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2018-03-19 09:34许冬梅辽宁本溪市同济医院麻醉科辽宁本溪117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3期
关键词:国药准字硬膜外全身

许冬梅 辽宁本溪市同济医院麻醉科 (辽宁 本溪 117000)

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心脏病类型,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病情危急等特点,临床治疗过程中多采取外科手术方式,但是外科手术具有伤害性,患者多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术后病情恢复,而科学合理的麻醉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上述情况。其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效果显著,能够稳定患者心率及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降低循环系统并发症发生几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1]。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的效果,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94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以双盲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7例。参照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47~72岁,平均(54.7±2.4)岁;试验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47~69岁,平均(52.4±2.8)岁。全部患者存在明显心脏扩大情况,冠脉造影结果显示为阳性,排除冠心病合并室壁瘤和心律失常导致的心力衰竭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基线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参照组行全身麻醉,在麻醉诱导过程中,依次给予患者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1037)、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23318)和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4256),静脉注射,具体用量: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2mg/kg,舒芬太尼:0.6μg/kg。同时在术中需要维持麻醉,定时给予患者瑞芬太尼(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23421)和阿曲库铵(东英(江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0927),前者用量为每小时3~12μg/kg,后者则为每小时0.7mg/kg[2]。

试验组行硬膜外麻醉,在患者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注入利多卡因(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0020226),用量3~5mL,并对麻醉平面进行稳定,将其维持在T5-10,后行全身麻醉,具体方法同参照组。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即刻(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开始时(T3)、拔出气管插管前(T4)、拔出气管插管后(T5)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心率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气管插管即刻(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开始时(T3)、拔出气管插管前(T4)、拔出气管插管后(T5)心率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心率情况对比(±s,次/min)

表1.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心率情况对比(±s,次/min)

组别 例数 T1 T2 T3 T4 T5试验组 47 63.51±3.15 64.27±4.45 67.59±4.03 75.72±5.11 80.67±5.12参照组 47 78.34±4.84 79.48±4.12 81.72±4.73 84.81±5.45 91.33±5.25 t 17.606 17.195 15.589 8.341 9.96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平均动脉压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气管插管即刻(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开始时(T3)、拔出气管插管前(T4)、拔出气管插管后(T5)平均动脉压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平均动脉压情况对比(±s,mmHg)

表2.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平均动脉压情况对比(±s,mmHg)

组别 例数 T1 T2 T3 T4 T5试验组 47 68.17±3.69 66.73±3.45 67.89±4.63 71.69±5.08 80.53±4.92参照组 47 80.63±3.74 79.08±3.27 81.52±4.91 85.17±5.23 90.31±5.15 t 16.259 17.812 13.846 12.675 9.41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缺血性心脏病病死率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多应用手术治疗方式,但患者各项身体机能恢复受麻醉方式影响较大,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合理选择麻醉方式,降低其对患者机体的刺激[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气管插管即刻(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开始时(T3)、拔出气管插管前(T4)、拔出气管插管后(T5)心率及平均静脉压均低于参照组,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缺血性心脏病诱发因素主要为支配心脏交感神经出现激活情况,使得管状血管收缩,而外科手术治疗刺激性较强,使得患者出现交感肾上腺应激反应,并且对支配心脏交感活动产生阻滞,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而上述应激反应受麻醉方式影响,其中硬膜外麻醉能够缓解上述反应情况,有效抑制冠状动脉反射性血管收缩,并对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进行控制,进而起到负性变时作用,促使患者心率和血压维持正常水平,并调整射血分数。李强[4]在研究中选择61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改变常规全身麻醉操作,在全身麻醉基础上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术后对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进行监测,全部患者上述两项指标均达到正常水平,促进患者病情快速恢复。但是临床有研究指出[5],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处理过程相对复杂,若在手术过程中处理不当会对手术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情况,甚至有的患者会出现冠脉灌注不足情况,使得患者心肌缺血情况加重,因此在麻醉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指标,明确患者心肌供氧、供血情况,避免出现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相较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效果显著,能够保证患者心率及平均静脉压处于正常水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1]杨占宏,买勇忠,谭宁,等.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5,3(1):69-71.

[2]赵宏鹏.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的效果探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1):40.

[3]张伯康.吸入性麻醉药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后血清中cTnI水平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2):1668-1670.

[4]李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4):22.

[5]斯小龙,刘小南.老年患者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应激反应的比较[J].浙江医学,2013,35(3):217-219.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硬膜外全身
更正声明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石榴全身都是宝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应用价值体会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