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代词“人家”的语用功能分析

2018-03-20 12:43
关键词:指代代词礼貌

曹 静

(金陵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1169)

“人家”的定义是:(1)指自己或某人以外的人;(2)指某个人或某些人;(3)指“我”。[1]此外,“人家”还可以指代“你”。因此,“人家”可以指代“我”“你”和“他/她”。国内学者们从句法、语义、语用和功能角度对“人家”进行了研究。王冬梅从句法、语义角度分析了“人家”的用法;[2]杜道流分析了指代词“人家”的修辞作用;[3]郭继懋,沈红丹探讨了“外人”模式与“人家”的语义特点;[4]28-40翟颖华研究了旁指代词“人家”的构成及其语用状况;[5]闫亚平从人际功能的角度研究了“人家”从第三人称代词扩张到可以指“我”和“你”的原因;[6]79-84张旺熹,韩超以三部电视剧台词为语料分析了人称代词“人家”的劝解场景与移情功能。[7]学界对“人家”指称类别和指称意义的研究,已基本形成共识。然而,对于“人家”用法的语用功能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少。本文着重分析“人家”指代“我”“你”和“他/她”时的语用功能。本文研究发现:“人家”指代“我”时反映权势差异和婉转功能;“人家”指代“你”时反映客观、疏远、礼貌和讽刺功能;“人家”指代“他/她”时,体现称羡、讽刺、同情、不满和对比功能。

一、用作第一人称,指说话人自己

由于劳动分工、社会文化、教育背景、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原因,男性的社会地位要高于女性,双方之间存在权势差异。[6]81由于在社会地位方面通常高于女性,男性一般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以他人为中心来称呼自己,而女性经常使用以“他人”为中心的称谓。在言语交际中,女性与男性交谈时有时会用“人家”来称呼自己,以对方为中心或主体,将自己置于相对次要的地位,男性一般不用“人家”来称呼自己。因此,是否用“人家”来称呼自己能够反映交际双方的权势差异。用“人家”称呼自己还能够体现婉转功能。用“人家”指代“我”显得婉转些、俏皮些。[8]用“人家”指代“我”能够模糊说话人的身份,将“我”和“你”的关系变为“人家”和“你”的关系,拉大交际双方的距离,仿佛在说与交际双方无关的第三方,从而使话语间接、委婉。说话人用“人家”指代“我”时,所表达的内容一般是不好意思直接说的或者容易引起不满的。具体而言,“人家”用作第一人称时,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语用功能。

(一)表达说话人的撒娇

1.爸爸,人家就想去海南旅游,带我去吧。

例1中,作为女儿的说话人用“人家”指自己,是在向作为听话人的父亲撒娇,显得亲昵、俏皮和委婉,增加了请求获得批准的可能性。如果用“我”代替“人家”,话语显得直接、生硬,甚至有点蛮横。

(二)表达说话人的羞涩

2.杨勇,人家好喜欢你哦。

例2中,一位少女向自己的男友表白时,用“人家”指代“我”。受到心理、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女性在向男性进行爱的表白时,会觉得羞涩,然而有时候又不得不说。此处,“人家”指代“我”,使表达较为委婉,反映了说话人的羞涩。

(三)委婉地表达说话人的不满

3.你说想看书,人家给你借来了,你又不看。

例3中,说话人在指责听话人。女性说话人用“人家”指代“我”,将“我”和“你”的关系变成了“人家”和“你”的关系,拉开了双方的距离,仿佛在说与交际双方无关的第三方,有助于实现其交际目的或语用意图:委婉地表达对听话人的抱怨、不满之情。如果不用“人家”而用“我”,话语显得直接、生硬,容易引起听话人的反感。

二、用作第二人称,指听话人

用指代第三人称的代词“人家”指“你”,能够将听话人推开去,似乎在说和交际双方都无关的第三方,可以降低话语的主观性,使话语显得客观。用“人家”指“你”可以将“我”和“你”的关系变成“我”和“人家”的关系,拉开双方的距离,表示对对方的疏远。用“人家”指“你”仿佛在说交际双方之外的人,比直接说“你”更间接、更委婉、更礼貌,能够使话语更容易被听话人接受。“人家”用作第二人称的例子比较少见,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语用功能。

