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探析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

2018-03-19 14:28健,李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概论理论课

王 健,李 博

(1.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2;2.长春光华学院电影学院,吉林长春,13003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概论”课既有极高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多年来,“概论”课的“入耳”、“入脑”、“入心”的教学目标始终难以令人满意。导致这种局面的诸多因素中,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和不健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创新“概论”课实践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提高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改进和提高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实践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的本质

(一)研究型大学客观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突出实践性

研究型大学是指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创新是民族崛起、国家振兴之源。研究型大学肩负着如此重大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它以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主要目标,而人才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包括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没有创新意识不可能形成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没有创新思维,也就不可能产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又都受制于创新环境。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环境共同构成创新精神。

实践性是创新精神的本质,它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精通理论,夸夸其谈,这样的人只能是理论上的高人,行动中的矮子,不会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种实践不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才能取得成功。研究型大学各学科、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概论”课更不例外。因此,“概论”课教学在保证完成课堂理论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必须扎扎实实的进行实践教学创新,保质保量的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任务。

(二)实践性是“概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的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目的在于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当代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和巩固高校的思想理论阵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概论”课是一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课程。作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恰恰构成了“概论”课的核心内容。“概论”课既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又具有鲜明的指导性,从而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核心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既具有深刻的科学性、理论性,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概论”课同样具有科学功能和教化功能。“概论”课的科学功能在于,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怎样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立场、观点和方法。“概论”课的教化功能在于,向学生灌输、传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学生接受、认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概论”课的特点,实现“概论”课的两个功能,仅凭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完成上述使命,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进行系统理论教学的同时,广泛、系统地进行实践教学创新,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马克思主义本质强调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强调它的本质是实践。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①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5页.中央编译局,人民出版社,1961.10第一版)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离开实践,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离开实践,也不会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早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相结合,才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并将这些实践成果进行总结和升华,才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如毛泽东讲的:“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自吃一吃。因此,就知识的总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②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64-265页.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人民出版社,1966.7横排版)

作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概论”课,在教学中客观上必然要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多下功夫,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提升“概论”课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在新形势下,一方面,中国已经历了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跌宕起伏,全球化浪潮席卷整个世界,人们面临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呈现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这种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多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他们没有经历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历史的亲身体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是一些模糊的概念,单靠课堂讲授很难取得成效,迫切要求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二、系统性是“概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的关键

所谓系统性是指“概论”课实践教学创新要科学、严谨,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还是在结果评价上,都要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系。系统性客观要求兼顾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各环节,在教学效果评价上要科学、客观、公正、具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概论”课的积极性。

(一)实践教学在内容设计上要贯穿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全空域

1.课堂实践

课堂教学是“概论”课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实践教学比较常见的实践教学形式有两种: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堂讨论。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是最常见的课堂实践教学形式。与理论讲授相同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让学生领略我党历史上的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对各个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变化获得一些感性认识。课堂讨论是课堂实践教学的另一种常见形式。进行课堂讨论首先要确定合适的讨论题目;其次要科学确定学生分组规模,每组学生不宜超过二十人。每个小组各推荐2~3名学生代表上台发言;最后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2.校园实践

校园实践活动包括举办毛泽东诗词朗诵会、撰写“两会”提案(议案)、召开主题班会以及开展辩论赛、演讲赛和参加社团活动等。毛泽东诗词朗诵会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参加,每个学生自选毛泽东诗词,按要求以表格形式填写诗词创作的背景及个人朗诵体会。以个人或小组身份参加班级赛,然后参加全校预赛和决赛。

撰写“两会”提案(议案)是指,假设“你是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你现在最关心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哪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如何解决?围绕上述问题,布置学生调研并撰写提案(议案)。

主题班会由教师确定主题,如“我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自然班进行。由各班班长主持并负责,学委负责记录,每个学生都要撰写发言稿并上台发言。最后由班长总结,并做好班会的影像记录,教师随机参加班会。

3.社会实践

最常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调查题目应结合“概论”课教材内容来确定。学生可利用假期深入家乡的工厂、矿山、农村、街道,采用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家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此外,社会实践也可采取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学校、农村和红色教育基地等方式,这种方式组织的难度大、成本高,可分批进行。

(二)实践教学评价要科学、客观、公正、具体

首先,科学划分成绩构成及比例。“概论”课成绩由期末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构成。为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结合“概论”课特点,两部分成绩比例为1∶1比较合适,即期末卷面成绩为50分,平时成绩为50分,构成本门课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又分为两部分:出勤、听课状态、课堂发言10分,实践教学成绩40分。实践教学成绩的构成是:课堂讨论5分,毛泽东诗词朗诵比赛10分,主题班会10分,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和社团活动5分,社会调查10分。

其次,建立教师和学生双向评价机制。“概论”课教学必须改变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重视卷面成绩,忽视实践教学的做法,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机制。一方面,教师是“概论”课教学、考核和评价的主导者,成绩评定应由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态度、参与度以及发言稿、调查报告、提案(议案)撰写的创新性和科学性等方面综合考评,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统一。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评价包括学生互评以及对教师的评价。

三、稳定性是实践教学创新的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成功与否,最根本的制约因素是能否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

(一)学校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首先,学校领导必须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学校的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在思想上重视不够,尤其忽视实践教学环节。虽然文件明文规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计划中,实践教学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但一些高校干脆只上理论课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徒有虚名,变成了摆设。事实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上是一把手工程,学校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那么这个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搞得就好,效果明显;反之,学校领导重视不够,那么这个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同虚设,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单位要主动出击。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单位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社会科学部”等,它们战斗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承担者,也是实践教学的实施者,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取决于这些基层一线教学单位。如果这些单位的领导和教师有畏难情绪,觉得搞实践教学难度大,耗费人力、财力、物力,这所学校的实践教学必然搞不好。只有这些基层一线教学单位团结一致,坚持不懈地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才能打开局面,获得各方面的支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校应创造和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首先,制定严谨、科学的课程计划,并严格实施。“概论”课在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时、学分是最多的,共6学分。根据研究型大学的特点,“概论”课开设在第三、第四学期,即一学年比较合适。共计108学时,每学期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4,周学时2,开设17周;实践教学20学时。第三学期讲授教材1-6章内容,第四学期讲授7-12章内容,这样就能从容地安排系列实践教学活动。

其次,学校应提供充分的人、财、物支持。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占用的学时多、涉及面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单凭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基层院系一己之力很难完成这样繁重的任务,需要全校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全力配合。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实践教学创新的重要主体,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实践教学创新的关键。因此,充分调动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强烈事业心、使命感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创新的重中之重。

首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事业上亲切关怀,经济上适当补偿,生活上呵护关心,在求学深造、职称评定、出国访问、课时补贴等方面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其次,作为研究型大学应该有能力拨出部分经费,组织教师出外考察学习,如赴井冈山、延安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考察,让他们获得第一手感性认识,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1]张清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观察,2016(12):11-12,29.

[2]杨业兴.大课堂讨论教学法的初步探索——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81-84.

[3]杜新和;熊霖.“四个全面”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6(06):1-3.

[4]肖贵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5(09):15-19.

[5]王向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方法的若干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7):108-109.

[6]陈占安.准确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修订的重点内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3):12-17.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概论理论课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