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2018-03-22 03:32刘晓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5期
关键词:氨甲环酸氨甲环酸

刘晓帆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常见方式, 但由于该手术创口较大, 导致患者容易出现术后大出血等情况, 从而给康复的效果带来消极影响。临床上虽能通过使用相关的药物进行止血, 但同时也增加了肺栓塞、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1]。当前, 临床上主要通过采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进行止血处理, 但在文献数据方面, 氨甲环酸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仍存在一定的争议。鉴此情况, 本文就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于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20:24, 平均年龄(63.10±1.2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19:25, 平均年龄(64.03±1.2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患者患有脑梗死、恶性肿瘤或者糖尿病;②患者患有其他较为严重的内科疾病, ③患者患有严重的精神类疾病, 且家属不同意参与本次治疗。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相同医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止血方式进行处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采用任何的氨甲环酸进行干预, 缝合术口后, 通过引流管注入100 ml的生理盐水, 随后夹闭引流管, 约10 min后放开。观察组患者采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进行止血处理:在缝合术口后, 通过引流管注入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的氨甲环酸, 剂量为1 g, 随后夹闭引流管, 约10 min后放开。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 并做好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引流瓶引流量、输血量、总失血量、红细胞计数(术后急查、术后24 h)、血红蛋白(术后急查、术后24 h), 以及术后24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下肢静脉栓塞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失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引流瓶引流量、输血量以及总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术后失血情况比较( ±s, ml)

表1 两组术后失血情况比较( ±s, ml)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引流瓶引流量 总失血量 输血量观察组 44 218.36±30.28a 616.33±68.51a 190±20a对照组 44 428.64±36.96 807.36±71.24 300±25 t 29.19 12.82 22.79 P<0.05 <0.05 <0.05

2.2 两组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急查、术后24 h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比较( ±s)

表2 两组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红细胞计数(×1012/ml) 血红蛋白(g/L)术后急查 术后24 h 术后急查 术后24 h观察组 44 3.30±0.05a 3.10±0.03a 95±4a 85±3a对照组 44 3.20±0.04 3.01±0.05 90±1 80±2 t 10.36 10.24 8.04 9.20 P<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术后24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下肢静脉栓塞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24 h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率为6.82%, 与对照组的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术后24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下肢静脉栓塞发生情况比较[ ±s, n(%)]

表3 两组术后24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下肢静脉栓塞发生情况比较[ ±s, n(%)]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组别 例数 纤维蛋白原(g/L) 凝血酶原时间(s)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s) 下肢静脉栓塞观察组 44 3.06±0.54a 12.37±1.31a 30.21±1.24a 3(6.82)b对照组 44 3.91±0.30 15.30±0.91 33.24±1.62 2(4.55)t 9.13 12.18 9.85 0.21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为改善术中出血量较大的情况, 临床上通常采用止血药物降低患者的失血量, 氨甲环酸为临床常用的止血药物, 其为赖氨酸的合成衍生物, 与纤溶酶原的赖氨酸结合位点具有高亲和性(分解稳定系数Kd=1.1 μmol/L), 并能使纤溶酶原的赖氨酸结合位点达到饱和状态, 从而阻断含有赖氨酸残基的纤维蛋白与纤溶酶重链间的相互作用[3-6]。同时, 纤溶酶虽继续形成, 但却不能与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单体进行结合,从而阻止纤溶酶将纤维蛋白降解, 并达到止血的功能。相关研究显示, 氨甲环酸不仅能降低患者治疗的成本, 缓解医院用血紧张的状况, 还极大提高了治疗的临床效果[7-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引流瓶引流量、输血量以及总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19、12.82、22.7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急查、术后24 h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率为6.82%, 与对照组的4.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氨甲环酸能有效的减少髋关节置换的术后出血量, 从而减少输血需求, 同时并未增加下肢静脉栓塞、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 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进行止血, 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出血量, 而且并未增加血栓并发症的发生, 具有良好的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1] 董锋, 严实, 禄代锋, 等.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疗效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 49(4):331-334.

[2] 鲁超, 郭浩, 郝阳泉, 等.多途径应用氨甲环酸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失血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6, 9(2):140-144.

[3] 李大坤, 高忠, 邢刚, 等.局部应用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失血量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研究.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 31(8):843-844.

[4] 何峥峰, 颜廷卫.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出血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6,24(19):1780-1786.

[5] 赵志虎, 孙晓雷, 马剑雄, 等.局部应用和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中华创伤杂志, 2015, 31(10):907-912.

[6] 岳辰, 谢锦伟, 蔡东峰, 等.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5, 8(1):44-48.

[7] 徐闯, 刘明廷, 孟涛, 等.氨甲环酸局部与静脉应用在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7, 25(15):1377-1383.

[8] 段显亮, 孙波, 程维, 等.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北华大学学报(自然), 2015,16(5):627-630.

[9] 徐亦鹏, 孙绍婷, 李晓飞, 等.氨甲环酸在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的Meta分析.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 11(4):56-61.

[10] 张庆, 卢晓栋, 富学禹, 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 23(1):21-25.

猜你喜欢
氨甲环酸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在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
1632例老年患者使用氨甲环酸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创伤骨科手术中对氨甲环酸应用的研究进展
使用氨甲环酸可以提高人工膝关节远期疗效/DRAIN N P, GOBAO V C, BERTOLINI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S):S201-S206. doi: 10.1016/j.arth.2020.02.047. Epub 2020 Mar 4.
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进展*
牙膏中的氨甲环酸,有隐患吗
静脉及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对比研究
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给药方式比较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