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亲子间性话题交流现状调查与对策

2018-03-20 06:29杨梨张梦玥
关键词:社工亲子子女

杨梨,张梦玥

青少年亲子关系是指处于青少年期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青少年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子女生理迅速发育成熟,促使其具有“成人感”,自主意识显著增强;与此同时,子女的思维发展进入以独立性、批判性和逻辑性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做好青少年亲子间性话题交流工作,对于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及时代变迁,青少年的性观念、性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据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发表的《2015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95后”的第一次性行为已提前至17岁;第一次恋爱的平均年龄提前至12.67岁[1]。可见,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亟待加强。家庭是与青少年密切相关且最基础的成长环境,青少年性观念的确立与父母的性教育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父母开展性教育面临多重困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6年在我国六省一市开展的初中生家庭教育调查发现,有46%的父母“从未提过”性教育的相关内容,阻碍父母开展性教育的主要原因包括“不好意思说”(占17.75%)、“不知道教什么”(占 16.54%)、“不知道怎么教”(占 42.37%)[2]。同时,中国性教育的理论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性教育主体的需求未受到充分重视[3]。因此,关注青少年亲子间性话题交流方面的情况及其需求尤为重要。

当前,研究青少年亲子间性话题交流现状,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一个新切入点[4]。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介入家庭性教育属于家庭社会工作的一部分。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中心而进行的社会工作介入及所提供的家庭服务,目的在于协助父母解决家庭问题,改善家庭日常生活,提升家庭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及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5]。国外学者运用社会工作寻解导向治疗模式促进亲子间性话题交流进行了积极探索[6]。然而,目前国内社工介入青少年性教育研究主要关注青少年群体,而对亲子双方的互动关注不够。因此,从社工专业角度出发,提供亲子双方的专业建议或服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结构式访谈。所谓结构式访谈,就是指事先设计好固定程序,按照设计的问题与被访谈者进行深入的交流访谈。通过对多个青少年家庭进行性话题交流访谈,不仅能够直观地观察被访谈对象对此问题的看法,而且还可以切实感受被访谈对象的家庭氛围等。

本研究的访谈以家庭为单位,以青少年的年龄、性别、父母的工作、家庭结构等为依据,在西安市与咸阳市选择了8个青少年家庭,针对青少年亲子间性话题交流的相关问题分别对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了访谈。在此基础上,通过初步浏览、阅读整理及分析抽象3个阶段,结合举例说明和比较两种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和总结青少年亲子间性话题的交流状况。

三、亲子间性话题交流现状分析

(一)亲子间性话题交流现状

通过访谈发现,亲子间性话题交流存在家庭之间的差异,针对青少年亲子间性话题的交流状况,接受访谈的家庭可分为3种类型:

1.亲子间积极主动沟通性话题

第一类家庭的父母对子女家庭性教育持支持态度,能够主动提及此类话题与子女进行沟通。接受访谈的李某、赵某与黄某的家庭在亲子间性话题交流方面比较好。这3个家庭的共同特征是:家庭氛围优良,亲子关系好;交流沟通频繁,父母或子女能主动与对方沟通性话题。

以李某的家庭为例,在被问及对性的认识有哪些、对与子女交流性知识有什么看法、是否与子女沟通过性知识等问题时,李某的父亲表示:“因为我是医生,所以对这方面的知识知道得比较多,像生理知识、正确性行为、性病预防等都了解,我觉得子女在成长过程中这些事她都应该知道,尤其是女孩子,不然,一旦发生了什么事或者被别人欺骗了,自己也不会处理。”当被问及父母哪一方与女儿关于性话题沟通较多时,李某的母亲表示:“孩子爸爸是男的不方便说这些,当然,有时候也提一些,主要是我和孩子交流。”李某表示:“妈妈和我说过这类事情,像月经什么的,所以第一次来月经时自己一点也不慌;有时候他们会给我讲女生应该怎么保护自己、和男生发生性关系之后应该怎么办以及怎样采取措施之类的,总之,自己和妈妈什么话都讲,她有时也会给我提一些意见。”李某认为,这不仅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多知识,还可以增加与父母的交流话题,并使其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密。

2.亲子间较少且回避沟通性话题

第二类家庭的父母对子女的性教育基本持支持态度,但是,由于知识不足、不善于沟通等原因,亲子间性话题的交流相对较少,子女即使有问题也很少主动向父母提及。访谈对象王某、王某某与谢某的家庭皆属此类,其亲子关系较好,家庭日常交流频繁,但关于性话题的交流则较少且很浅显,多局限于“早恋”“女生要自重”等;父母也很少主动与子女进行沟通,子女即使有求知欲也很少主动提问。

