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流行、诊断及综合防控

2018-03-16 09:43徐善之田质高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2期
关键词:猪瘟非洲病毒

徐善之,田质高,陈 飞

(江苏省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 张家港 215600)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可高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最早在1921年于非洲的肯尼亚国家确认发生,2007年以来,非洲猪瘟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生、扩散、流行,特别是俄罗斯及其周边地区。2017年3月,俄罗斯远东地区伊尔库茨克州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疫情发生地距离我国较近,仅为1000km左右;另外,我国是养猪及猪肉消费大国,生猪出栏量、存栏量以及猪肉消费量均位于全球首位,每年种猪及猪肉制品进口总量巨大,与多个国家贸易频繁;而且,我国与其它国家的旅客往来频繁,旅客携带的商品数量多、种类杂。因此,非洲猪瘟传入我国的风险日益加大,一旦传入,其带来的直接以及间接损失将不可估量。对此,2017年4月12日,我国农业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风险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

为切实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范工作,本文从非洲猪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室诊断、风险因素、综合防控等各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加强人民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增强各猪场及进出口岸对非洲猪瘟的检疫防范意识,加大各部门的检验力度,为防止非洲猪瘟传入我国打下基础。

1 病原学

1.1 分类及形态结构

2005年7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最新病毒分类第八次报告中指出,非洲猪瘟病毒属于DNA病毒目,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成员,是一种具有20面体结构,直径为 175~215nm,基因组全长 170~190kb,含有 151个开放阅读框,可编码150~200种蛋白,具有囊膜的双股线性DNA病毒。非洲猪瘟病毒是由病毒基因组、完成基因早期转录所必须的酶以及一些DNA结合蛋白组成,结构蛋白较多,其中p72是主要的结构蛋白之一,占病毒总蛋白量的1/3,而且该蛋白序列保守,抗原性佳,病毒感染后能够产生高滴度的抗p72抗体,因此常被用作非洲猪瘟的血清学诊断;另外,根据p72基因末端一段478bp的核酸序列,非洲猪瘟可分为23个基因型,如Benin97/1为基因I型,Malawi Li20/1为基因VIII型,东非埃塞尔比亚分离株属于基因XXIII型。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变异频繁,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多样性。非洲猪瘟病毒不能够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因此还没有对血清型进行分类。

1.2 理化特性

非洲猪瘟病毒粒子在Percoll细胞分离液和氯化铯中的浮密度分别为1.095g/cm3和1.19~1.24g/cm3。该病毒为囊膜病毒,能够抵抗蛋白酶的作用,对乙醚及氯仿等脂溶剂敏感,但易被胰酶灭活。病毒在pH 4~10的溶液中比较稳定,但对温度非常敏感,病毒可在5℃的血清中存活6年,56℃加热70min或60℃加热30min可使其灭活。

1.3 体外生长特性

非洲猪瘟病毒体内感染的主要细胞类型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包括组织巨噬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也能在鸡胚卵黄囊和骨髓细胞中增殖。在体外,用于病毒分离培养的细胞分2类:一类为原代细胞,主要为单核-巨噬细胞,接种48h后,细胞圆缩肿大,随后脱落、溶解;另一类为传代细胞系,比如猪肾细胞系(PK)、乳仓鼠肾细胞(BHK-21)、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以及猪睾丸细胞(ST)等,但传代细胞对野毒株较不敏感。一些分离株已适应传代细胞系,并可以产生细胞病变。

1.4 不同环境下的存活状态

非洲猪瘟病毒在环境中比较稳定,能够在污染的环境中保持感染性超过3d,在猪的粪便中感染能力可持续数周,在死亡野猪尸体中可以存活长达1年;病毒在肉制食品中亦比较稳定,冰冻肉中可存活数年,半熟肉以及泔水可长时间存活,腌制火腿中可存活数月,未经烧煮或高温烟熏的火腿和香肠中能存活3~6个月,4℃保存的带骨肉中至少存活5个月。

2 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

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猪和野猪外,其它动物不感染该病毒。发病猪和带毒猪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主要传播宿主,病猪各组织器官、体液、各种分泌物、排泄物中均含有高滴度的病毒,因此可经病猪的唾液、鼻分泌物、泪液、尿液、粪便、生殖道分泌物以及破溃的皮肤、病猪血液等进行传播。欧洲野猪比较容易被病毒感染,表现出的症状跟家猪相似,有三种非洲野猪(疣猪、大林猪、非洲野猪)不表现出症状,隐性带毒,成为病毒的贮存器。非洲猪瘟病毒是唯一的虫媒DNA病毒,软蜱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因此,在非洲,非洲猪瘟病毒在蜱和野猪感染圈中长期存在,难以根除,并在一定条件下感染家猪,引起暴发。

