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强化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以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环境设计工作室”为例

2018-03-20 12:43刘绍洋包敏辰
关键词:环境教学模式专业

刘绍洋,包敏辰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自2011年教育部在学科门类上确定“艺术设计”的独立学科以来,设计行业从此更加正规化、规范化,环境设计专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问题也接踵而至。随着各大高校的扩张招生,导致每年从事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呈数倍的增长之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开设环境设计的专业院校已经达到1500多所。这个数字映射出中国目前城市发展建设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庞大。但现阶段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师们大多毕业于为非重点院校或是高职高专院校,设计能力和设计素养远远达不到设计行业的平均水平,他们的设计能力良莠不齐,大多无法独立承担设计项目,并且这一问题愈演愈烈。归根结底是因为多数院校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原则,导致学生重理论而轻实践,两者相脱节。笔者认为培养具备良好素养的设计师要从改变教学方法、加强设计实践开始。

一、环境设计工作室目标与任务

当下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已形成一套教学体系,这套教学模式经过时间检验,我们会发现其缺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停留在理论知识的重点培养中。面对目前的处境,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社会需求相符。因此,应打破传统教育,改善当下境遇,构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使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检验理论,二者相结合。培养学生对实际项目的执行能力,为以后的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当中,并逐渐完善。但还有部分学校继续沿袭传统教学模式,未能认识到教学改革的紧迫。传统教学模式使学校未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上的综合教育能力有待于提高,学生在实际实践设计中的技术能力较弱。然而,环境设计工作室是可以改善传统教育模式弊端的有效平台,它可以在结合当代社会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高效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设计技能。这一教学模式对我国设计教育和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环境设计工作室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有效做法

(一)针对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以前的培养方案涵盖范围比较广,教学内容也比较泛泛,直白点说就是学习内容较为泛泛,并没有深度,培养学生的针对性不强,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迷茫,逐渐失去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与爱好。而真正的环境设计公司需要的设计人才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他们的团队成员要么可以独立出设计方案、要么能绘制施工图、要么能指导现场施工。在市场反复的检验下,环境设计专业的市场供求关系越来越清晰,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指导方向就更加明确了,以前的泛泛授课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学生通过“环境设计工作室”对实际设计项目的操作有了直观的了解,并对环境设计项目的运作方式有了正确的认识,使他们在学习中会更加具有针对性。高校教师通过“环境设计工作室“了解到环境设计市场的最新动向,能够使高校环境设计教育更贴近现实设计行业,建立符合设计市场的人才培养目标,寻求高校教育与行业发展的平衡点。从而搭建起高等院校与设计市场需求之间的相互信任桥梁。

(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在“环境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学生虽然是独立的个体,各自负责各自的设计内容,但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犹如“闭门造车”,教师单线教学,学生单线完成作业,同学之间设计问题讨论较少,互相协作关系更少,不利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以长春理工大学“环境设计工作室”为例,教师将某一具体设计项目带到工作室中,以项目分工形式分配给学生。首先设计小组要统一设计思路,集体进行设计理念分析,之后根据设计项目定位和设计理念进行相关设计案例参考分析,以小组形式分别进行相关设计案例现场考察和调研,寻找实际项目操作中的可行性与严谨性并做详尽的考察分析报告,保留可以实际操作部分,摒弃不切实际的部分。然后正式开始项目方案设计,小组人员集思广益针对设计方案进行平面图布置,然后根据甲方的想法和思路修改平面图。之后进入效果图制作部分,小组成员分别承担方案设计中的各个不同空间,保证设计思路一致的同时,由教师把控方案的落地性。最后根据设计方案绘制施工图纸。在这一系列以组为单位展开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自动向小组看齐,摒弃不利于团队协作的设计方法和思路,形成统一、完整、开放的设计理念。并且在设计过程中,作为专业负责教师能够从旁指导,从中协助他们完成设计任务。通过组间协作配合,把分散在每个人身上的设计任务统一起来。

(三)具有交互式的教学特点

交互式的教学是指在教学平台上进行多方面切入,教师与学生自由平等的交流和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快速运用到实际设计创作中自主探索,最大化发挥学生设计想象力。传统环境设计教学课堂,教师只注重单纯的教与学,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导致授课效果欠佳。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掌握轻松灵活和变化的授课方式,保证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带入大量行业新鲜知识作为补给,并通过环境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主动向专业靠拢。以长春理工大学“环境设计工作室”为例,工作室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课程内容确定设计题目和方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组为单位进行设计项目考察和调研,并以分组汇报为考察报告形式,教师按各组分析设计问题的深度及广度给予建议和引导,之后把设计项目分解,每人承担一部分设计任务,教师在后期具体项目设计中观察和指导每位同学,以确保设计项目思路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学生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与专业教师和其他热爱设计的同学们在一起自由研讨,增进师生情谊,并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长春理工大学“环境设计工作室”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在调研分析、设计讨论及设计成果汇报过程中,主要以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讲解分析,教师旁听总结并最终做出指导。师生关系发生了转换,教师可以从恰当角度来观察每一位同学的设计理念和观点,可以更深刻的了解每位同学的设计素养,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四)“双师型”教师负责制