王某的父母在接受访谈时表示:“我们两个就只知道一些基本的知识,她现在还小,长大了就知道了,没必要直接和她说,我们一般都不主动给她说。平时说话聊不到这个方面去,她有时候问一些问题我们也就随便说说,没怎么多讲过。”王某表示:“我和我爸妈平时说话挺好的,但是,没认真讨论过这种问题(性话题)。有时候也想问,但是,他们总是和我说女孩子要自爱,不能像坏女孩一样不爱护自己,我就觉得问这些问题他们会不会觉得我变坏了,就不敢问了。而且,跟爸妈说这些也感觉很奇怪,反正我不会和他们聊这些。”

王某某不是很愿意与父母交流,她觉得爸妈不愿意听自己说话,有时候想提点意见他们都不听,还老说他们是大人知道的多,就一直对我说也不管别人想不想听,总之是单方面的说教。自己有什么不知道的知识宁愿上网查看或者问同学,也很少和爸妈聊这种问题(性话题)。而谢某的父母则明确表示:“我们给她说这种事张不开嘴。”他们对于女儿偶尔提出的问题也很少回答,不是说“不知道”,就是转移话题。

3.亲子间无法开展性话题沟通

第三类家庭的亲子关系存在问题,亲子间日常交流少,更不会主动交流,性话题的交流则更少,且孩子也不愿意听父母讲。陈某的母亲在接受访谈时表示:“我和他交流少,孩子大了有他的想法,他也很少和我说话,我说什么他也不愿意听。”平常说话的内容基本就是“生活费够吗”“最近有没有逃课”这些问题,关于性话题更不可能说了。而且,这个问题自己知道的也不多,他又是个男孩,不好意思和他说,心有余而力不足。陈某表示:“我没有什么需要和妈说的问题,现在这样就挺好的,最好不要有什么改变。有关性的知识自己是从网上知道的,就是男的和女的那个啥(男女性行为),而且,我和女生已经睡过多次了(有过多次性行为),有的女生想和我在一起说明她们喜欢我,感觉自己魅力大,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张某的父亲表示:“我最近要结婚了,和女儿的关系不太好,她去奶奶家不愿意回来,我和她说话,她要么很不耐烦,一句话都不说,要么直接就走了,反正就是不想和我说话,当然,就谈不上说那些事了(性话题)。”张某也想改善一下父女关系,但是,不知道怎么办,她连话都不愿意说,更别说性话题了。张某表示:“我知道的性知识不多,都是上网知道的。我爸对不起我妈,我一想到他要和别人结婚了我就一句话都不想和他说,家我都不想回,反正就快变成别人的家了。”

(二)亲子间性话题交流面临的问题

1.性话题交流内容浅显

在访谈中有父母表示,即使愿意与子女进行性话题交流,但话题的内容也比较浅显,很难对话题进行深入交谈。在与子女谈论此类话题时,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有时对子女提出的问题很难进行比较专业的回答,所以,常常会转移话题。接受访谈的多数青少年则表示,在与父母进行性话题交流时,多为倾听父母教育,很少参与讨论,即使有问题,也很少提问,会感到“怪异、难以开口”,这就使亲子间性话题交流的内容受到了很多限制。这种情况表明,亲子双方对“性”的认识不足,也反映出亲子双方在对待“性”的态度上也存在一定问题,从而对亲子间性话题交流产生了不良影响。

2.亲子双方无法进行沟通

对比三类家庭发现,亲子关系对家庭性话题沟通有着重要影响。在接受访谈的对象中,陈某与张某亲子间的日常交流少,亲子双方关系比较疏远,家庭氛围相对不够和谐。亲子间的交流沟通是保持家庭和谐氛围的纽带。父母与子女的思维和想法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会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就是产生家庭矛盾的原因,需要亲子双方进行沟通来缓和。良好的交流沟通,不仅可以使双方的思想更融合,互相理解,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相反,亲子间缺乏沟通,双方思想互相碰撞,会产生许多矛盾,且矛盾难以化解,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在我国家庭中,父母的地位较高,子女处于被动地位。同时,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期产生的逆反心理,使得他们对施教者产生疏离的情绪,对亲子交流产生排斥感,这也是造成亲子双方沟通交流少的重要原因。

