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2018-03-17 15:36
观察与思考 2018年1期
关键词:现代化新时代特色

荣 开 明

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时,人们的关注度越来越集中于各个方面的创新。如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战略、新使命、新目标、新要求、新征程、新行动、新气象等。在这么多“新”中,“新时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36次,可以说是最核心最基础的一个概念,也是最大的创新,其他所有的“新”归根结底都是从“新时代”这个概念中延伸和拓展出来的。因此,对“新时代”中一些基本问题加以全面深入地探讨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新时代提出的主要依据

时代是理论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在头脑中固有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提出来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其提出的主要依据有四。

第一,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了新起点。新时代的迎来,是党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艰苦探索、攻坚克难而取得重大创新的结果。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意愿,以巨大政治勇气,强烈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其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一是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二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观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三是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发展活力和社会动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四是坚定不移全面依法治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得到明显改变。五是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社会舆论环境混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六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七是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军队中一度存在的不良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八是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九是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得到新的发展。十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明显改变。这些历史性变革带来的根本性改变,表明党和国家事业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既同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一脉相承,又有新的特点,党的执政方式和基本方略有重大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变得更高。这是进入新时代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进入新时代便没有扎实基础。

第二,立论依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时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和判断。毛泽东说: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时,“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2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艰辛探索的曲折历程,证明了抓住主要矛盾的方法确乎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命运。党的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②《中共中央文件选编(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二十四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48、6页。。但此后由于我们党没有坚持这个正确论断,甚至错误提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③《中共中央文件选编(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二十四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48、6页。。结果造成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失误,酿成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重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重新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将党的八大的提法提炼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④《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件汇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839页。正是在这一论断下,我们制定并坚持了改革开放期间党的基本路线及其相关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我国取得当今举世瞩目重大成就的理论根源。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页。反映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实际,揭示出我国发展制约的症结,也指明了解决矛盾的根本着力点。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里说的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这里说的发展不充分,主要是指一些地区领域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任务还很重。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十九大报告的用词十分科学,用的是转化而不是根本性变化,是跃升式而不是转折式或取代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质变而不是根本性质的质变。所以这一主要矛盾的转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是阶段性的部分质变和整体性的不变之间的关系,并未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的整体定位。

第三,理论标志: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02页。我们党是一个十分重视理论指导并不断依据时代条件进行理论创新的政党。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系统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立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系统地探索和解决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重大飞跃。这一新飞跃,既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又是新时代形成的依据。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导新实践,并成为走入新时代的理论标志。

第四,未来要求:新的战略目标安排的紧迫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在与时俱进地提出发展战略目标的构想。50年代主要是提工业化。60年代讲得多的是实现现代化。70-80年代主要讲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0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②参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按此设想,第一步战略任务1987年已实现。第二步战略任务从国民生产总值看,2000年也超额实现。但为了让小康社会成为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切实感受到并充分认可的小康,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牢固基础的小康,我们党没有宣布第二步战略任务的实现。而是从党的十五大开始分别把建党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作为实现我国现代化的第二步和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时间节点。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式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并提出了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为了作好这一交汇期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到本世纪中叶分作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形成了21世纪分“两步走”的重大战略安排,完整地勾画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个安排,既在时段上承接了原“三步走”的战略,又作了细化和升华。对“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的科学描绘,比过去的“基本实现现代化”内涵更系统、更全面、更具体,标准也有很大的提升;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蓝图的科学描绘,更是浓墨重彩,鼓舞人心。原“三步走”的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现在把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到2035年,提前了15年。内涵上也有重大丰富和升华。由于基本建成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已经大大升级,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也必然升级。升级的突出体现有两点。一是和十八报告相比,新目标增加了“美丽”定语,强化了发展新理念中的“绿色发展”。二是增加了“强国”的定位。意味着我们的新目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新内涵涵盖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制度体系和执政能力、世界站位、人民幸福各个方面,更加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着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表明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加压拼搏,既体现了高度自信,又彰显了责任担当。

