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018-03-22 03:32高艳超王岩张海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5期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维生素

高艳超 王岩 张海光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指糖尿病并发骨量减少, 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 骨脆性增加, 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致骨折及致残性较高[1]。针对骨质疏松问题, 国内外的研究已经广泛、深入。目前更多的临床试验意在分析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问题, 成年男性骨质疏松问题研究报道甚少, 本研究旨在探讨成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成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 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报告诊断标准, 同时排除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根据所测BMD水平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 50例)和骨质疏松组(B组, 70例)。A组年龄37~59岁, 平均年龄48.0岁,糖尿病病程 0.08~5.00 年 , BMI 23.15~30.72 kg/m2, 平均 BMI 26.93 kg/m2。B组年龄56~69岁, 平均年龄62.5岁, 糖尿病病程 5~16 年 , BMI 19.27~25.02 kg/m2, 平均 BMI 22.14 kg/m2。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记录, 所有受试者空腹, 免冠、脱鞋、穿室内单衣、测量身高、体重, 按体重(kg)/身高平方(m2)计算BMI, 记录年龄、病程。

1.2.2 所有入选患者隔夜禁食8~12 h, 于次日清晨7:00~8:00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FPG及生化指标TC、LDL、HDL, 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HbA1c。电化学免疫法检测甲状腺功能(FT3、FT4、PTH)。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FINS、OC、TP1NP、β-CTX及25-OH-D。放免法测定性激素。

1.2.3 患者BMD的测量均采用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 Advance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 根据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认定腰椎是最适合作为BMD的监测部位[2], 因此选取L1~4作为研究腰椎骨质疏松的部位, 并获得BMD的T值(T值≤-2.5为骨质疏松[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OC与各因素的双变量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BMD与诸多影响因素的相关性。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OC与各因素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 OC与L1~4BMD(r=0.127,P<0.01)、FINS(r=0.078,P<0.01)、PTH(r=0.215,P<0.01)、25-OH-D(r=0.179,P<0.05)均呈正相关 ;与 BMI(r=-0.130,P<0.01)、病程 (r=-0.075,P<0.05)、FPG(r=-0.136,P<0.01)均呈负相关。见表1。

2.2 L1~4BMD与各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1~4BMD与BMI、T、E2、25-OH-D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 与年龄、HbA1c、TP1NP、β-CTX、PTH、TC、LDL、FT4水平均呈负相关 (P<0.05)。见表2。

表1 OC与各因素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表2 L1~4 BMD与各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并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4-7]。骨质疏松发病机制是多因素所致的结果, 与体内多种物质代谢和多项因素的调控障碍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院检测的骨代谢指标包括OC、TP1NP、β-CTX及25-OH-D。OC由成骨细胞分泌, 大部分沉积于骨基质中, 在骨吸收及骨溶解时, 沉积在骨基质中的OC会游离出来, 释放入血, 因此测定血中OC, 一方面能反映成骨细胞活性, 另一方面可积极反映骨转换, 当骨转换高时, 血中OC水平升高,反之则降低。

维生素D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天然维生素D自身没有生物学活性, 需要进入血液循环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结合, 经肝脏及肾脏相关酶的作用形成生物活性很强的1, 25-二羟维生素D3[1, 25(OH)2D3], 以此反映体内维生素D情况, 在临床上用1, 25(OH)2D3水平评估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国内研究显示, 94%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8]。

现诸多研究分析报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对骨代谢的影响, 甲状腺功能异常时, 打破血糖代谢平衡, 加重胰岛素抵抗, 加重患者骨转换及骨量流失, 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9,10]。本研究仅FT4进入BMD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并与BMD水平呈负相关, 其他结论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糖脂代谢异常, 由此加重骨质疏松的发生, 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 男性亦是如此, 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及早进行BMD及骨代谢指标检测, 预防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及发展。控制血糖、血脂,对预防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非常重要, 合理膳食, 适当补充钙质、维生素D及增加日晒, 保持正常范围体重, 对于成年男性, 特别是年纪偏大的糖尿病患者, 常规进行BMD及骨代谢指标的检测, 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及早诊断骨质疏松, 一旦发生骨质疏松以便给予及早治疗, 减少骨折发生, 造福人类。

[1] Kanis JA, McCloskey EV, Johansson H, et al.European guida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women.Osteoporos Int, 2013, 24(1):23-57.

[2] 李静, 陈德才, 王覃.2016年《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与美国内分泌协会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中国全科医学,2017, 20(8):891-895.

[3] 黄淑玉, 重远, 管晓峰.体成分对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5, 21(2):203-206.

[4] 尚芬兰, 徐晶晶, 赫荣波, 等.骨转换标志物在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7, 23(4):541-547.

[5] 高艳虹, 张江蓉, 昌菁, 等.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9, 28(11):915-917.

[6] 苗懿德, 刘杰.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2, 8(1):38-40.

[7] 孙明谨, 李雪锋, 陈世清, 等.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研究.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21(9):659-661.

[8] 陈陵霞, 苗懿德, 刘杰, 等.2型糖尿病男性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的变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0, 14(50):9329-9332.

[9] 毛旭东, 徐伟民, 王洪复.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变化.中国临床医学, 2005, 12(2):279-281.

[10] 马远方, 高桦, 邱明才.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长短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关系的研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1, 19(1):60-62.

猜你喜欢
骨密度骨质维生素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