(一)表示玩笑的语气

4.A:听说你开了个饭店,生意怎么样?哪天兄弟们去坐坐,你可要打折啊。

B:免费,求之不得呢,就怕人家不愿意赏脸呢。

例4是朋友之间的客套,有开玩笑的意思。说话人B用“人家”指听话人A一方,仿佛在说与双方无关的第三方,使话语显得客观,同时假装疏远对方,拉开双方的距离,有开玩笑的意味。如果将B话语中的“人家”换成“你们”,话语显得生硬、不礼貌。

(二)表示讽刺

5.A: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不告诉我?

B:人家是有钱人,咱穷人高攀不起。

例5中,说话人B用指代第三人称的“人家”指代听话人A,拉大了双方的距离,表示了对对方的疏远,和对对方虚假关心的拒绝。听话人A未必是有钱人,说话人B故意用与对方身份不符的身份来描述对方,表明了对对方的讽刺和挖苦。

(三)表示礼貌

6.A:我知道王鹏是真心喜欢我。我也想过去找他。

B:为什么没去?

A:他那么好,我不想让他喝人家的洗脚水。

例6中,A的话语“人家的洗脚水”实际指“你的洗脚水”。话语的礼貌程度与话语表达的直接性、间接性有密切关系。对听话人、第三方、说话人不礼貌的话语用直接方式表达可以降低话语的礼貌程度;而用间接方式表达,可以提高话语的礼貌程度。[9]言语交际中,为了达到交际目的,使交际顺利进行下去,说话人一般会使用比较委婉礼貌的话语。例6中,说话人A的话语“人家的洗脚水”对于听话人B而言是不礼貌的话语。说话人A用“人家”指代“你”,仿佛在说与交际双方无关的第三方,能够模糊听话人的身份,拉大听话人B与不礼貌话语的心理距离,从而使话语间接、委婉和礼貌。

“人家”指代“你”时,话语内容一般容易引起听话人的不满,这也许是用“人家”指代“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泛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

这种用法的“人家”指其他人,将说话人和听话人排除在外;或者也可以指前面提到的某人以外的人。这种用法的“人家”与“别人”差不多。此处,“人家”通常只是泛指某个或某些人,其指称对象不确定,话语不关注“人家”的具体所指对象,例如:

7.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例7中的“人家”是泛指社会上的一般人,大致相当于“别人”。然而,“人家”和“别人”又有区别。“人家”一般用于口语中,而“别人”一般用于书面语中,如学术论文、公文等。

8.甲:人家说,男追女隔重山,可咱他妈的连座山都找不到……

乙:哎,真窝囊。

9.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

例8是男子之间的对话。该例中,说话人用“人家”而不用“别人”,这符合对话场景要求。例9来源于一篇关于人生感悟的励志散文。这篇散文所用语言比较正式。如果将“别人”换成口语色彩较浓的“人家”显然与语言语境冲突。

四、专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一个或几个人,用作第三人称

这种用法是泛指别人用法的一种发展。该用法中,“人家”相当于“他/她”或“他/她们”,指代上下文提到的人。语境中,有说话人、听话人和第三方,在语言形式方面,有“人家”,一般还有其他人称代词。“人家”用作第三人称时,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语用功能。

