时期的均衡关系,ET、Ex、Eim分别是对上述方程(1)、(2)、(3)回归得到的残差项。

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以在确定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最终通过stata软件得出,GDP与贸易总额、GDP与贸易出口额之间互为因果关系,进口是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GDP增长不是进口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结果如表3所示。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增长(lngdp)、出口(lnex)增长和进口(lnim)增长之间有唯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在长期过程中,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实力逐步增长,进口增长对GDP的增长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经济水平的增长同时也是我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增长的重要保障。

四、 政策建议

从上文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能顯著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因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升级我国产业结构,通过技术研发,使我国在关键产业掌握核心技术,增强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带动我国产品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促进我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运用高科技改造传统制造业,打造自主品牌,提升我国传统品牌的附加值。其次,抓住我国发展“一带一路”倡议这个契机,我国应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市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出口贸易发展极不平衡,90%以上的出口来自与东部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部和西部应该抓住自身地理优势,结合自身优势,着力提升其在沿线国际进口市场的份额,这也有利于我国贸易内部区域结构的平衡,与此同时提升我国整体出口水平。第三,重视进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钱纳里(1995)认为,进口在一国工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进口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及中间投入品,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而这些进口是国内生产难以得到的,甚至是不可能得到的。因此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引进国内急需的生产要素、关键的零部件、先进的机械设备等,将极大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最后,发掘新的贸易增长点,注重服务贸易的发展。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服务产业水平总体不断提高,但是,我国服务贸易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水平,因此新时期依托我国强大的制造产业,加强与制造业相关服务贸易的发展,使其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领域。

参考文献:

[1] Kwan,A.C.C.and Cotsomitis,J.A:Economic G- rowth and the Expanding Export Sector: China 1952-1985[J].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1991,5(1):105-116.

[2] Kwan,A.C.C.and Kwok,B.:Exogeneity and the Exports-led Growth Hypothesis:the Case of C- hina[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95,6(4):1158-1166.

[3] 赵陵,宋少华,宋泓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1,(8):14-20.

[4] 陈华.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05,(1):16-20.

[5] 魏君英,陈银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3):113-117.

[6] 王永齐.对外贸易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因果关系的检验[J].世界经济,2004,(11):31-39.

[7] 姬宇,王成新,李雅楠,李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对外经贸,2017,(4):4-7.

[8] 钱纳里,鲁宾逊,赛尔奎因.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贸易便利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项目号:17BJL060),本人是该项目的主要参与人。

作者简介:苏小莉(1983-),女,汉族,江苏省常州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收稿日期:2017-10-14。

猜你喜欢
对外贸易实证分析经济增长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反腐与经济增长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