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火神派”温化法论治带下病举隅

2018-03-19 13:40姜仁建王美元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水湿火神白带

姜仁建,王美元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带下病[1]即病理性带下,是指带下绵绵不断,量多腥臭,色泽异常,并伴有全身症状的病证。近年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育龄已婚妇女患病率达30.69%。

1 病因病机

带下病的病因复杂,大多认为“湿邪”为带下病主要病因,与“脾”、“肾”关系密切。《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首次提出带下为湿的理论,《傅青主女科》[2]则从病因角度明确提出“夫带下俱是湿证”。湿邪可外感亦可内生,其为有形之阴邪,其性重浊黏滞,易阻滞气机,水湿失运,流注任带而发病。《血证论.崩带》指出“带脉属脾经”、“若脾土失于冲和,不能制水,带脉受伤,注于胞中,因发带证”。《内经》云“肾主水”,命门火衰,蒸腾失司,不能温化水湿,寒湿内生,清冷湿滑之带下形成。

2 治疗方法

清末四川名医郑钦安创立了火神派,立法论治尤重肾中元阳,以擅用附子、干姜、炙甘草等辛热药物著称。在其《医法园通》中有“万病不出阴阳二字”、“病在阳者,用阳化阴”等论述,是“火神派”的早期理论基础。现代医家张存悌先生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自身临床经验,创造性地提出温化法治疗寒湿带下病。

3 验案举隅

曾某,女,56岁,已婚,2017年4月2日首诊。近半年来长期出现白带量多、质稀、无异味,食欲稍差,面色淡白,声低,舌淡苔薄白,脉细滑。中医诊断为白带,证属脾肾阳虚、寒湿下注证。西医诊断为老年性阴道炎可疑。治当以温补脾肾,化湿止带。方用茯苓四逆汤加味化裁。药用制白附片50g(先煎),炙甘草20g(先煎),干姜20g,茯苓15g,京半夏15g,乌药20g,益智仁20g。制白附片与炙甘草冷水先煎,水沸后再煎2h,以口尝不麻口后纳他药再煎药0.5h,1日1剂,共5剂。治疗后1周,白带量已基本正常,食欲亦有所改善,嘱自购金匮肾气丸善后。

按:患者56岁,已逾“七七”之年,《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3]”带下量多、质稀、无异味等为肾阳虚衰,寒湿内生之征。再者,食欲稍差,面色淡白,已现脾阳虚损之象。脾阳不足,不能正常运化水湿;肾阳虚衰,无力蒸腾水液,导致内生之水湿集聚,下注胞中,白带出焉。脉细滑,更知体内痰湿作祟。《临证指南医案》云:“肾阳充旺,脾土健运,自无寒湿诸症。”脉症合参当为脾肾阳虚、寒湿下注证。治以“火神派”之温化法[4]。方用茯苓四逆汤温补脾肾、化湿止带。加京半夏健脾化痰,专为寒湿、痰涎之阴邪盛而设,助茯苓可收化湿止带之效。乌药、益智仁,温肾理气,助痰湿之邪消散。《本草汇言》谓:“甘草,补虚解毒之药也,凡用纯热纯寒之药,必用甘草以缓其势。”故将附子与炙甘草同煎久煎以防中毒。诸药合用,药证相符,服5剂后已有明显效果。因真元亏虚,且虑附子之毒,故予金匮肾气丸培本善后。

猜你喜欢
水湿火神白带
火神之怒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白带异常,早点去看医生,别回避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火神山医院
好事近·中秋感怀
火神颂
ВРЕМЕННАЯ БОЛЬНИЦА ЗА 10 ДНЕЙ!10天建成 火神山医院交付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孕期白带增多,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