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医院向左,军队医院向右

2018-03-21 02:46
中国医院院长 2018年1期
关键词:有偿医疗机构军队

企业医院与军队医院命运的变迁,将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中国医疗卫生格局。

企业医院改革到了最后冲刺阶段。

过去一年,晋煤集团与华润集团、山西金控集团签订晋煤总医院改制合作框架协议;中石油6家医院加入宝石花医疗集团,启动社会化改革;河南一企业挂牌出售8家医院……

军队医院改革同样进入实质性阶段。

过去一年,第二军医大学变更为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脱下陆军服换上海军服;尽管顶层没有给出明确的改革路径,但军队医院改革的风声从未停息,从一系列动作中仍旧可以瞥见改革端倪。

企业医院:最后的冲刺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企业医院都到了不得不改的阶段。

比如,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多年来,随着母体企业主体业务调整、搬迁等,医院周边人口不断流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医疗需求降低;很多企业医院职工医保转地方后,病源大量减少;在政府主推的分级诊疗体系下,各级公立医院抱团发展,企业医院被日渐边缘化。

还比如,企业医院得到的政策支持先天不足。财政补助、补偿机制与公立医院差距巨大自不必说,药品零差价改革后,企业医院收入大幅下降,却并不具有公立医院的弥补渠道;在医保总额预付方面,企业医院同样处处受到歧视;有的地方政府甚至作出了在企业医院旁边建大型公立医院的规划。

再者,对于部分一次改制的医院来说,可能还将面临二次改制的问题。

问题种种,长痛不如短痛。

2017年8月,国资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企业办医疗机构集中管理、改制或移交工作。

这意味着这场持续了20多年的改革即将走向终点,也意味着改革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更意味着改革中必然遇到的挑战与困境将集中爆发。

这么多年下来,改革早已走过探索和尝试阶段,改革路径已然十分明了。《指导意见》只是顺水推舟地重复了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四种模式。

一是移交地方管理。鼓励国有企业将与地方政府协商一致且地方同意接收的企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移交地方管理。二是实施关闭撤销。对运营困难、缺乏竞争优势的医疗机构,予以关闭撤销。三是开展资源整合。支持以健康产业为主业的国有企业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通过资产转让、无偿划转、托管等方式,对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专业化运营和集中管理。四是推进重组改制。引入专业化、有实力的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有序规范参与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重组改制。

改制思路看起来简单、明确,但很多问题很明显还摆在面前。

企业医院改革要保障职工、患者、母体企业、辖区居民等各方面利益,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中最为严峻的挑战是产权结构调整。

员工安置也是极为棘手的问题,如果改制受到员工抵制,会引起社会问题;在职员工股东、非在职员工股东、非股东职工之间利益平衡问题也需要密切关注;此外,班子稳定、管理体制、待遇等问题,也需要给出妥善的解决方案。

当然,诸如“移交地方”面临的编制和财政支持问题、集中专业化管理中的治理结构问题、地方政策落实问题等困境同样不可小觑。

改革集中而来,问题集中爆发,对企业医院来说,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企业医院改革历程

1995年

国家五部委出台《关于若干城市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富余人员的意见》,提出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主要针对18个试点城市100家国有企业的医院推进主辅分离改革。

2002年

国家六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意见》,大约1800家地方企业医院和约200家中央企业医院剥离。

201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国有企业剥离医院再次提上议事日程,企业医院面临新一轮的改革和改制。

本刊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军队医院:适度为民服务

自2016年中央军委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分步骤停止军队和武警部队一切有偿服务活动后,军队医院改革就一直是行业十分关心的话题。2017年,这项改革有了实质性进展。

2017年5月,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试点任务部署会议在天津召开。部署会上,7个大单位、17个具体单位成为试点单位。天津片区作为停止有偿服务的试点单位,辖区内5所军队和武警部队医院都在试点范围之内。

据当地媒体报道,254医院叫停了门脸房和一片土地及房产的出租,对外合作的医疗项目也被停止。武警医院一些对外合作的医疗项目进入解约程序。

有消息说,自2017年4月1日起,全军各医院一律停发奖金。464医院主任医师孟国良证实了这个消息。他表示,通知早就下达了,奖金停发,改发绩效工资。至于绩效工资怎么界定,还没有具体明确。

最为核心的问题——军队医院是编入战区还是交给地方,是否还会提供有偿服务——始终没有明确的答案。孟国良说,从军委文件看,部分医院转地方的大局似乎越来越明确了。

军队医院停止有偿服务,患者来源肯定受影响。有专家称,军队医院军人患者不足10%,且多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这势必造成服务能力过剩,解决方案恐怕就是整合和融合。实际上,已有迹象表明,军民融合是大概率事件。

2017年初出台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明确提出,要统筹规划区域卫生资源,按照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将军队医院纳入驻地有关规划。文件还提出,要将军队医疗机构全面纳入分级诊疗体系。

国防大学教授姜鲁鸣透露,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涉及的医疗、科研等5个行业的项目将先通过试点,摸索出经验后再拿出可行性政策,停止工作计划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究竟是何种程度上的停止,他进一步说,“这些服务大多是优质紧缺资源,适度开展为民服务,对弥补社会资源不足发挥着重要作用。”

改革路径还不完全明晰,但可以肯定的是改革并非易事。正如姜鲁鸣所说,军队有偿服务中有相当一部分合同期限长、项目终止难,投资金额大、经济赔偿难,利益纠葛深、理清头绪难,涉及民生范围广、群众安抚难,问题积弊重、解决处理难。这些问题定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改革进程。

猜你喜欢
有偿医疗机构军队
名师要带头抵制有偿家教
企业排污步入“有偿”时代
军队的4月1日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我国已关闭63家“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网站
实行工业企业取水权有偿取得势在必行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