3.亲子双方对性话题的回避

亲子双方对性话题交流的回避态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对性知识的认识不足外,亲子双方的性观念和对性话题的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性话题交流产生影响,尤其是父母对性的态度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让父母具有正确的性观念和性教育态度,对他们普及性知识,明确家庭性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对亲子间性话题交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影响亲子间性话题交流的原因分析

(一)亲子双方性知识与态度的限制

1.亲子双方的性知识不足

受性知识不足的限制,父母很难从更深层次上对子女进行性知识讲解,大多浮于表面,也很难从科学角度回答子女提出的问题。而很多青少年表示,在与父母进行性话题交流过程中,多为“父母说,子女听”,相互交流情况较少,互动作用不明显,这会使青少年的自主学习性降低,尤其是对性知识了解少,导致性话题交流状况不理想。对“性“的认知不足,不仅会使人们产生认知偏差,难以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性”,也会在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时忽略很多必要的知识。

2.父母的思想态度不明确

由于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性”一直是人们比较回避的话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思想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解放,但是,并非每位父母都能积极与子女进行性话题交流。父母对于“性”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子女的态度,这就造成了亲子间交流性话题时要么是良性互动,要么是相互回避。

从访谈对象的不同表现看出,其中,父母态度开放的几个家庭(李某、赵某与黄某家庭)对于“性”的态度很明确,经常对子女进行性知识教育,对子女产生了积极影响,子女对“性”的态度也十分明确。反之,父母对于“性”持回避态度的家庭,在亲子双方谈到性话题时,家庭氛围相对紧张,父母言辞不明确,对子女的提问表现出不耐烦等负面情绪,影响了亲子间的沟通,其子女对“性”的态度也比较回避,既不利于正确认识性知识,也不利用正确对待性行为。

(二)家庭层面的原因

1.家庭亲子关系不佳

亲子间性话题交流以亲子关系和谐为基础,亲子关系良好有利于亲子间性话题交流。从访谈中可以看出,亲子关系好的家庭对性话题交流也相对较好;而亲子关系不好的家庭,亲子间性话题的交流明显不佳。例如,有两个家庭的亲子关系相对比较疏远,两位青少年与父母的日常交流很少且交流不够深入,尤其是对性话题基本没有交流。当然,亲子关系良好只是性话题交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王某的家庭关系良好,亲子间的交流也很频繁,但是,对性话题的交流仍然很少。因此,社工在对亲子间性话题交流进行服务介入时,必须要重视加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同时,亲子关系还会影响亲子间的沟通方式。父母不知道如何与子女沟通,使亲子间的交流受到很大阻碍,致使家庭性教育的开展也受到了限制。陈某与母亲日常交流少,张某对与父亲沟通排斥,这可能都是由于沟通技巧不足而引起的。

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家庭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和放任型4种。在这4种家庭教养方式中,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不仅对于青少年的家庭性教育有很好的影响,而且对青少年的各方面发展也有积极的帮助[7]。例如,李某的家庭教养方式是比较典型的民主型,因此,李某所接受的家庭性教育就比较完善,对于“性”的认识、态度等都较好,家庭亲子关系也很好。其他3种家庭教养方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的发展有阻碍作用,也包括青少年亲子间的性话题交流。例如,王某的父母很少听取她的意见,强制同化王某的想法,导致王某不愿与父母交流,产生不信任情绪,从而使亲子间性话题交流受到影响。

3.单亲家庭角色缺失

不同的家庭结构不仅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有影响,而且,也对青少年的家庭性教育有影响。尤其是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在亲子间性话题的交流方面面临更多困难。单亲家庭的父母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会存在父亲角色或母亲角色的缺失,这对于青少年在理解父母角色时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同时,单亲父亲或单亲母亲独立扶养子女,照顾及教育子女的时间和精力不及双亲家庭,不能够时时关注子女的发展状况,因此,会造成子女发展不平衡。其中,也包括亲子间性话题交流不顺利。

(三)“性”禁忌文化的影响

受传统的“性”禁忌文化的影响,亲子双方在性话题交流时,尤其是父母常常是谈“性”色变,在思想观念上把“性”和淫荡、堕落以及道德败坏等消极词汇相联系,自觉或不自觉地回避“性”话题。即使在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这种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从而限制了亲子双方对性话题的交流。

五、社工介入家庭性教育的对策

针对青少年亲子间性话题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运用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以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为主,以社区工作为辅,介入家庭性教育。

(一)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以个人和家庭为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建立“一对一”的专业关系,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帮助个人利用内在和外在的资源,解决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使个人的社会生活更美满[8]。个案工作可以从亲子间的亲密关系、青少年与父母的感知行为控制力提升、亲子间信任重建、改善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进行辅导。

