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护理干预对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癌痛效果的影响

2018-03-22 03:32梁裕成思维邹浩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5期
关键词:癌痛阿片类癌症

梁裕 成思维 邹浩欣

在多种病变基因的影响下, 人体组织中的某些细胞失去了调控基因的能力, 只能任其克隆繁殖、异常增生, 因此出现肿瘤[1]。肿瘤分为, 恶性或良性, 但通常人们习惯于用“癌症”来表达恶性肿瘤之意。癌症患者大多伴有癌痛, 长时间的疼痛让患者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 睡眠、饮食与生活质量均失去了基本保障[2,3]。为此, 本院对应用阿片类药物的中、重度癌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理想,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服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8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 纳入标准:①年满18岁且意识清晰, 能够积极配合研究并准确地描述癌痛;②1 d内出现过癌痛;③正应用阿片类药物缓解癌痛。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24~82岁, 平均年龄(57.4±10.6)岁;食管癌7例、乳腺癌4例、原发性肝癌5例、胃癌3例、肺癌6例、肠癌2例、卵巢癌13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5~80岁, 平均年龄(55.9±11.4)岁;食管癌9例、乳腺癌5例、原发性肝癌3例、胃癌7例、肺癌5例、肠癌4例、卵巢癌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癌痛与药物护理, 包括观察用药不良反应、监测病情变化、遵医嘱用药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①患者入院当天对其病情、病程、身体状况进行详细评估并制订治疗方案, 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入院相关事项、癌痛的预防及缓解方法以及所患癌症的相关知识, 让患者在第一时间对自身病情与医院环境有所了解, 缓解紧张、担忧等不良心理;②对治疗期间所用的所有药物, 责任护士必须详细检查、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以及容易引起的不良反应, 并向患者讲解;③叮嘱并协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告知患者护理干预的详细措施, 向其讲解药物的使用、用药后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自我调整方法、生命体征的监测、健康科学的饮食方案以及机体功能的训练方式等;④患者临近出院时, 向其讲解回归家庭后自我护理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同时留下科室或护理人员的联系方式, 叮嘱患者遵医嘱来院复查;⑤通过集体讲座、一对一交流、热线电话等方式,给患者及家属提供与癌痛相关的知识内容, 力争让所有患者均明白癌痛的发生原因、危害性、缓解措施以及转移注意力缓解癌痛的方法, 比如平躺、胸式呼吸、按摩、冥想等。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癌症患者的癌痛缓解情况。癌痛程度减轻<25%或未减轻即未缓解;癌痛程度减轻25%~49%即轻度缓解;癌痛程度减轻50%~74%即中度缓解;癌痛程度减轻75%~99%即明显缓解;癌痛彻底消失即完全缓解。癌痛缓解率=明显缓解率+完全缓解率。②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 存在一种或以上下列现象: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嗜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5%, 低于对照组的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1 两组癌症患者的癌痛缓解情况比较 观察组癌痛缓解率为87.5%, 高于对照组的4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

3 讨论

医学技术的进步、先进医疗设备、药物的不断涌现, 给了癌症患者生存的希望。在生存的基础上, 怎样减轻癌症患者的疼痛, 尽可能地让他们过上相对平静、幸福的生活, 成为如今临床护理的重点[3]。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 将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放在护理工作中的首要地位[4], 但实际情况却是, 癌症患者的疼痛并没有明显减轻, 根据国内的研究[5], 有超过52%的癌症患者的疼痛并没有通过护理服务得以缓解;还有学者对影响癌痛管理的因素进行调查, 发现很多护理人员认为患者应该通过自我调节来减轻癌痛, 或者担心阿片类药物会让患者上瘾、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等[6], 上述是在癌痛患者临床护理中, 最容易对护理人员产生影响的三个因素, 也是癌症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没有明显减轻的主要原因。而针对患者具体病情、用药情况以及身体条件给予其个性化的护理干预, 可以让患者与护理人员双方更客观、全面地了解癌痛、了解镇痛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更重要的是认识到癌痛对患者而言毫无意义, 尽可能地减轻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只要科学、正确、恰当地使用阿片类药物,患者因药成瘾的可能性极小[7-10]。同时, 患者对止痛药物、所患疾病了解得越多, 遵医嘱行为就会越好, 癌痛的缓解效果也会越明显。

本研究中, 观察组癌痛缓解率为8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给予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的癌痛患者护理干预, 可明显缓解癌痛程度, 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 徐惠萍.癌痛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引发便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0(10):945-947.

[2] 散洁.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中的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12):1350-1352.

[3] 沈美娟, 曹海红.癌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及效果.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8):128-131.

[4] 林晓玲, 朱楚玉, 朱文丽, 等.护理干预对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效果的影响.中国基层医药, 2015, 22(4):630-631.

[5] 李琼, 蔡昌兰, 谭敬华, 等.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痛的护理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19):2350-2353.

[6] 袁丽, 谭清和, 陆勤美, 等.护理干预减少晚期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5):505-508.

[7] 廖小凤, 高铭云, 廖红霞, 等.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临床误诊误治, 2016, 29(12):85-88.

[8] 李凤霞.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癌痛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山东大学, 2014.

[9] 何佩仪, 龚小云, 陶彩豪, 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疼痛治疗效果的影响.广州医药, 2015, 46(1):55-57.

[10] 纪英, 王倩, 周洁.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中晚期癌痛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25):162-165.

猜你喜欢
癌痛阿片类癌症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Meta分析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阿片类药物的围术期应用:当前的关注和争议
四川省40所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管理中应用
癌症“偏爱”那些人?