另外,猪肉及猪肉制品,被污染的饲料、水源、器具、泔水、工作人员及其服装以及污染空气均能成为传染源,经口和上呼吸道途径传播。

2.2 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较为广泛。比如,直接接触感染猪(直接传播途径),饲喂污染的猪产品、饲料、泔水,接触污染的粪便、垫料等(间接传播途径),以及蜱媒介传播。根据俄罗斯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移动或接触、饲喂泔水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2.3 流行现状

非洲猪瘟于1921年首次发现于非洲的肯尼亚地区,1957年传入西欧,1971年传入南美洲及中美洲地区,随后一段时间内,疫情较为稳定。2007年以来,非洲猪瘟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生、扩散、流行,根据孙洪涛等人的调查分析,截止到2015年,全球约有52个国家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或检测到病毒,其中包括31个非洲国家、17个欧洲国家和4个拉丁美洲国家。根据翁善钢统计,2016年共有10个国家的多个地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分别是拉脱维亚,乌克兰敖德萨市,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南非西北省和自由省,摩尔多瓦敦杜舍尼区,波德拉谢省,立陶宛乌田纳县,马里塞古省,布隆迪恩戈齐,肯尼亚西部州。

根据OIE通报,截止2017年10月底,全球共有11个国家(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乌克兰、俄罗斯、捷克、赞比亚、南非、摩尔多瓦、罗马尼亚、科特迪瓦)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其中波兰疫情数高达470多起,拉脱维亚高达220多起,立陶宛高达210多起,三个国家疫情多发生于野猪;罗马尼亚首次发生该疫情,感染动物为家猪,感染来源尚不清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自2014年以来,俄罗斯非洲猪瘟疫情严重,今年又有多个地区发生,截止目前疫情数高达120多起,且绝大多数疫情发生于家猪。

3 临床症状及诊断

3.1 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病毒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4~19d。非洲野猪对该病有很强的抵抗力,一般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但家猪和欧洲野猪一旦感染,则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根据病毒的毒力、感染剂量和感染途径的不同,临床症状存在差异,可表现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或隐性感染。

最急性型多发生在非洲地区,往往无明显症状就突然倒地死亡。急性型表现为食欲减退,高温(达40~42℃),挤成一团,共济失调,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咳嗽,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绀和出血,偶尔会出现呕吐和腹泻,血液学检测会出现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等。临床症状出现后7~10d内发生死亡,死亡率高,可达100%。

亚急性或慢性非洲猪瘟多发生在非洲以外的地区,表现为妊娠母猪流产,呼吸改变,关节肿大,跛行,皮肤溃疡,消瘦,病死率低。

3.2 病理变化

非洲猪瘟病毒会引起多种病变类型,这取决于病毒毒株的毒力。急性和亚急性以广泛性的出血和淋巴组织的坏死为病变特征。在一些慢性或者亚临床病例中病变很轻或者几乎不存在病变。

病变主要发生在脾脏、淋巴结、肾脏、心脏等器官组织上。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脾脏肿大、梗死,呈暗黑色,质地脆弱。淋巴结肿大、出血,暗红色血肿,切面呈大理石样。肾脏表明及皮质有点状出血。心包中含有猩红液体,心内膜及浆膜可见斑点状出血。

在急性病例中,还会出现其他病变,例如,腹腔内有浆液性出血性渗出物,整个消化道黏膜水肿、出血。肝脏和胆囊充血,膀胱黏膜斑点状出血。脑膜、脉络膜、脑组织发生较为严重的水肿出血。

亚急性型感染猪可见淋巴结和肾脏出血,脾肿大、出血,肺脏充血、水肿,有时可见间质性肺炎。

慢性型感染猪可见肺实变或局灶性干酪样坏死和钙化。病程较长者,大多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肺炎以及关节肿大等慢性病变。

3.3 临床诊断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变与猪的其他一些出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很相似,比如,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猪丹毒、败血性沙门氏菌等。因此,我们很难或者说不能根据临床症状和眼观病变来判断是否为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是诊断该病最可靠、最准确的方法。