青少年与其父母在交流性话题时,可能会比较敏感,因此,社工在对此进行介入时可以选择个案服务,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辅导。家庭辅导理论认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并相互联系的,在解决其中一个家庭成员出现的问题时,需要其他的家庭成员参与来共同解决。因为家庭成员的联系紧密,所营造的家庭氛围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社工进行家庭辅导的过程包括接案、初次会谈、治疗早期、治疗中期和治疗结束期5个部分。以亲子间信任重建为例,社工在接案时需要向家庭所有成员明确共同参与辅导的必要性,保证每位成员都可以参加一次会谈。初次会谈需要与青少年及其父母双方分别建立关系,听取他们各自的看法,与成员讨论信任缺失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并提出加强亲子间亲密关系的假设。在治疗早期,社工需要发现家庭中的主要冲突;假设导致问题的原因;通过布置家庭作业,引导家庭成员思考家庭问题及问题背后的原因;帮助家庭成员分别明白自己在该问题产生时的责任;通过过程中的分析来检验假设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此外,社工还要重点调动家庭成员改变自己的积极性,推动初步信任关系的建立。在治疗中期,社工要引导家庭成员自主交流,鼓励自我表达;培养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谅解意识;保证亲子关系的改善能够达到信任程度,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在治疗结束期,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评估和强化,帮助成员应对家庭成员信任可能会出现的反弹,并安排跟进回访。

(二)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是在小组工作者的带领下,通过组员间的互相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激发组员的能力和潜能,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提升他们的社会功能性,解决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的问题,促进个人和小组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和公正[9]。社工在针对亲子间性话题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活动时,可以分为3种小组同时或分别进行活动:一是单独针对青少年的小组;二是针对青少年父母的小组;三是针对亲子双方的小组。

单独针对青少年的小组可以将重点放在增强青少年自信、引导青少年发现自己的优势上。要让他们明白学习或询问“性”知识、甚至产生性冲动等情况都是正常的,不会使他们变成父母口中的“坏孩子”。并通过发现自己的优势来提升青少年的自信心,以此增强青少年对“性”的求知兴趣,丰富他们的“性”知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针对父母可以把关注点放在“性”知识的提升与自我感知行为的控制等方面。可以运用讲座的形式来增加父母的“性”知识储备量,并通过知识交流小组与其他青少年家长进行交流,扩展他们的知识。很多父母在与子女进行性话题交流时,会出现不知如何开口的情况,这属于感知行为控制比较低。通过参加感知行为控制小组的活动,提升父母的自我控制力,帮助改善亲子间性话题交流不好的状况。

亲子双方的小组活动可以关注的重点较多,如亲子关系的改善、亲子间沟通技巧的提升等。合作游戏对于进行游戏的成员间的沟通、默契、协调等多方面都有帮助,不仅能够帮助青少年亲子间的良性发展,也能够寓教于乐,加深青少年对其父母的印象,达到改善关系的目的。

(三)社区工作

社区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好的、完善的社区环境对于他们的成长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社区活动可以通过宣传性教育的内容、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性教育的意义等多个方面,来对青少年家庭性教育产生影响。社工在社区进行性教育重在摒弃“性禁忌”文化。可以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针对有青少年的家庭或全体居民开设讲座,或者提供公共宣传教育设施,如报刊亭、知识长廊等,为青少年的性教育建设完善的社区环境。这不仅能对青少年的家庭性教育具有良好的影响,而且对端正社区居民对“性”的认识也有很大帮助。

[1]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2015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EB/OL].[2018-01-11].http://education.news.cn/2016-01/11/c_128614137.htm.

[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关注全国初中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N].中国教育报,2016-03-04.

[3]王曦影,王怡然.新世纪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J].青年研究,2012(2).

[4]黄圣惠.青少年社会工作在性教育领域的新视角:植根于青少年的性价值观新现象[J].黑河学刊,2011(10).

[5]朱东武,朱眉华.家庭社会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2.

[6]JOHNSON S D,WILLIAMS S L.Solution-Focused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Sexual Health Communication among African American Parents and Their Adolescents[J].Health&Social Work,2015(4).

[7]ASKELSON N M,CAMPO S,SMITH S.Mother-Daughter Communication About Sex:The Influence of Authoritative Parenting Style[J].Health Communication,2012,27(5).

[8]隋玉杰,杨静.个案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

[9]刘梦,张和清.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

猜你喜欢
社工亲子子女
青春社工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