(一)表示称羡和讽刺

10.人家(老张)将票都给我们买好了,考虑得真周到。

11.老王在城南又买了一套房子。哎,人家有钱。

12.人家做生意发大财了,哪还记得我们这些穷亲戚,人家是有钱人啦。

在例10中,主语可以是“人家”或“人家老张”。说话人认为,人家(老张)的行为值得称赞。当主语是“人家老张”时,“老张”是“人家”的同位语。“人家”只具有指示作用,没有替代作用。指示是为了引人注意,表示说话人的称赞。例11中的“人家”指又买了一套房子的“老王”,是令说话人和听话人羡慕的人。当说话人讲述被指称对象做的一件好事时,“人家”能够体现说话人对被指称对象的“称赞”态度。当说话人讲述被指称对象具有某种优点、好的处境时,“人家”能够反映说话人对被指称对象的“羡慕”态度。[4]37当“人家”是一件事的施事者的时候,说话人一般是肯定这件事情的。这种情况下,“人家”一般是句子的主语,是一件事的发起者,如例10、例11。如果说话人说的事情,表面好而实际不好,那么“称赞、羡慕”态度会转变为“讽刺、挖苦”态度。例12中,说话人的一个亲戚做生意发财后,不愿和以前的穷亲戚来往了。说话人用带有羡慕色彩的第三人称“人家”来指称那个发财的亲戚,看似羡慕那位亲戚,实际是讽刺和挖苦他。

(二)表示同情和不满

13.小王是有不对的地方,但是,你不该打人家啊。

14.我家儿媳不知足。先说上班远,让咱给买汽车。买了车后,人家又说房子小,让咱给买大房子。

例13中,“人家”指代被听话人打的“小王”。说话人借助“人家”表达了对“小王”的同情。当“人家”是一件事的受事者的时候,说话人一般对这件事持否定态度。这种情况下,“人家”的指称对象在这件不公平的事情中一般是接收方,是受事者,“人家”一般是句子的宾语,如例13。例14中,说话人抱怨自己的儿媳不知足。如果将“人家”换成“她”,不满的口气要弱得多。

(三)表示对比

15.这么小你就不好好学习了,看看人家刘伯伯,五十多岁还天天认真学习呢!

例15中,说话人将“你”和“人家刘伯伯”对比,说明双方的学习态度完全不同,表明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批评和对“人家刘伯伯”的称赞。“人家”的这种对比作用,可能是基于其基本义中的“对待”作用。

16.人家小张马上博士毕业了,咱们连硕士还没读呢,咱们要加油啊。

例16中,说话人将“人家小张”和“咱们”对比,凸显双方的差距,表明说话人对“人家小张”的称赞和羡慕,并将其作为仿效和看齐的对象,达到劝说听话人共同努力的交际目的或语用意图。“人家”作为复指成分,与名词性成分“小张”一起构成同位语。用作复指成分的“人家”只有指示作用,而无替代功能。去掉用作复指成分的“人家”,句子语义不变,只是表达效果不同。“人家”的使用能够强调说话人的主观感受;去掉“人家”则是纯客观的叙述。“人家”作为复指成分起对比作用的用法中,说话人或者故意强调两者的差异,凸显双方的不同,或者主观上希望向对方看齐,缩小双方的差距。

功能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人家”指代“我”时反映权势差异和婉转功能;“人家”指代“你”时反映客观、疏远、礼貌和讽刺功能;“人家”指代“他/她”时,体现称羡、讽刺、同情、不满和对比功能。人称代词“人家”是在特定语境中,说话人所使用的一种具有丰富语用功能的语言策略。在具体语境中,“人家”的使用有助于说话人实现其语用意图和交际目的。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探讨在汉语方言或其他语言中是否存在与“人家”类似的某个代词。

[1] 吕淑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406-407.

[2] 王冬梅.指代词“人家”的句法、语义考察[J].汉语学习,1997(4):50-53.

[3] 杜道流.指代词“人家”的修辞作用[J].修辞学习,2002(3):21,32-33.

[4]郭继懋,沈红丹.“外人”模式与“人家”的语义特点[J].世界汉语教学,2004(1).

[5] 翟颖华.旁指代词“人家”的构成及其语用状况考察[J].修辞学习,2004(4):32-34.

[6] 闫亚平.人际功能与“人家”所指的扩张[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2).

[7] 张旺熹,韩超.人称代词“人家”的劝解场景与移情功能——基于三部电视剧台词的话语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6):44-51.

[8] 吕淑湘.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93.

[9] 曹静.信息界域理论视阈下的人称代词视角转换与礼貌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3(6):50.

猜你喜欢
指代代词礼貌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奥卡姆和柏力对简单指代划分的比较*
代词(一)
代词(二)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礼貌举止大家学 !
礼貌举止大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