3.4 实验室诊断

从实验方法上分,非洲猪瘟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CR、荧光定量PCR、DNA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病毒分离、动物接种等多种方法,另外,一些新的方法正在被开发和评估,比如检测抗原的侧流实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抗体的免疫化学发光实验等等。但到目前为止,生产实际中,应用较多的还是Elisa、PCR以及荧光定量PCR等常用方法,现将这几种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即利用抗原抗体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检测,其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一般情况下,非洲猪瘟病毒进入猪体内,7d后便可诱导产生较高的IgG抗体,当然针对不同蛋白也会出现个别差异,但不管怎样,该方法仍是最为快速、方便的方法。当前,市面上尚未使用非洲猪瘟相关疫苗,因此只要抗体检测阳性,便可确诊为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刘丰等人便利用法国ID VET公司的非洲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对黑龙江省18个边境县开展了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均为阴性。但非洲猪瘟引起的急性病例中需结合其它检测方法进行确诊,因为机体可能尚未产生抗体便已死亡。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体外扩增基因的一种方法。研究表明,非洲猪瘟感染8h,便可从血液中检测到其核酸物质,因此,针对非洲猪瘟病毒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对采集的血液或组织病料等相关物质进行DNA提取,进行PCR反应,可对其进行快速准确诊断。荧光定量PCR,通俗讲是PCR的升级版,其更加敏感、准确。

4 风险分析

根据非洲猪瘟病毒流行特点及当前形势,非洲猪瘟传入我国的风险日益加大,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非洲猪瘟疫情国家逐年增多,邻国俄罗斯疫情严峻;(2)我国与多个国家贸易往来频繁;(3)我国出境及进境游客人数多;

(4)我国生猪及猪肉相关制品进口量大;

(5)口岸中生活垃圾与各种废弃物的未安全处理;(6)中俄边境地区野猪的流动;

(7)我国仍以中小规模猪场为主,且猪场生物安全意识较差;

(8)由于价差,存在非法动物产品贸易等现象;

(9)不排除恐怖组织及其它敌对势力对我国的生物袭击。

5 防控措施

5.1 普及非洲猪瘟相关知识

加大非洲猪瘟危害的宣传力度,引起全民重视。非洲猪瘟一旦传入我国,危害巨大,且必将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因此,防范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不仅仅是各地方动物疾控中心、各出入境有关部门、兽医工作者的职责,更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外出旅游及工作人员,不去疫情地区,不从疫情地区携带相关猪肉制品进境;个别生猪及猪肉商贩,要做良心买卖,不进行非法走私买卖活动。

5.2 加大国家、政府职能

及时准确掌握贸易国的疫情史和近期疫情状况,发布贸易禁令,严禁与疫情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强化监测预警,开展省级和区域性兽医实验室建设,加大检疫力度;加强防疫监管,各边境省份,切实落实边境巡查、检疫监管、消毒灭源等综合防控措施;建立边境疫情防范屏障,对监测带内的家猪和野猪群进行采样监测,做到“早发现、快报告、速诊断、严处置”;加强对往来疫情国家的游客检疫,严禁游客从疫情国家地区携带猪肉制品进境;另外,积极引导边境地区养殖户杜绝散养散放,发展规模养殖,实行严格的防疫消毒措施,做好生物安全措施。

5.3 强化应急准备

相关部门举行突发非洲猪瘟疫情演练,严格疫情处置,一旦发现疫情,按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和防控应急预案规范处置。

5.4 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

相关部门可组织进行科研攻关,致力于非洲猪瘟的疫苗研发,防患于未然。

虽然我国历史上从未发生过非洲猪瘟,但从全球范围看,非洲猪瘟疫情愈发严重,因此,我们每个人尤其动物检疫、兽医相关从业者应齐心协力,严防非洲猪瘟传入我境。

[1]赵德明,等.猪病学[M].10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408-416.

[2]Fauquet C.et al.Virus taxonomy:VIIIth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M].Academic Press,2005.

[3]戈胜强,等.非洲猪瘟在俄罗斯的流行与研究现状[J/OL].微生物学通报,:1-11(2017-0907).

[4]邓俊花,等.非洲猪瘟研究新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2017,34(08):66-71.

[5]Achenbach J E,et al.Identification of a new genotype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in domestic pigs from Ethiopia[J].Transboundary and emerging diseases,2017,64(5):1393-1404.

[6]周伟伟,等.基于非洲猪瘟研究现状下的风险防控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17,53(05):112-114+124.

[7]孙洪涛,等.2015年全球非洲猪瘟流行状况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16,33(12):1-3.

[8]翁善钢.2016年国际猪病疫情回顾:非洲猪瘟仍是头号威胁[J].养猪,2017,(02):96.

[9]刘丰,等.黑龙江省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结果分析[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09):33-34.

猜你喜欢
猪瘟非洲病毒
An Uncommon Trip
病毒
感冒病毒大作战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非洲猪瘟来袭,这些问题一定要知道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