二、新时代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表明“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的作出,不是一个简单的说法,而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考量。时代是一个多涵义的时空概念,基本上是“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②《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1177页。。由于其指称的时空对象各不相同,指称的时空范围有大有小,其涵义和特征也有着重大差别。我们所说的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不是历史学上的时代划分概念。用新时代界定当前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那么,我们所说的新时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十九大报告对此从五个视角作了总体概括。

第一,从新时代的鲜明主题看,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我国进入新时代,发展的历史方位变了,社会主要矛盾变了,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时代的鲜明主题仍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3页。“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决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14、110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合中国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14、110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发展模式。要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强大前进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二,从新时代的战略安排看,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也就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21世纪“分两步走”路线图、时间表贯彻落实的时代。这个新时代起于党的十八大,终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依据党的十九大的战略安排,新时代的历史任务,既是十分繁重而又复杂艰难的,又是经过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努力奋斗,可以做到的。预计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我们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从新时代的价值追求看,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习近平同志说:“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页。党的十九大把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党的发展的目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就是要更加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获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

第四,从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看,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就有的最伟大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付出了一批又一批烈士的鲜血。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为中华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2017年中国GDP迈上人民币80万亿元台阶,约合美元12万多亿,经济总量大致相当于2个日本、3个德国、4个英国、5个印度、6个意大利、7个加拿大、8个俄罗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产业链条、最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动力之源和稳定之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以上,超过美国、日本和欧盟之和。

第五,从新时代的世界担当看,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当今世界,中国人民的梦想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是息息相通的。实现中国梦要有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7-58页。凸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国际视野和世界关怀,说明我们党从建党的初心开始,就把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就意识到要高扬国际主义精神。这是我们党同其它国家政党的重大区别,也是我们开展对外交往时必须铭记的重要准则。党的十九大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我们必须站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汇点上,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在很长历史时期内居于世界首富的地位,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过卓越的贡献。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世界的历史始于中国”。德国古曲哲学大师黑格尔认为“历史必须从中华帝国说起”。按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说法,世界上曾存在26个文明形态,唯独中国文化体系从未间断。中华传承文化作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宏大体系,囊括语言文字、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伦理、制度体系等诸多方面。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光荣传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的繁荣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党的十九大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太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肩负起的历史使命。实现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作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这个伟大斗争,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正在进行的具有很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坚持党的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人民利益、投身改革创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防范风险等五个方面对伟大斗争的对象和内容进行了深刻阐述。我们要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艺术,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和困难挑战,不断夺取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消除一切侵蚀党的肌体的病毒,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这个伟大事业,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正在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伟大斗争是时代特点,体现奋斗姿态;伟大工程是领导力量,提供政治保障,起决定作用;伟大事业是旗帜是道路,决定前进方向;伟大梦想是历史使命,指引奋斗目标。

“四个伟大”构成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总纲,要贯通起来全面领会、联系起来协调推进。

四、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个意义带有划时代的标志性。具体地说主要是“三个意味”。

第一,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这是从中华民族复兴史去看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做出过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国富民,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最终均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自从中国共产党走上政治舞台,共产党人便承担起了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完成“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重任。

从陈独秀、李大钊创立中国共产党,到毛泽东成为党的领导核心,其主要完成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民族独立,即使中国人民“站起来”。这就是报告中所说的“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政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并在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后,“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4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坚定不移实行改革开放,破除了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得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也从此逐步地“富起来”了。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表明我们更加自豪自信,一定能够由富变强。

第二,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去看的。纵观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历史,已经经历了六个阶段: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苏联模式的兴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如果说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的历程,是一部气势恢宏、跌宕起伏的交响乐,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是这部交响乐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低潮后的又一华彩篇章。

