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与思考

2018-03-14 19:55姜炜李超平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队伍技能

姜炜+李超平

摘要: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文章回顾了高技能人才发展历程以及关于高技能人才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总结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当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急需一大批掌握先进技术、具有创新思维、高水平的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尽管中央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及现实中体制机制的不健全,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现实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发展现状是什么?我们在体制机制上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才能改善高技能人才的成长环境?

一、 高技能人才的含义和范围

要想准确把握高技能人才的含义,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人才。著名人才学专家王通讯认为,人才是指在某一行业或者某一个领域从事创造性的劳动并做出较大贡献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通常能够促进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对人才进行了界定,人才是指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具有专门技能或者专业知识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对社會发展具有较大的贡献。由此可以看出,人才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进行了创造性的劳动,二是这种创造性的劳动对社会做出贡献。

在人才分类中,我国的技能人才是与党政人才、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并列的一支队伍,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两大人才队伍(高层次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之一。

技能人才指的是在工作单位中处在生产服务一线,直接从事生产或者服务的技术性人员,其技能水平依据国家职业资格等级科研划分为若干个级别,具体可以划分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其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分别为: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和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其中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统称为高技能人才。

根据《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高技能人才属于技能人才中的一部分,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素质、精湛的技能和高超的技艺,他们从事的工作或者劳动通常都具有创造性,并且能够对社会有贡献性。高技能人才是产业工人队伍中的核心骨干和优秀代表,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者、技术技能的重要传承者,在加快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产业技术革新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高技能人才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人阶级成为社会主义的领导阶级,在新中国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涌现出石油工人王进喜、伐木工人马永顺、门机大王孔祥瑞等全国劳动模范,他们都是掌握高水平技术的优秀工人代表,在自然环境恶劣、资源条件有限、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创造了本行业的技术奇迹,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进入21世纪,中央对包括高水平技术工人在内的各类人才更加重视,先后提出人才强国战略、以人为本等一系列重要理念,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003年12月,我国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人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这是首次提出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并被写入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

2006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这是贯彻落实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我国专门针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第一份文件,文件强调了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关于高技能人才工作,此份文件不仅明确了其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还明确要求要完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考核考评机制以及表彰激励机制,要在全社会营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等。

为了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党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5月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做出了全面部署。会前,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着力加强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这是首次将高技能人才列为与高层次人才并列的、作为重点推进的人才队伍,同时将2003年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坚持三支人才队伍(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一起抓,扩大到六支主体人才队伍建设一起抓。

2011年,中组部、人社部制定颁发了我国第一个关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十年规划:《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首次对高技能人才进行了界定,同时指出了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同时提出了2010年~2020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以及具体的举措。

2014年6月,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的高等院校转型,打通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从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历程看,虽然这个概念的形成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但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及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首先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很多文件都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很多工作部署都由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挂帅。其次,高技能人才的发展与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紧密联系。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下的国与国的竞争,关键靠人才。第三,高技能人才的发展是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逐步完善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稳步发展起来的。职业教育和企业岗位實践是技能人才的两个重要支撑。职业教育是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也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没有完善的职业教育制度,就无法培养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 高技能人才管理相关的法规政策

近年来,我国为了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健康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条例。1990年制定了《工人考核条例》,用以鉴定工人的实际技术业务水平,调动工人学习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全面提升产业工人的个体素质。199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了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建立职业教育体系、保障职业教育经费,使技能人才接受教育和培训有法可依。2000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管理办法》,以表彰和宣传各行各业的高技能人才,促进广大劳动者提高技术技能。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与企业应当密切联系,实行产教结合,为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这要求技能人才的培养要以市场为导向,要符合企业的需求,要加强校企合作和校企对接。2008年,中组部、中宣部、统战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意见》,显示出了国家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重视,这也是国家首次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选拔范围,并给予实质性的物质肯定。

四、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

自2003年高技能人才的概念被提出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高技能人才数量大幅增加。截至2016年底,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数量达到4 791万人,比2011年增加1 674万人。2017年1月~6月,全国新增高技能人才152.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0.1%。其中新增技师和高级技师19.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5.4%。

二是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初步建立。至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活动已举办13届,共评选表彰了“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30名,“全国技术能手”2 618名;对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575家单位和240名个人进行了表扬;自从2008年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人选范围以来,截止目前已有1 286名高技能人才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贴。