以长春理工大学“环境设计工作室”为例,“环境设计工作室”内负责教师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校内环境设计专业教师,根据专业现有人员情况进行选拔和挑选;另外一部分可以聘请公司企业环境设计专业一线的设计师。工作室选定一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负责日常工作。教学团队在年龄、职称结构上需要分布合理。其中要有年富力强的助教、经验丰富的讲师和教授,并且教师团队要富有创新意识,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能承担并且胜任这一工作。教师在工作室中扮演虚拟的管理者身份,学生则扮演虚拟的员工身份,教师负责整个“环境设计工作室”的教学管理和运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分配下发设计任务。教师分配的设计项目和设计任务大部分来自于企业和社会上的实际方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制定设计计划,同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向教师申请不同的设计任务,可以使学生在设计素养上得到全面发展。另外,在工作室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互换,由学生讲解分析自己的设计过程,教师旁听,并做最终总结和指导。频繁的互动,更加拉近了师生之间“良师益友”的关系。“环境设计工作室”这一教学模式是四赢的,负责工作室的教师长时间与学生共同参与实际项目制作。对学生而言,可以让他们更早接触到设计公司或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各个工作之间的配合关系,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针对性的提高设计素养和技能;对教师而言,教师个人设计素养,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都会随着指导实践而得到提高;对高等院校而言,大批优秀的环境设计毕业生可以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办学的自信;对环境设计行业而言,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源源不断的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可以保证环境计行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三、环境设计工作室能够培养更契合市场需求的高级实用性人才

(一)教学体系具有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辨别事物是否有科学依据,并符合客观事物。教学体系的科学性是指在教学中是否以科学的思想做指导讲练有术切合实际。环境设计工作室这一平台含有这一特性,在教学中传授专业知识时,其讲解重点、难点和疑点,并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和突破疑点。在学生练习时,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扩展培养,及时增添新知识,来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环境设计工作室教学体系在师资结构和管理模式上等方面体现了科学性。在师资结构上,采用“双师型”教师负责制,这种教师结构由校内和校外两种教师组成,校内由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组成,校外由设计公司的资深设计师组成。这种制度与传统教学相比更接近市场需求,并且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在管理模式上,采用分组模式的交互式教学,在分组模式下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参与意识,并且教师参与其中一同探讨学习,可拉近师生距离促进情感交融,在融洽的环境中互相交流学习。此外,分组教学与实际设计公司管理方式相符,可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工作之前感受实际工作氛围。综上所述,环境设计工作室较传统教学体系培养的人才更契合市场需求,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学力和认知力等,并培养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将理论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

(二)教学环节具有合理性

教学环节的合理性体现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首先,课前教师需准备教学资料,并按实际项目预先提出问题。学生将教师分配下来的设计项目通过电脑完成,并结合遇到的问题及实际操作体会写出项目总结。根据学生的项目总结,教师可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因而完善调整教学规划。课前教学环节的合理性在因材施教上面有所体现。其次,课中教师讲解专业理论知识及演示实际操作方法,并将学生出现的问题作为重点讲解,而后将问题一样的同学划分为一组,学生被规划为几组之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共同思考解决问题。而后,教师根据每组不同问题分别指导各组。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并且学生养成思考及交流的学习习惯。课中教学环节的合理性在分组针对教学上面有所体现。再次,课后教师收集设计公司提供的实际设计案例,将这些案例总结归纳,用来解决课上书本外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更好的与社会需求接轨做好储备工作,使学生通过工作室平台具备独立完成设计公司的设计项目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动力,并有利于课堂学习的教学效果。课后教学环节的合理性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面有所体现。

(三)教学内容具有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自我调整的一种心理状态,使其可以符合环境的要求。环境设计工作室教学内容的适应性体现在通过教学内容培养适应当下市场需求的人才,并配套真实的教学环境与此教学模式相适应。将实际设计项目引进教学内容之中,在学习中学生按岗位分成几个小组,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进行操作,并完成的成果以符合社会需求为准则。环境设计工作室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理论素养相结合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能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其本质是将社会实践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理论教学指导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检验理论教学。总之,环境设计工作室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市场发展,并打破传统教学实现与社会接轨。设计这一行业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社会的发展会通过设计反映出来,而设计则体现当下时代特色。学生通过在环境设计工作室平台锻炼,使其快速融入角色,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出优秀的环境设计人才。

本文旨在论证环境设计工作室在培养、训练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来反应这种教学模式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其可以培养优质的创造性和技术性人才满足社会当下需求。因此,环境设计工作室这一教学平台是跟随时代进步和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教学突破,它是社会人才需求和设计教育接轨问题的解决途径。环境设计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艺术专业,从业人员不仅要在设计理论上有所建树,更要对设计项目的实际操作和技术把控保持较高水准。为了达到这设计市场实际要求。高等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必须要做出改变。“环境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是随着设计市场不断变化需求的同时应运而生的,也是适应社会进步、紧随时代发展的。培养贴近市场实际需求人才,在实践实训和协同设计上给于他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新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在艺术设计的教学领域里,是一项重大突破。对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和创新性人才作出了重大努力。

[1] 黄璜,马缘园.工作室建设与教学关系初探[J].新闻论坛,2012(06):60-61.

[2] 王璞.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民办高校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装饰,2015(05):271.

[3] 英浩.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模式探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2):101-102.

[4] 王正刚,李杰.工程背景下的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182-185.

[5] 张新宇,教学何为——探索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J].装饰,2010(5).

[6] 罗维安.环境设计初步[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7] 袁熙肠.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环境教学模式专业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环境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