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采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观察

2018-03-19 09:34白雪松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影像科辽宁沈阳1101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3期
关键词:X射线股骨头检出率

白雪松 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 影像科 (辽宁 沈阳 110101)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中常见的骨细胞死亡导致的疾病,该病早期症状只是髋关节及其附近组织剧烈疼痛,但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造成患者伤残。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包括核磁共振诊断和CT扫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7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上述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采取不同检查方式进行检查确诊。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8例,年龄30~66岁,平均(39.8±1.2)岁,病程3~46个月,平均(23.5±0.5)个月,其中患者血液系统疾病共8例,有酗酒习惯的12例,有髓关节外伤的12例,长期服用激素药物的6例;观察组患者男21例,女17例,年龄32~68岁,平均(41.3±0.9)岁,病程4~48个月,平均(24.5±0.8)个月,其中患者血液系统疾病共6例,有酗酒习惯的13例,有髓关节外伤的12例,长期服用激素药物的7例;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术前上述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自然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全部接受CT扫描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利用医院的CT扫描仪器对患者相关部位进行平扫检查,最大扫描厚层可达20mm,控制层间间距在合适范围(10~15mm),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重点扫描,即5mm厚度加层扫描,影像图交与主治医生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全部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取仰卧位,使用医院中的核磁共振扫描仪(型号:Marconi 0.23T)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扫描,设置最低扫描层厚度为4mm,最高扫描层厚度为9mm,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重点扫描,即4mm厚度加层扫描,随后迅速自动旋转回波,影像图交与主治医生进行分析。筛选两组研究对象的X射线全片,鉴别出阴性诊断,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检出率。

1.3 判定标准

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1,2]:采用Harris评分法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分析患者股骨头坏死的情况并拟定相应的判断标准。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的影像图评估患者病情,按照ARCO对患者病情进行等级分期,共Ⅰ~Ⅳ四个等级。Ⅰ期:经X射线、CT和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和患者影像图明显发现病灶部位存在异常;Ⅱ期:经X射线、CT和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发现异常情况,但通过患者影像图未能出现异常情况;Ⅲ期:经X射线检查发现患者骨头有坍塌现象;Ⅳ期:经X射线检查发现患者的股骨头塌陷变平整。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统计数据,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出率的比较

据表1可知,对照组研究对象共38例,其中确诊21例,漏诊17例,对照组患者的总检出率为55.26%;观察组研究对象共38例,其中确诊32例,漏诊6例,对照组患者的总检出率为84.21%。经过统计学分析证明,观察组的检出率比对照组有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核磁共振的检出率较CT扫描的检出率高。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出率的比较(n=38)

2.2 两组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的比较

对照组经CT扫描确诊病例有21例,按照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进行分级,其中Ⅰ期患者8例,CT影像发现患者的骨小梁变形并加粗现象;Ⅱ期患者5例,CT影像发现患者有轻微骨质增生现象,3例Ⅱ期患者发生骨板壳断裂;Ⅲ期患者3例,CT影像发现患者的股骨头有轻微变形现象,部分患者发现断裂现象;Ⅳ期患者2例,CT影像发现患者的关节面出现塌陷和变平。观察组核磁共振确诊病例有32例,按照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进行分级,其中Ⅰ期患者14例,经过T2加权像分析发现双线征;Ⅱ期患者8例,T1和T2加权像分析可知两者皆表现出高信号特征;Ⅲ期患者6例,T1加权像分析发现低信号,T2加权像分析发现高信号;Ⅳ期患者4例,T1和T2加权像分析皆发现低信号。

3.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中常见的骨细胞死亡导致的疾病,该病病因通常为患者股骨头损伤,引起供血不足,导致骨细胞死亡,而患者的骨细胞死亡会造成股骨头坍塌,最终引起患者的关节障碍[3,4]。该病早期症状只是髋关节及其附近组织剧烈疼痛,但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造成患者伤残,比如跛行[5]。这就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以及早确诊。目前临床常用的核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区别之处主要在于扫描重点不同,CT主要对患者进行全身扫描,而核磁共振更着重于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扫描。相较于CT检测,核磁共振不需要辅助造影剂和X射线,且核磁共振发射电磁波进行检测,对人身体无辐射,是较为安全的检测方法。

本研究选取本院7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并比较核磁共振诊断方法和CT扫描两种检查方式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效果。结果显示,对照组研究对象共38例,其中确诊21例,总检出率为55.26%;对照组研究对象共38例,其中确诊32例,总检出率为84.21%,经统计学分析证明,观察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核磁共振的检出率较CT扫描的检出率高,另外,核磁共振检测时间短,检查面积和范围不受限制,能进行深度检测,反馈的信息详细,可为判断患者股骨头坏死程度提供相对准确的信息,指导该病的治疗。综上所述,采用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准确率比CT检测高,在临床中有较好的检验价值。

[1]翟桂娟,赵绘萍,马永金.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9):4522-4523.

[2]徐宏旭,范红.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效果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6):1105-1108.

[3]王颖.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8):77-79.

[4]王文广,胡颖杰,张长庚,等.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J].中国处方药,2015,13(8):110-111.

[5]秦波,张辉,张兴云,等.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4):1827-1828.

猜你喜欢
X射线股骨头检出率
实验室X射线管安全改造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虚拟古生物学:当化石遇到X射线成像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3D VOI 技术在SPECT三时相骨显像对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应用
医用非固定X射线机的防护管理
青海卫生院X射线机应用及防护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