三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认识的转变,加之国家越来越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我国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也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了以职业技术院校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相结合,社会支持和政府推动相互配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截至2017年,我国技工院校的数量已经达到了2 526所,技工院校在校生323万人,就业训练中心2 741余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近2万所。2011年~2020年,中央财政将重点支持建设400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 00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并由就业专项资金列支技师培训项目补贴。十二五时期,共完成4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5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任务。

四是高技能人才竞赛选拔蓬勃开展。初步形成了以企业岗位练兵为基础、以国内竞赛为主体、以世界技能大赛为龙头、国内竞赛与国际竞赛相衔接的技能竞赛体系,近年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的竞赛项目成快速上升趋势。国内每年平均组织国家级竞赛40项左右,每年近1 000万职工和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晋升职业资格的有几万人。自2011年起,连续参加四届世界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2015年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在2017年10月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52名中国选手参加了47个项目比赛,获得了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金牌数、奖牌数均列第一位,充分展示了我国职业技能发展的整体实力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五、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总体数量不足。目前,我国人口13.8亿,就业人员7.7亿。虽然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很大,达到1.65亿,但是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高技能人才4 791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8%,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总量不足,素质、规模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突出问题。

二是结构不合理。技能人才中,中低端的技师、技工数量较多,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领军人才缺乏,人才断档现象严重。我国是技能人才的大国,但还不是技能人才的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能人才技术水平不够高,创新能力还比较弱,要实现工业转型、产业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迫切需要一大批技艺精湛、各行各业拔尖的高技能人才。

三是供需矛盾突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都拉动了对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然而我国的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保持在1.5以上,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更是达到了2以上,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四是认识有误区。每年应届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都是政府关注、社会关心的重点问题,与大学生就业难相反,中职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却非常抢手,最近5年就业率都保持在90%以上。很多技工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前一、两年就已经被企业抢先预定,尽管如此,由于受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重学历、轻技能”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及大中城市的技工院校很难在城市中招收到学生,往往需要到西部欠发达地区或落后郊县招收,高职招收的排序是在三本以后剩下的学生里挑选。对技能人才的歧视以及技能人才在个人收入、成长空间、职业形象等各个方面低人一等的社会现实,严重阻碍了我国技能人才的培养,严重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六、 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第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职业院校是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没有完善的职业教育就不可能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职业院校改革创新,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职业院校走内涵、特色、创新发展之路。

第二,要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企业是技能人才学习锤炼的主战场,只有在实际操作的一线,立足本职岗位,技能人才才能锻炼成长。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的模式,强化职业院校培训课程与企业岗位需求的结合,减少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现象。启动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创新工程,大力培养企业青年技能人才。

第三,要加大表彰力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在当代国家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高层次人才,奖金额为500万人民币。而高技能人才的最高奖励则是中华技能大奖,奖金额为1万元和价值2万元的金牌。为了体现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建议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表彰力度,将中华技能大奖奖金额度提高到50万元~80万元,重奖那些在技艺高超、取得技术创新或技术突破的顶尖高技能人才。

第四,要逐步提高待遇水平。2017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有关要求。改变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轻视态度和认识误区,树立技能成才的观念,我们需要逐步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一是逐步提高政治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在各級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劳动模范等选举中的比例,鼓励高技能人才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提高在职工代表中的比例。二是逐步提高社会待遇。根据实际情况,在高技能人才落户、购房、配偶就业、安家补贴、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和政策倾斜。三是逐步提高经济待遇。根据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和业绩贡献,探索建立年薪制、股权分配、绩效奖励、岗位特贴等机制,鼓励高技能人才所在单位创新薪酬分配制度,充分调动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技能人才真正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五,要加大宣传力度。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应当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特别是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报道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故事和先进典型事迹,以及国家对于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方针政策,让高技能人才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弘扬“工匠精神”,树立职业英雄,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王通讯.人才学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 中共中央组织部.2010中国人才资源统计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 王晓初.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成立大会讲话[R],2016.

[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R],2006.

作者简介:李超平(1975-),男,汉族,湖南省邵阳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导理论与领导力提升、人才选拔与评价;姜炜(1980-),男,汉族,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副处长,研究方向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收稿日期:2017-11-17。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队伍技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盐城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拼技能,享丰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改进方法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浅议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福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