20世纪是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取得辉煌胜利的世纪,形成了占世界人口1/3、占地球陆地面积1/4的世界社会主义阵容,打破了世界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并与之分庭抗礼,取得历史从来未有过的伟大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苏共主要领导人在方向路线上犯了颠覆性失误,造成了八九十年代出现的苏东社会主义剧变,使得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受到重大挫折,进入低潮低谷。当时,西方一些人弹冠相庆“世界性的胜利”,鼓噪“马克思主义终结”、“社会主义终结”、“人类历史终结”,资本主义将一统天下。邓小平却明确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321、346页。“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321、346页。“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321、346页。苏东剧变2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胜利,更让世人从对比中认识到,苏东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惹的祸,而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原则酿成的苦果;社会主义并未终结,它正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就必将吸引众多国家和人民对中国的关注,预示着21世纪社会主义将要振兴。连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也不再相信自己当年鼓吹的“历史已经终结”的神话,于2011年初表示:“10年前,在网络泡沫破灭前夕,美国占优势。美国的民主被广泛效仿,即便不是始终受到喜爱;美国的技术风行世界;稍加调整后的‘盎格鲁撒克逊’资本主义被视为未来的潮流。但美国的道德资本在很短时间内消耗殆尽:伊拉克战争,以及军事侵略与民主推广之间的密切联系给民主抹了黑,而华尔街金融危机则打破了市场自我调节的理念。”美国右翼学者约瑟夫·奈也不得不承认,与社会主义中国和资本主义世界消长相应的是软实力对比的变化。资本主义软实力下降、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上升。

第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从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去看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从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从一穷二白到奠定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但人均GDP仍居世界后列,处在世界舞台边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11位上升至第2位,货物进出口总额从世界第29位上升到第2位,外汇储备从世界第38位上升到第1位,对世界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已经接近中国历史上的最高贡献率。表明中国对世界各族人民的贡献,会多起来,大起来。“西方中心论”者一贯认为,始于欧洲的现代化道路“是唯一成功和正确的发展逻辑”。他们长期只认同一条道路:西方道路;只接受一种观念:现代化等于西方化。历史的大量事实证明,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无法绕开的,但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却是可以由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中国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不同于西方道路的伟大创举。它摆脱资本主宰劳动的历史逻辑,摆脱西方的制度框架、政治模式和文明体系,摆脱殖民、扩张、掠夺的发展逻辑,摆脱依附发展、梯度进化的历史宿命,通过“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快速地发展起来,在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开启了更为壮丽的现代化新篇章。立足现实、面向时代、面向未来,而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确实为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也为解决人类当今遇到的诸多难题和困境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治理混乱、秩序不畅、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的情势下,“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越来越引起世人注目。党的十九大期间,165个国家452个主要政党发来855份贺电贺信,这些贺信不仅来自社会主义国家,也来自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就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有的外媒说,从来没有一个党的代表大会受到如此广泛国际关注。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全球性意义会议”;“第一届全球党代会”;大会绘制的蓝图不仅将改变中国,也会让世界更加美好;世界进入中国世纪;中国的未来就是世界的未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实质上表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来到了一个历史转折的新关口,己从过去的接入型转向辐射型。一方面中国以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态度,吸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资金、技术、人才、服务和文化;另一方面中国又同时将自身产品、资金、技术、人才、服务和文化,走出去,走向世界各地,形成全球互补、共赢、共建、共享的和谐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天下意识、人类情怀、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已成为全球治理中的最鲜活最显眼最令人关注的重要部分。习近平同志首倡的“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世界经济复苏方案,开辟的新型现代化之路,提供的新型全球化方案,将加快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习近平同志在制度层面首倡并参与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建设,推动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中国参与的G20、APEC等国际平台,提出一系列建议和主张,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作出了贡献。习近平同志在价值层面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提供合理的价值指引,为重塑全球交往贡献了中国智慧。随着新时代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认识上的共识不断增强,中国和世界的往来肯定会越来越密切,相互的需求和期待也肯定会增加,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也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五、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时代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面对新时代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更高境界、更强本领、更优作风、更好精神状态,积极主动顺应、锐意开拓进取,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成就,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新时代要有新的思想武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适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作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战略部署。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密联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带着政治的深度、实践的力度、感情的温度来学习贯彻,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强大物质力量,更加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

新时代要有新的理念举措。新时代的新发展,必须牢牢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发展的内涵和重点、理念和方式、环境和条件、水平和要求与过去有很大不同。要求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更好解决社会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迈进。

新时代要有新的党风党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风险”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激烈的,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努力把党建设好、建设强,使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统领地位,把政治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落实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民主集中制、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猜你喜欢
现代化新时代特色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